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斐爾和梵谷都死在37歲,如何評價他倆的人生和藝術造詣?

鏻靜


同樣是大師,

卻是截然不同的兩種人生。

藝術造詣大家都提了很多了,

小玉說說人生的事吧。

說說女人緣。

上面第一幅是拉斐爾畫的女性肖像,

第二幅是梵高畫的女性肖像。

其實從肖像表現對象也能大致窺探出,

拉斐爾是那種很受女性歡迎的。

他不僅自己年輕有才華人很nice,畫風又和諧明朗、優美典雅,哪個女性會不喜歡被這樣的男人畫畫和愛上呢?可以說,拉斐爾所到之處無不受到熱烈的歡迎,很早就成為了一個超級巨星和萬人迷。他的性情就像他的畫一樣四處受人追捧,藝術家們都把他當作成功的典範。

拉斐爾生前,從沒被確認有情婦,也終身未娶。不過正是那幅《弗娜芮納》的出現,讓大家對拉斐爾隱秘的戀情有了更多猜測,也許畫家有一位永遠藏在暗室中的愛人,一種瘋狂的隱秘戀情,一個描繪純情聖母的性癮者。

再說梵高,自畫像上的他看上去形象就沒有拉斐爾那麼英俊,還有點寒磣。他的情史也格外的坎坷:

初戀和19歲的房東女兒烏蘇拉,不過結果可想而知。拒絕使梵高備受打擊,後來又看上了自己舅舅家的表姐,當他用粗魯堅定的語氣向表姐表白時,她給他的答覆竟是宿命般的巧合:“不,永遠永遠不!”再後來梵高到海牙後,梵高就開始和一個街頭妓女茜恩同居了她比梵高年長3歲,沒有結婚,卻帶著一個5歲的女兒,而且還懷著孕。當時,也許是她的處境引起梵高的同情。不過最後,依然是以分手告終。

總之,

在女人緣這事上,

拉斐爾是眾星捧月的對象,

梵高就是求之而不得。

這一點,

也算得上兩位大師很大的不同了吧!


感謝你的閱讀,喜歡請盡情點贊評論吧!


art張小玉


有一個詞組叫“情深不壽”,意思是說,對待任何事物,如果感情用得太深,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那麼,往往會折損人的壽命,讓人過早的夭折。

這個詞組用到拉斐爾和梵高身上非常合適。他們都活了37歲,可以說是巧合,但深層原因是他們給自己施加了太多壓力,自己把自己累死了。

人的生命是一個正常運轉的機器,適當休息,勞逸結合,才能讓它良好運轉。像熬夜,酗酒,暴飲暴食,抑鬱,身體出了毛病後不及時治療,都會對身體這架機器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害。到頭來,各個身體器官過早的衰敗和老化,容易讓人出現意外。

拉斐爾《丘比特與美惠三美神》

拉斐爾跟梵高都是藝術天才,同時都是獻身於繪畫的偉大畫家,為了藝術,他們忍受了許多不幸和痛苦,長期的積勞成疾,最終讓他們遺憾離開了人世。

拉斐爾(1483年——1520年)出生在意大利一個商人兼畫家家庭,自小家境優越,喜歡畫畫,性格隨和,做事認真仔細,從不馬虎和敷衍了事。這從當時羅馬教皇分配給他的大型創作任務,他在規定時間內出色完成,完全能看出他的職業態度和人格魅力。

但同時,拉斐爾又是一個極喜歡爭強好勝的人。他剛出道時,達芬奇和米開朗基羅已經是享譽歐洲的繪畫大師,他比他們小20多歲,拉斐爾在心中發毒誓:一定要超過他們。

拉斐爾《亞當與夏娃》局部

從此後,為了成名,拉斐爾到處接活幹,給大大小小的各個教堂畫壁畫。並且接來了梵蒂岡簽署大廳天花板上的大型壁畫《亞當與夏娃》的創作。在1520年春天的某個黃昏,拉斐爾感冒發燒,實在無法堅持畫畫。他就回家躺在床上,神父對他簡單治療後,他希望自己第二天趕快能好起來,繼而畫畫。然而,第二天他再也沒有醒過來,與世長辭了。

