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盗墓王温韬,盗掘18座唐代陵墓,下场如何?

脑洞人物史


温韬,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疯狂又臭名昭著的盗墓贼,他带着他的军队把“关中十八唐帝陵”挨个问候了个遍,更是成功进入了李世民的昭陵,进行了相当大的破坏,如果不是武则天和李治的乾陵“如有神助”,很可能乾陵也被温韬给糟蹋了。

温韬的出生颇有传奇色彩,传说唐末有一颗匪星从天空划过,降落在了关中唐陵这片大地上,这对唐陵来说意味着会有一场劫难发生,但谁也不知道这劫难究竟是什么,但同一时间,在京兆华原有一个娃子降生,这个娃子就是温韬。温韬实际上既不温也不韬,而且早年为盗,但他生在了属于他的年代,那就是乱世,割据混战,民不聊生,什么样的人都可能死在乱世,也可能在乱世有番作为。温韬最开始跟了李茂贞,并取名李彦韬。

温韬在政治上奉行的是“识时务者为俊杰”,这是往好听了说,实际上就是墙头草,只认实力不认人,所以最开始,他在李茂贞和朱温之间左摇右摆,后来李存勖灭了后梁,他又马不停蹄寻找政治庇护,通过伶人景进,给李存勖的皇后刘玉娘(刘玉娘向来是要财不要命)进献了大批珠宝,得以继续在后唐时期受到重用。


温韬在关中做刺史和节度使长达七年,在这七年里,温韬利用手中的部队对唐陵进行地毯式的盗掘,这种盗墓并非遮遮掩掩的,而是光天化日之下的大规模盗墓,关于温韬对唐陵的盗掘,两五代史和《资治通鉴》均有记载,在《新五代史》中更是记载了进入昭陵的详细过程,让人看过之后无比痛心。

除了真正的金银珠宝被温韬占为己有,温韬还将昭陵中数目众多的名家字画真迹(尤其是钟繇、王羲之的真迹)都盗了出来,但是温韬这个人自小就是一个混混,没有读过书,也不认识名家字画,在他眼中,真迹反而不如装饰品好看,所以很多名家真迹都被温韬给撕毁了,而装饰品却保留了下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损失,尤其是王羲之的《兰亭序》很可能就是昭陵的陪葬品。它一直没有面世,一种可能就是被温韬给撕毁了,但根据温韬编辑在册的宝物清单来看,并没有《兰亭序》的身影;另一种可能就是《兰亭序》是乾陵的陪葬品,这或许要等到乾陵发掘之后才会真相大白。


说起来,唐十八陵中只有乾陵没有遭到温韬的洗劫,当然这并非是因为温韬良心发现放过了乾陵,而是天意不可违,温韬率领军队曾三次上山试图挖掘乾陵,然而三次都被诡异的天气给阻拦了,只要温韬靠近了乾陵,就会狂风大作、电闪雷鸣,而当温韬撤到山下,天立马就放晴了,万里无云,一派好商量的景象。三次下来,温韬心有余悸,从此放弃了对乾陵的发掘。这个事件记载在宋人程大昌的《考古编》中,或许有夸大甚至编造的成分,但乾陵没有被盗却是事实,或许和乾陵的设计有关,或许真的明明之中自有天意。

温韬靠着唐陵的宝贝在官场屹立不倒,然而这样的人一旦遇到明君能臣,便不会有好结果,当初温韬投降了后唐,郭崇韬就曾对李存勖说这样的人不能用,但因为温韬靠上了皇后刘玉娘,李存勖并没有听郭崇韬的,到了后来,李嗣源登基,将温韬和段凝下狱,后来又将两人释放,勒令回家种田,到了第二年,段凝被流放辽州,温韬被流放德州,然后都被赐死。

928年,温韬被李嗣源赐死,而唐十八陵早已被毁的面目全非。


萧晓四姑娘


五代盗墓祖师爷温韬下场够惨,被后唐皇帝给杀掉了

温韬,陕西耀县人,五代时的一方诸侯,被后世尊为一代盗墓祖师。

这个人有两大特点:第一是反复无常,特别能装孙子,趋炎附势;第二就是喜欢玩古墓,先后盗掘了唐代的十八座皇陵,除武则天的乾陵留存外,其余唐代帝王陵都开了棺

,相信李家人一定特别憎恨他。

五代后梁开平二年(公元908年)温韬正好在西安镇守,先后做了7年的地方行政长官,对管辖地所属的唐陵悉数发掘,尽取其金银,高祖、太宗、中宗、睿宗、玄宗、肃宗、代宗、德宗、顺宗等全部中招,《新五代史 温韬传》还记载了他挖掘出钟繇、王羲之墨宝的事情,唯有在发掘乾陵时,风雨交加,他才没敢动手。

