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疾控中心正副主任被免职,和百日咳报病数全国第一有关么?

2个月前,陶医生以微博第四蛆自嘲,在网友潮水般的愤怒中恣意逆行,写了一篇《疫苗负面事件上,我要替山东同行说点公道话》给山东省疾控中心洗地。

本想着,此文一出,一定是骂声如滔滔江水或黄河泛滥一般不可收拾,未曾想实际却是掌声与嘘声齐飞,还收获了有屎以来最高的单篇打赏(73人次打赏,一共996元)。

这是怎么回事呢?一定是有冤情嘛,是不是?

2个月后,这次疫苗负面事件的最后一只靴子落地了(我个人估计是最后一只了)——山东省完成对长春长生不合格疫苗流入后相关职能部门及人员履职情况的调查,对以下人员予以严肃问责:

对省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袭燕予以诫勉

对省食药监党组书记、局长马越男予以诫勉

免去左毅省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职务

免去辛仁东省食药监党组成员、副局长职务

免去赵吉来省卫健委疾控处处长职务

免去隋晓燕省食药监药品化妆品市场监管处处长职务

免去毕振强省疾控中心党委书记、主任职务

免去徐爱强省疾控中心党委副书记、副主任职务

毕振强涉嫌其他严重违纪违法问题,对其立案调查

山东省疾控中心的正副主任均被免职,正主任还因其他违纪违法问题被立案调查。

这地,陶医生还能洗么?

我试试吧,洗过才知道嘛。

我认为,山东省疾控中心副主任被免职属于躺枪。

以我对疫苗采购领域的理解(陶医生曾负责上海疫苗采购,经手费用超过1个亿),我认为两位主任在这个领域翻船的可能性都极小。

徐爱强是我国著名的免疫规划专家,我与他打过交道,他是一个有担当的山东人,我非常敬重他。徐爱强作为副主任,直接分管免疫规划所的各项工作,他被免职但并未被立案调查,我认为这能说明他主管的疫苗采购和疫苗使用工作不存在违法违纪问题。

另一位正主任,我不认识,但通报中说的是因其他违纪违法问题被立案调查,我认为这也说明他在疫苗采购和使用领域没有问题。

那么徐爱强为何被免职呢?

要知道,在应对不合格疫苗流入事件上,重庆也流入19万支、河北也流入21万支。从公开的信息来看,这两地的应对工作并没有比山东做得更好,为啥这两地的省级疾控中心没被调查呢?

山东省疾控中心正副主任被免职,和百日咳报病数全国第一有关么?

我认为,这还是因为阿宝怼山东疾控的文章里提到【会上,山东省疾控中心副主任发言:感谢大家十几年来对山东预防事业的付出,山东疾病预防与控制的成果,离不开在场的所有人】,徐主任从此被顶在了风头浪尖上,不对他进行处理,无法给公众一个交代。

有100万粉丝的阿宝怼了山东疾控,有200万粉丝的理记也怼了山东疾控,然而并没有大V怼重庆市疾控中心和河北省疾控中心。现在山东省疾控中心的两位主任被免职了,重庆市和河北省并没有传出对疾控中心调查的消息。这种明显的对比,难道不能说明舆论的力量么?

我现在并不是想怂恿谁去怼重庆市和河北省疾控中心,我现在也不想反驳阿宝和理记,说他们怼错了。我只是想说,有很多事情,看似偶然,却也是历史的必然。徐主任是冤的,但他不得不被冤。

如果一个医生与患者互殴,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影响,在处理医生的过程中,连带免职了院长,你说院长冤不冤?

如果一个警察面对伤害事件而不作为,受伤者将此事捅到网上引发舆论谴责,在处理警察的过程中,连带让局长下课,你说局长冤不冤?

医生为何会和患者互殴?警察面对伤害事件为何不作为?这些事看似偶然,实则是大基数下的必然。

从国家治理的角度,徐主任、院长、局长都不冤,但从普通人的视角来看,他们都很冤。当然,你义正词严地说【我就是站在国家治理角度说他们一点也不冤】,陶医生也没法说你错了,但我真心建议你从最基本的人性出发考虑一下,行么?

好了,第二次为山东疾控中心洗地的社会角度分析到此为止,下面再从技术角度洗啊洗——百日咳的预防。

大家都知道,全国有几十万儿童接种了百日咳成分不合格的白百破疫苗,这当然是一件很严重的事,必须给公众一个交代。

公众可能简单地认为,接种了不合格白百破疫苗一定应该补种。如果真实情况真的那么简单,山东省、重庆市、河北省疾控中心在处理此事上就不会那么被动了。

百日咳成分不合格,到底距离合格线有多远?对于长春长生的不合格白百破疫苗,这个问题并没有搞清楚。

孩子接种了不合格白百破疫苗,是否对于百日咳的免疫力一定低于接种合格白百破疫苗的情况?这个问题也绝不能简单地回答【一定低于】。

如果给孩子补种白百破疫苗,预防疾病的好处是否一定超过不良反应的风险?这个问题更是挠头,至少陶医生认为不良反应风险很可能超过补种的收益。

所以,是否需要补种白百破疫苗,应该进行科学的评估。当这些问题没搞清楚之前,这三个省的疾控中心采取了看似不作为的策略,是否没那么难理解了?