梵高(1853年——1890年)是後印象派大師。出生在一個小牧師家庭,家庭狀況一般。他是老大,有幾個兄弟姐妹,因此,他必須一邊工作一邊畫畫,沒有條件象拉斐爾那樣有人資助畫畫。

梵高自畫像

梵高的一生窮困潦倒,僅僅賣出去一幅畫,得到40英鎊。這幅畫還是他的弟弟為了給他樹立繼續畫畫的信心,偷偷求人幫忙買走的。

畫畫需要顏料、畫布、畫筆等工具,還需要出去採風寫生,以及僱傭模特,梵高往往沒錢置辦這些東西,為了得到它們,梵高只好壓縮自己的生活費,在很長一段時間,他每天只吃一頓飯,從而省下錢購買繪畫工具。

梵高《星空》

由於貧窮、飢餓、疾病所帶來的生存壓力,以及本身性格比較內向,梵高身邊朋友並不多,讓他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抑鬱症長期折磨著他,叫他痛不欲生,以助於讓他偏激、瘋狂,這從他後期那些《星空》、《向日葵》等作品中完全能看出他的精神狀態。

這些作品色彩濃豔,筆觸動感極強,甚至於呈現出螺旋形的扭曲狀,具有一種蓄勢待發的魔力。

在1890年的夏天某一天中午,梵高產生了幻覺,用手槍向自己腦袋開了一槍,槍聲把他帶離了人世。


鴻鵠迎罡


時間是神,冥冥中自有天意。在現實生活中,那杯具般的生活,一直如影隨形,伴隨著我們的生命之路。作為拉斐爾和梵高,他們的早夭,既是他們藝術的大完成,也是他們藝術的未完成。

拉斐爾·美惠三女神

說他們藝術的大完成,是說他們在短暫的一生中,以自己對生命與靈魂的感悟,發軔出自己的藝術風格,創造了不同於他人的繪畫形式,拓展了自己的藝術之路,使一個時代,在他們的筆下,呈現出一種新的色彩。

梵高作品


說他們藝術的未完成,是說他們的早夭,使他們無法再繼續創作,以至於少了很多作品,成為這個世界藝術寶庫的缺憾。但是,正是這種大完成與未完成,才是他們人生的起點與終點,也是他們生命的必由之路。

他們兩人,一病死,一自戕。一個藝術唯美、精細,幽雅、柔情,是描繪女性美的大師。一個激情、熱情,善良、靦腆,有著超凡脫俗的心靈,將一個屬於自己的心象世界,描繪的不同凡響。

拉斐爾《丘比特與美惠三美神》


一個生活還算優渥,一個窮困潦倒。一個生前畫作被人欣賞被收入不斐,一個生前只賣出了一幅畫作。

但他們的生命,都是高貴的,藝術都是超凡脫俗的。他們在藝術創造上,都有著虔敬與信仰之心。他們是不同時代的兩座高峰,映照千古,永遠屹立。

梵高《星空》


昊愚堂夜畫


謝謝你的提問。拉斐爾和梵高都是37歲死的。這沒有什麼必然聯繫,一句話,拉斐爾是累死的,而梵高死於非常正常死亡的自殺。

在我們嘆息天才畫家不同死亡的時候。非常感慨的是,生或者死,真是不可預知。


假如梵高沒有自殺,也許他的藝術成就會更高。

假如拉斐爾沒有累死在工作中,那麼,他可能就會成為意大利三傑中最傑出的天才畫家。

但是,好像上蒼沒有那麼仁慈,於是把他們引進了奔走天堂的迷路。

拉斐爾生於西曆1483年,相當於中國明憲宗成化19年。


他的父親也是一位宮廷中並不非常知名的畫家。但是拉斐爾從小機會顯露出了繪畫的異常天賦,於是父親就叫他學畫。

沒有幾年,拉斐爾進步很快,於是父親就給他找了一個老師,給老師做學徒。拉斐爾20歲出徒以後,仍然和老師一起繪畫定製的作品。但是,拉斐爾已經比老師畫得還好。於是,拉斐爾受到教皇的關注,開始請他為羅馬教皇作畫。