此后,温韬的动静实在太大,天下皆知,投降了后唐庄宗后,大臣郭崇韬进言,说他天生有反骨,务必要斩杀掉,最终被后唐明宗李嗣源诛杀。

看来,钱财身外物,还是不要贪财盗墓的好,否则结局就会很惨啊。

喜欢就留言、关注、转发,与我一起讨论

亦文亦物,行程数万,撰文百万,一分钟简单干脆,解读古建的精彩


亦文亦物


冤有头债有主,温韬欠唐朝的债,李嗣源来找他还。

温韬因为挖了唐代17座(不是18座,乾陵没有被他成功挖掘)帝王的坟墓,被后世称为盗墓界的祖师爷之一,人称“贼星”。

温韬是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时期的一方诸侯。在他占据长安的时候,由于长安临近关中,而唐王朝多位皇帝的陵墓恰恰就在其管辖范围之内。温韬为了筹措钱粮,便把目光投向了唐皇陵。温韬此人小时候就有偷盗的前科,掌权之后不但不收敛,反而胆子更大。温韬发兵将唐皇陵中除了乾陵之外的17座陵墓全部挖开,将金银财宝、名贵字画等值钱的东西全部洗劫一空。

这些被盗的陵墓当中就包含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相传李世民将王羲之的《兰亭序集》作为自己的陪葬放在昭陵,也被温韬盗走。温韬不通文墨,不知道《兰亭序集》的价值,以为它只是普通的字画,便将《兰亭序集》表面值钱的丝绸撕下来,然后将其丢弃!如果真是这样,那就真是太可惜了!

唯一一座没有被温韬挖开的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温韬曾用几万士兵来挖乾陵,但是乾陵规模太过庞大,挖了半个山头都没找对方向,于是,温韬便放弃了乾陵。乾陵此后又经历过数次被盗,但是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找到墓葬的准确位置。

后来,温韬依附于后唐明帝李嗣源。温韬为人臣子依然不收敛,到处行贿,甚至连李嗣源的皇后他都敢贿赂。李嗣源本就讨厌温韬的所作所为,担心自己他盗墓盗到自己家祖坟头上,再加上韬依此人极为善变又被认为是有反骨,于是被李嗣源杀死并被灭门。

颇为讽刺的是,真李家人的仇,最后却是被李嗣源(沙陀人,改姓李)这个假李家人给报了。

温韬此人在历史上的名声极坏,为我国文明的传承做出了不可逆转的伤害,是历史的罪人!


围炉煮酒话春秋


盗墓王温韬(?一928)五代梁国人。别名李彦韬,任耀洲节度史(相当于现代军区司令员)。在任7年,利用手中的权力之便,将关中地区大小唐朝陵墓(乾陵除外)17座全部盗掘。给唐朝皇陵带来灾难性的破坏,后被后唐明宗李嗣源所杀。

谈起盗墓,尤其是利用军权之便盗墓在中国也屡见不鲜,东汉末年的董卓,先后将两汉皇陵挖了个遍。获取了大量金银财宝。近代有军阀孙殿英以军队演习为名,盗挖乾隆、慈禧陵墓,收获也是颇丰。但在盗墓史上,名声大还要数五代梁朝的温韬,他敢把盗取陵墓的成果登记造册,大肆宣扬。这位狂妄至极的盗墓大王把唐朝的17座皇陵盗掘一空。

这是盗掘昭陵留下的洞口

温韬是个武人,感兴趣的是金银财宝,对名贵书画及艺术品却不了解,唐太宗陵中的王義之的名作《兰亭集序》就被他扔掉了。他挖出金银财宝除了补贴军晌之外,还要满足他盗墓的变态心理。

他本想把18座唐朝皇陵全部盗掘,但最后盗掘乾陵时(唐高宗和武则天的陵墓),据记载,乾陵周围便雷电交加,风雨大作。吓的盗墓队伍赶紧撤离。好像冥冥之中有神灵,温韬心中恐惧,只好作罢。

