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哪個地方的人最能喝酒?那種豪氣,天下無二,可是~

都說徐州人能喝酒,會喝酒。市區不論,六個縣市區中,到底哪個地方最能喝?徐州君每個地方都去過,每個地方都喝過酒,憑感覺而言,可以給出如下排名。

當然,如我同事所說,任何地方都有能喝酒和不能喝的,這個排名代表不了所有人,僅代表徐州君的個人感受。如果有異議,可以在文末評論留言。

1、沛縣

沛縣人能喝酒,多半是喝酒的儀式感很強,給人一種豪氣的感覺。這種豪氣,或許是從劉邦時代流傳下來的,“置酒沛宮,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縱酒”酒酣,吟《大風歌》,那種豪氣,誰人能比?

14年流傳甚廣的拼酒,也是從沛縣開始的,最初一名沛縣小夥豪飲兩斤白酒,令觀者側目。

不過,很快,他的記錄就被同鄉打破了,三斤哥、四斤哥紛紛出場。真是,用生命在喝酒。

這種豪氣,讓很多人感覺,沛縣人酒量好,當之無愧徐州第一。

2、豐縣

自古豐沛不分家,劉邦也有著豐生沛養之說法。有句俗語是這麼說的:“大江兩岸,喝不過豐縣,豐縣人喝倒,沛縣人正好”。

豐沛一帶喝酒,三杯過後基本見不到小杯子,“拎壺衝”幾乎是每個酒場的寫實。更有甚者,不用小杯,或者車輪領酒,外人沒有兩斤酒量,難有勝算。酒量不好的,可能連熱菜都見不到了。

不過,豐沛一帶喝酒有一個缺點就是喜歡用低度酒,而且喝酒速度極快,一場酒下來大約一個小時就結束了。喜歡喝高度酒,慢慢喝的朋友,如果按照你的規矩來,可能會看到豐沛縣人喝倒的場景。

3、邳州

相比較而言,邳州人喝酒,勸酒的功夫到時十分了得。各種理由、各種藉口,讓客人喝好、喝倒為最終目的。

很多外地人在邳州喝酒,會有一個奇怪的印象:邳州人喜歡端酒。遇到輩分長得、年齡高的或者職位高的,兒孫輩或下屬會主動上前端酒,自己不喝,讓客人喝。

有的時候為了應對場面,也會在隔壁備上一桌,酒過五旬就出動,直到把客人喝好喝倒為止。

4、新沂

新沂人喝酒和邳州有很多相似之處,或是地理位置相近的緣故。

除了端酒,勸酒,也有諸如炸雷子、喝肥的等說法。在農村,也有家裡主人好客,又好酒,先自己整了一個“肥的”,理由是挑一下氣氛。

5、睢寧

睢寧人喝酒相對文明一些,一對一找著喝,極少見到領酒。當然,喝到興頭上,也會來一下諸如炸雷子、喝肥的等動作。

睢寧很多地方喝酒,喜歡用碗和小瓷杯,用勺子一勺一勺取著喝。當真不方便,也浪費。現在很多酒店裡也都備上了分酒器。

6、銅山

銅山喝酒和徐州市區接近,比如兩成對,或者打一圈。但是銅山有個別地方勸酒風氣頗重,這種勸酒不是自己和客人喝,而是讓其他人喝,比如你倆好酒不見了,好不得整個肥的,等等。

很多人當場下不來面,就喝了。如果旁邊遇到個起鬨的,可能就要“拎壺衝”了,三勸兩勸下來,也就多了。

徐州人能喝酒,可能全國出名。實際上,徐州君以為這並不是說徐州人的酒量有多高,關鍵是喜歡造氣氛,有豪邁之氣,喝到高興,來者不拒,別管回去如何,或者第二天爬不起來。場面上,一定要罩得住。

這也就是那句俗話說的:死要面子!

有人統計過,徐州人一年喝酒價值24億,所有酒倒在一起,差不多有一個雲龍湖。而且是30多度低度酒,5、60度高度酒,通吃。

文化學者漢風認為:徐州的酒文化其實是來自於歷史,酒風酒俗給人的感覺第一個是豪爽,第二個是大氣。這個彰顯了我們徐州地方文化的大漢天子之源的情懷。

當然,能少喝就少喝,喝多傷身,勸酒更不好,萬一出了事,咋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