這在當時的畫家中是非常罕見的。因為一般畫家至少也要30歲以後才有可能受到教皇的青睞。

拉斐爾生活在一個大師輩出的時代。


米開朗基羅、達芬奇就是他的前輩。拉斐爾對這兩位大師非常崇敬,經常學習他們的繪畫技法和人文主義精神。

所以,拉斐爾的繪畫非常脫俗。他的繪畫既有米開朗基羅的雄強力量,又有達芬奇的精深博大,在短短16年的獨立繪畫創造生涯中,創造了十幾幅大型壁畫。

長期連續的勤奮工作,嚴重影響了拉斐爾的健康。

他的最後一幅畫《亞當與夏娃》是梵蒂岡教皇與他1520年(相當於中國明武宗正德15年)簽訂的。

為了完成這個光榮的使命,他又投入緊張的工作。但是,就在他工作不久, 壁畫還沒有完全完成,他突然感覺渾身無力,不能動手作畫了。


繪畫了畫家拉斐爾自己的作品局部

醫生給他看了一下,也沒有發現什麼嚴重問題。但是,拉斐爾臥床休息幾天後,就被命運奪走了寶貴的生命。年僅37歲。

拉斐爾之死,也是一個歷史之謎,有人說是過度工作勞累而死,有人說是歐洲當時的流行性疾病“黑死病”氾濫成災,加上他勞累過度,身體抵抗力下降致死。

但是,梵高之死是非常清楚的。

梵高生於1853年一個窮牧師的家庭。家裡的人多,他是長子,很早就去幹活,找不到好工作,就去學畫,然後到偏僻的小鎮的煤礦去做牧師。

但是,梵高沒有與人溝通的能力,只好到處流浪,以繪畫解悶。

但是,他也是一個繪畫天才,只因為沒有人賞識,所以,梵高,一幅畫也沒有賣出去。一度精神失常。幾次想自殺,都沒有成功。一次,他發病割下了一隻自己的耳朵,不久用手槍對準自己的大腦開槍自殺。

這一年是1890年。

梵高的死屬於非正常死亡,因為是自殺。他一生都是在貧窮、飢餓、嘲笑中渡過的,他的精神是一種奔潰的狀態。

假如梵高不自殺,他的意思成就完全可以更高。

朋友們,生命是寶貴的。


千千千里馬


拉菲爾和梵高都死在了37歲,但是他們生前的命運是截然不同的。拉斐爾和梵高相差了3個多世紀的時間。



一個是文藝復興三傑中最年輕的大師,成為教皇最喜愛的畫家,人緣極好,受到萬千女性的追捧。其作品被認為是"古典藝術"的典範之作。



而另一個則是落魄的窮畫家,一生靠別人救濟為生。性格怪異,脾氣暴躁。最終在精神錯亂中開槍自殺。其作品不僅在當時不被看好,即使是在今天也備受爭議。



拉斐爾的繪畫風格柔美細膩,受到柏拉圖思想的影響,善於描繪寧靜嫻淑的聖母形象。他的作品充分體現了安寧、和諧、恬靜的秩序感。



而梵高是屬於後印象派大師,其作品主題與他的生活環境息息相關。多描繪勞動工人,農民農婦等畫家身邊的人。



梵高的色彩和用筆可以說到了一種癲狂的狀,態。與拉菲爾細膩的用筆用色剛好相反,梵高的色彩明亮且誇張,筆觸厚重粗獷。他們是代表了不同時代不同風格的兩位繪畫大師。



想了解更多繪畫知識,請關注辰曉愛畫畫


辰曉愛畫畫


拉斐爾和梵高,兩位藝術史上舉足輕重的藝術家。卻代表了兩種有天壤之別的藝術人生。


很顯然,這兩位藝術家在大眾心中的地位是非常接近的。而吸引人們的不僅僅是他們死在了同樣的年紀這一事實,兩種截然不同且令人唏噓的藝術家生活,更讓人們樂於將他們做比較。


題主放在問題裡的拉斐爾這張自畫像作於1506年,可以說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但是同樣在23歲的年紀,我們的梵高老朋友甚至是連藝術的門檻都沒摸到,屬於純粹的門外漢。


