朱广志:有梦的人生更精彩

圆梦的路,多艰难就有多精彩

伊人

“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高晓松没有告诉“远方”指的什么,一个叫朱广志的残疾人找到了:远方就是梦想。

朱广志:有梦的人生更精彩

10年前,在一次下乡采访时邂逅了他。他的身份是杞县县委群众工作部信访接待员,外加一个雅称:“农民作家。”发表1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和新闻报道,曾获得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人民日报等国家和省市级奖励30多项……前不久,在一次书画家聚会时又见到了他。还是那个憨厚的、笑容可掬的样子,眉宇间透出笃实与谦诚。

一个残疾人,如何以残疾之身,怀揣梦想,靠手中的笔自强不息,在人生路上艰难的行走,一步步走出了自信,活出了精彩,拓展了属于自己的一片晴空呢?我决定借助《河南思客》平台,再夸夸这个自学成才的典型。

朱广志:有梦的人生更精彩

50年前,朱广志出生在杞县柿园乡朱寨村,不满周岁时,因患小儿麻痹症造成右下肢终生残疾。15岁那年,因身体残疾“被”辍学了,尽管从小学到初中品学兼优,但读高中、上大学的希望还是成了泡影。他想不通,为什么残疾人不能和健全人一样公平竞争?多少次他站在高中学校门前徘徊、流泪,多少个夜晚他从噩梦中哭醒……

一天,作家三毛《梦里花落知多少》的一段话给了他启示:人的生命历程中,即使不成功,也不能成为空白。是啊,成功的路千万条,我何必要走独木桥?于是他告别了愤懑和煎熬,毅然走上了自学写作之路,立志要成为一名作家。在他眼里,作家是个神圣的称谓,文学更是他从小就向往的殿堂。从此,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每天以书为友,以笔为伴,起初是记日记,写自己,继而开始写散文,写生活。冬夜,他坐在被窝里,腿上垫着厚书写,时间久了,右手长了冻疮;夏天,他用一条湿毛巾搭在肩上解暑,常常被蚊虫叮咬得满身都是疙瘩。

朱广志:有梦的人生更精彩

实现梦想的艰难不止在身体的残疾,更多的是知识养分的不足。一个仅有初中文化的残疾青年与“作家”的距离何其遥远!18岁那年,他参加了沈阳某艺术院校“文学创作函授班”,21岁自费参加“北京文学创作研习班”。通过系统学习和勤学苦练之后,他开始尝试向媒体投稿。虽然退稿信堆满了床头,但他不气馁,相信天道酬勤,勤能补拙。终于有一天,他的一篇散文《小草》在开封一家报纸上发表了,拿着报纸他喜极而泣,他把平生第一笔稿费(8元)珍藏在日记本的夹层里:“这是一个美丽的纪念,也是我梦开始的地方。”朱广志说。

朱广志:有梦的人生更精彩

圆梦路上,除了自强不息,也离不开机遇的眷顾。1988年,是朱广志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乡政府面向社会招聘工作人员,他以真诚的演讲和一手漂亮的钢笔字征服了评委。从此他从一个无业青年成了乡镇办公室负责文字材料和新闻报道的工作人员;2006年调到县委群众工作部至今。

写作是件寂寞和清苦的事。别人打麻将,他寻找素材做采访;别人喝酒聊天,他埋头看书或写作。他说,一天不写就觉得浑身不舒服。为了写好一篇新闻稿件,他时常忘记吃饭,甚至夜以继日,通宵达旦。那年为报道某驻村工作队事迹,他10多次到五里河镇马庄村采访,两次遭遇大雨,因行走不便多次摔倒在泥泞中。他撰写的长篇通讯《“三个代表”的模范实践者》,当年一举荣获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人民日报《大地》杂志社、光明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举办的“中华大地之光”征文一等奖,并应邀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奖。

朱广志:有梦的人生更精彩

1997年朱广志应邀参加了“黄河笔会”,结识了许多文朋诗友。他把多年手写的文稿装订成册,请作家指导,让文友点评,受到了肯定和鼓励,也得到了醍醐灌顶般的领悟。分别时一位文友赠给他一张卡片,上面写着这样一句话:“加油,广志!残疾人一样可以出色、精彩!”从此他才思泉涌,一发不可收,先后在省内外报刊杂志发表10多篇诗歌和散文,并频频获奖。

朱广志:有梦的人生更精彩

朱广志的本职工作是接待群众来信来访,为政府分忧,为群众解难。这份工作也为他写作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和空间。10多年来,他接待群众包括残疾人来访3200多人次,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630多件;还以自己的励志经历,帮助27名农村青年走出困境,使34名残疾人摆脱心理阴影,走上自食其力的道路。每个来访者临走时,朱广志总要奉送一句话和自己的手机号码:“有事了,请找我”。担任县政协委员期间,他书写提案20多件,件件都是反映农民和残疾人的心声和意愿,被称为“残疾人的贴心人。”他发表的许多接地气的新闻报道都取材于民间,既反映出农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又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的大爱情怀。像一根红线,架起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沟通联系的桥梁。

朱广志:有梦的人生更精彩

在父母眼里,朱广志是个“乖孩子”“懂事娃”,在乡亲们眼里,他是一个身残志坚、富有爱心的秀才。每到节假日、双休日回家,他都为乡亲们解疑答惑,帮村民上网查找致富信息,春节义务为群众写春联;2015年他自费购买订阅了2000多册书籍报刊,在家乡开办了一个家庭图书阅览室,免费向村民开放。

有人说,朱广志像一台上紧发条的钟表,不停地运转,不知道停歇。近年来他以文会友,结交了不少全国各地的书画家,撰写发表了近200篇书画评论和人物专访。由于他文笔流畅,思维敏捷,见解独到,被《大地之光》《名家名作》杂志和“大河美术网”分别聘为编委、特约撰稿人和特约评论员;还担任杞县作家协会理事、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今日头条•杞县信访》主编。

朱广志:有梦的人生更精彩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有句名言:“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朱广志常用这句名言激励自己。在圆梦路上,用笔涂画出生活的亮色和生命的精彩!

回望来时路,那个曾经踟蹰在学校门前哭泣的男孩,已然成为文采飞扬的农民作家。临别时,望着窗外的细雨,朱广志若有所思,似乎忆起那个在风雨中艰难跋涉的影子。我问他:“圆梦了吗?”他笑笑说:“永远在路上。”

是的。梦想是一支清远而嘹亮的歌,没有休止符。奋斗的路上,只要执着,多艰难就会有多精彩……


伊人,原名伊胜利,满族,开封市人,《河南日报农村版》开封记者站原站长。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开封市第九、第十届政协委员。曾出版报告文学、散文(评论)、新闻作品集3部。《河南思客》签约作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