问题是:当民意认定需要补种,科学评估下来无需补种,该怎么办?

如果都像徐主任这样享受被免职的待遇,那么我相信以后再遇到这种事件,疾控中心们肯定会吸取徐主任的前车之鉴,立马拍板补种,是不是?

至于科学嘛,可以先放一放,满足民意不丢帽子更重要,是不是?

疾控中心出于免责而快刀斩乱麻,疾控中心出于科学而谨慎行事,你觉得哪一种策略会对孩子更好些呢?

好好考虑一下,不必急于回答。

在这次疫苗负面事件中,还有一条线索若隐若现,那就是有些网友披露:山东省的百日咳疫情是全国最高的。

先看全国历年的百日咳报告发病数,2014~2017年有明显增长。

山东省疾控中心正副主任被免职,和百日咳报病数全国第一有关么?

再看按省份分析,增长的百日咳报告数中,山东占比最高。

山东省疾控中心正副主任被免职,和百日咳报病数全国第一有关么?

上面这些数据都是真实的,有网友就据此推测,山东省可能长期使用不合格的白百破疫苗,才导致了百日咳高发,这可是罪加一等啊。

然而,真实的数据并非真相,真相是应该表扬山东省疾控中心。

对,你没看错,应该表扬、表扬、表扬山东省疾控中心。

因为他们在监测百日咳过程中,开展了医务人员百日咳知识的培训、增强了疾病监测意识、提高了病原检测能力。

上面这段加粗的话,不是我杜撰的,而是中国疾控中心的宁桂军研究员在2018年6月份发表的《中国2011-2017年百日咳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给出的判断。这篇文章发表后1个月,疫苗负面事件才全面爆发,这篇文章不是为山东疾控中心洗地的吧。

疾控专家们对百日咳存在明共识和暗共识,我给大家掏心窝地谈谈吧。所谓暗共识,大致就是不方便对公众宣传,但专业人员大致了解的共识。

明共识1:百日咳严重危害人群(不仅仅是婴幼儿)健康,世界范围内的百日咳的发病率正在升高,这种现象被称为百日咳再现。

明共识2:百日咳的监测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被报告的百日咳病例只是冰山的一角,中国的百日咳漏报情况非常严重(有可能低估100倍)。

暗共识1:即便是合格的白百破疫苗对于百日咳的保护力不够理想,含无细胞百日咳的白百破疫苗可能更差一些,这是导致百日咳再现的主要原因。

暗共识2:白百破疫苗接种后的效果监测结果很糟糕,可能是方法问题,也可能是疫苗效果本身不佳。

我想重点说一下暗共识2。

我很早就从实验室同事那里知道,百日咳免疫效果的监测数据不适合对外公布。

本次疫苗负面事件中,兄弟省的一位同行很气愤地给我看了他们监测的百日咳免疫效果,数值都非常低。他告诉我,这个结果向上级反馈了,但没有消息。

《疫苗与免疫》是中国疫苗应用领域的核心期刊,其最新一期上发表了贵州省对两个百日咳高发地区的人群百日咳免疫水平研究,结果是这样的:

针对百日咳毒素的抗体,全人群阳性率只有1.6%,已经接种过4剂白百破疫苗的2~3岁儿童中的阳性率只有1.5%。

全人群中易感者(指抗体低于保护水平)的比例为62.4%,2~3岁易感儿童的比例为89.2%。

请大家注意,百日咳毒素抗体只是免疫力的一部分,至少还要考虑丝状血凝素抗体才行。然而,百日咳毒素抗体那么低,丝状血凝素抗体会乐观吗?

上面说的还都是接种了合格白百破疫苗的情况。说实话,我觉得不合格白百破疫苗里的百日咳成分再不合格,实际的免疫效果也糟糕不到哪里去了,是吧?毕竟,对于合格白百破疫苗的保护效果也不能报有太高的期望啊。

如果山东、重庆、河北疾控中心都知道白百破疫苗那些事,主观上不愿意给接种不合格疫苗的孩子补种白百破疫苗,你现在能理解一下么?

最后,到底是给疾控中心专业人员处分重要,还是赶紧把关于白百破疫苗的暗共识变成明共识,公众和专业人员一起来推动疫苗质量提高更重要呢?

洗地完成,收工。

鸣谢:部分图片来自微博网友@Stoneman2015

参考阅读:(以下文章请在疫苗与科学公众号查看)

专业解读:接种不合格百白破疫苗到底怎么办?

趁着这次狂苗造假事件追问:说好的不合格白百破疫苗处理意见呢?

3家白百破疫苗都有不合格,唯独这种疫苗例外,值得研究一下

作者:陶黎纳(网名:疫苗与科学),医来er趣科普作者。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本科,公共卫生管理硕士,2016微博十大影响力医疗大V。曾在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事疫苗接种管理工作15年,积累了丰富的疫苗接种安排及疫苗疑难问题解决经验。在网络上发表科普文章300篇,微博粉丝140万,微信公众号粉丝13万。

免责声明:本人的医学科普,用于引导公众建立对健康的科学认识,避免公众被错误和谣言误导。科普内容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人就职单位无任何关系。 如果我的科普内容有误,请留言告诉我,我非常愿意核实并更正。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果涉及到您的版权,请联系我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