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首套语文、数学、英语“小初”衔接课程教材新鲜出炉首次发布

2018年初,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提出了“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教科研融合发展”的目标与要求,携手姑苏,共创“融合建设”苏州首个新样板,同步启动《苏州市"小初"衔接课程建设项目》。10月8日,苏州市“教科研融合建设基地——小初衔接课程建设项目”推进会举行。

苏州市首套语文、数学、英语“小初”衔接课程教材新鲜出炉首次发布

教材首发

在苏州市、姑苏区两级教科研人员和项目联盟校优秀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历经前期广泛调研,中期体系设置,直至最终内容成形,苏州市首套语文、数学、英语"小初"衔接课程教材新鲜出炉,首次发布。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丁杰,姑苏区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教育党工委委员、办公室主任谢芳共同为首批项目联盟校代表颁授教材。

苏州市首套语文、数学、英语“小初”衔接课程教材新鲜出炉首次发布

研发特色

语文学科:该衔接教材是编写组成员在广泛调研和梳理小学与初中阶段语文学科教学内容之后,充分依据学生内在认知规律和知识内在形成规律,通过对学科教学目标与内容的合理序列化,再依据序列编写而成的学习材料。力求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实现小学六年级与初中一年级学生语文知识与能力的有机衔接、上下贯通,实现语文学习方法与过程的相互协调,科学发展。教材也有机融入了小初衔接阶段的学生学业质量标准,有效促进了学习内容要求和学业质量要求的充分融合。

苏州市首套语文、数学、英语“小初”衔接课程教材新鲜出炉首次发布

数学学科:基于当下"小初"衔接的现状,通过广泛调研和深入研讨,最终立足数学学科“计算”和“解决问题”两大版块展开小初衔接课程的研究与开发。编写组通过对两大版块教学目标与内容的分析梳理,依托教材,经验助力,关注教材留白,为学生数学学习的整体性和结构化建构助力。衔接教材围绕“概念梳理、学生问题、指导建议、例题解析、习题精选”五个方面进行编制,为不同潜质、不同基础学生的数学学习与能力发展提供可能与空间。

苏州市首套语文、数学、英语“小初”衔接课程教材新鲜出炉首次发布

英语学科:探寻拼读趣味,以阅读促思维。让孩子们爱上phonics,培养学生见词能读,听音会拼的能力,完美踏出快乐阅读第一步。将分级读物融入教材,在阅读中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以书写促能力。从学生实际出发,系统地加强小学生书写训练,切实将写字教学落实到教学中;力求循序渐进,以写作促语用。多层次多方面训练学生书面表达,凸显思维表达,大大提高学生综合语用能力。

苏州市首套语文、数学、英语“小初”衔接课程教材新鲜出炉首次发布

使用路径

认真落实教材的校本应用

衔接教材是由各学科教材编写组在市教科院专家的带领下精心研制的一套学习材料,目标直指"小初"学科教学的有效衔接。各实验校将组织校内学科骨干,认真研究教材内容,深入理解编写意图和内容体系,结合本校实情进行适度删选组合,形成适用本校的校本化衔接教材应用方案。学校可充分论证,可以结合日常教学整合运用,也可以对教材进行集中运用,每周安排相对固定的时间进行教材应用和教学指导,切实发挥教材效益。

及时反馈教材的应用效益

教学的发展永远在动态变化之中,教材内容也应随着需求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各实验校将在组织开展衔接教材校本化应用的过程中不断提出建议与意见,以便编写组对内容进行持续优化和完善。只有借助集体智慧,衔接教材才能更加科学、更加实用,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有条件的学校将开展比照实验,科学设定实验班和对比班,进一步用实证评价教材的使用价值。

苏州市首套语文、数学、英语“小初”衔接课程教材新鲜出炉首次发布

组织开展教材的相关研讨

为促进衔接教材的有效实用,同时也为扩大衔接教材的辐射效应,市区将为小初衔接教材的课堂教学应用开展专项研讨活动。各实验校将把教材应用的成功案例、亮点举措、优秀人才等汇报相关学科教研组,市区将依据内容的价值度、条件的成熟度和活动的示范度,组织开展相关活动。对于一些层次性高、典范性强的活动资源,将在大市层面进行分享展示,扩大影响。

苏州市首套语文、数学、英语“小初”衔接课程教材新鲜出炉首次发布

未来可期

以“融合建设”为契机,充分借力市教科院的专业引领及课程建设联盟校各优质中学的深度合作,站高望远,自加压力,砥砺前行,全力助推姑苏教育进一步优质、均衡发展,姑苏教育人在行动!(王建康 李俊锋 江苏苏州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