温韬盗墓,名声之大。各种正史、野史均有记载。他把盗来的金银财宝贿赂当朝权臣,活的也很潇洒。不过好景不长,当后唐明宗李嗣源上台之后,有大臣进谏:温韬既能盗唐朝皇陵,就不能盗我后唐皇陵。后唐明宗把温韬也就明正典刑了。


梦想成臻3


温韬是一个臭名昭著的盗墓贼,在《五代史》和《资治通鉴》里都有对他的记载。先简单介绍下他的身世,他是五代十国时梁国人,祖籍京北华原人,后改名李彦韬,官至耀州节度使,原先是一个混混,后来做了山贼,之后靠盗墓发家。他在耀州担任刺史时,用了7年时间就盗了唐代18座皇陵中的17座,从而获得盗墓祖师的称号,要不是天气原因,剩下的一座皇陵也难以幸免,他对皇陵的破坏是毁灭性的,许多珍贵文物都被他毁了,对我们现在的考古也是一种强力的毁灭性冲击。



盗墓所得用来为自己的仕途铺路,靠死人财上位;做官之后更加运用自己的职务来疯狂盗墓,再将盗墓所得用来升官。其实如果不是因为当时战乱,他也不会一帆风顺的升官,因为战乱所以各国都缺钱,而他盗墓所得的财富刚好各求所需,我给你官职,你给我钱财。


再来说说他是怎么死的。到了后唐的时候,天下暂时太平了,没有打仗了,当然也就不需要很多军费了,温韬的方法也就行不通了,加上后唐明宗继位后,对温韬非常不喜欢,所以在山东德州下令把温韬抓了扔在大牢里,赐了一杯毒酒,让他结束了罪恶的一生。

死了也就死了,死后才叫惨,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人死后要落叶归根啊,就是要回到出生地入土为安。温韬死在德州,离家几千里路,他手下把他运回去安葬是不可能了,在路上就得烂成什么都不知道了,而且就算运回去也怕仇家刨了他的坟,因为他抛了太多别人的坟了。

手下们一商量,得了,就近安葬了吧,就在德州城外找块地吧!可是当时封建社会土地那都是私人合法拥有的,不是你想埋个棺材就能埋的,你得付钱给地主,地主同意了才能让你埋,结果没有一个人同意温韬埋在自己的地里,因为温韬名声太臭,都不敢跟他沾边啊。

最后,没办法,埋在了乱葬岗,那就是贫民窟里的人死了用个席子裹了埋的地方,古代有钱人家才用棺材。温韬死前风光无限,靠死人财平步青云;死后没有墓碑,埋在乱葬岗,化为乌有。


一吨重的答案


传说温韬生下来时刚好有匪星殒落在昭陵所在地区的嵯峨山,很多迷信人物就开始说一个能给唐帝王陵带来灾难的人出世了。温韬—原名李彦韬,五代时梁国人。

(不良人温韬)

温韬为官七年,趁战乱时期,唐朝帝王陵墓几乎都遭到温韬的毒手,现在无论是民间野史记载还是官方记录,温韬盗帝王陵都是有明确记载的。那么他盗了17座帝王陵(武则天的乾陵温韬好几次都失败而归,下面解释)。

那么温韬犯下如此罪行,其行为臭名远扬,最后下场如何?

温韬盗帝王陵的行为是极其可耻的,且不说给帝王陵墓带来的毁灭性破坏,最主要是他把当时很多帝陵里的文物以及很多字画,带出来之后都没有保管好,遭到损毁,用现在考古界给他所定的罪名来说是——千古之罪!而温韬的下场也是很惨的,温韬为人善变,风吹两边倒,虽说他经常用盗来的宝物去贿赂上级,甚至皇宫贵族,可并不是所有人都会被他的花言巧语和行贿所蒙蔽,这不就出现了后唐明宗李嗣源,他认为温韬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今天背叛后梁,明天就有可能背叛后唐,再加上他对盗墓极其反感,留着难道以后盗自己的坟墓吗?后唐明宗李嗣源灭门。




温韬为何对乾陵束手无策?

根据宋人程大昌《考古编》记载:“史载温韬概发唐陵,独乾陵不可近,近之辄有风雨。”

这句话的意思是每次当温韬接近乾陵时,天空就出现异象,狂风、骤雨、电鸣。温韬总共三次盗乾陵,都因此无功而返,最后被吓的不行,只能作罢。


【羽评历史,欢迎右上角关注评论点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