我們全方位地來做個比較:拉斐爾出身於一個富足的家庭,父親是一位公爵的宮廷畫師,而梵高的家庭說不上富裕,但父母受教育程度以及提供給梵高的教育在當時的荷蘭社會還算不錯。再加之拉斐爾所在的群星璀璨的文藝復興時期的佛羅倫薩,與19世紀重商主義的低地國家的荷蘭,藝術傳承上也有云泥之別。再加上拉斐爾師承當時已經成名的繪畫名家佩魯濟羅,梵高則是到了將近27歲的年齡才開始正式從事繪畫。


27歲的拉斐爾呢?早已名揚天下,為彼時歐洲權利最大的人物教皇已經工作過好幾次,上流圈子歡迎他,與其他兩位同時期的大師達芬奇和米開朗基羅相比,拉斐爾的年輕俊美就是最大的本錢。27歲的梵高,在試圖為最底層的採礦工人傳教時,迸發了自己的藝術激情。


接下來的十年裡,一位只是在繼續擴散自己的盛名,享受權利庇護下的天才藝術家光環,而另一位則在藝術道路上崎嶇地攀爬著,不斷試圖靠近藝術圈子的中心,卻又一再被打擊,後來的人們相較於他的藝術追求,對於他和高更的糾葛更感興趣,但又幾人能感同身受地看到藝術家曾看到過的東西?梵高潦倒,但從未真正絕望——絕望的人是無法拿起畫筆的——梵高的十年藝術人生中,畫了幾乎2000張畫。人們津津樂道拉斐爾的死因,說他有可能是因為縱慾身亡,不知道為什麼,人們總是偏愛拉斐爾,在他的時代是,在以後的時代更是,他像是上帝特殊照顧過的孩子,一生平安順遂,年紀輕輕揚名立萬,逝去時並未有太多的遺憾,像是被神祝福過的一生


人們偏愛天才是情有可原的,但梵高的向日葵是另一種美,沉重的美——如果有一種美,是輕盈的、人人送去祝福的、讓人羨豔的、被人稱之拉斐爾的美,那梵高則是天平的另一端。他的成名過程至今還在接受陰謀論的考驗,他除了為後世留下來一個悲情唏噓的故事和上千幅畫作以外,沒有給同時代的藝術圈子留下什麼深刻的印象。在比較的過程中,我們是否又數次因為同理心而偏向了梵高呢?


我們無法真正對兩位不同時空的藝術家做出精準的比較,但今日今時,我們還能看到這些精妙的作品及背後藝術家們的斑斕人生,已經是吾輩最大的幸運了。

梵高的素描是有力量的,力量並非來自於技巧,而是距離


透明流動虛無


感謝#家河8#的邀請。這兩位偉大的畫家小民都講過。小民只談「藝術」造藝的思想性。

拉菲爾的繪畫完美地體現了文藝復興時期的古典藝術精神,體現了人類的美好願望和永恆的人文主義理想,這是後世古典主義繪畫者所無法比擬的。畫風寧靜柔和、宗教畫的神的形象平易近人、親切自然(比如《雅典學院》)。而梵.高的繪畫特色在於用大量鮮艷色彩在陽光下,烘托主題。以《向日葵》為例,它表現了人生雖苦難,但要永遠朝向陽光的精神(用現在的話講,勵志)。同樣具有時代思想性,這種思想性表現在自我精神,憑著精神的力量使得一切形式都熱情地扭動和跳躍。

當然,這都是時代的產物,不具現實性。讓小民想到了黑格爾的名言,藝術終結了!怎麼講?藝術通過感性形象把真實呈現給意識,宗教拋開感性形象,直接去面對神膜拜神的真理,哲學去除了宗教的情緒性和藝術的感性,直接用思考去把握真理。這即是追求真實境界的三個階段,所以,藝術終結於宗教,宗教終結於哲學,這是順理成章的事。這不是說藝術從此會消失,而是說時代的變遷-當人類心靈進步到更高層次時,便不再滿足於通過感性的形象來把握真理了。比喻說,拉菲爾的作品的輝煌,在後來的西洋畫家們也同樣能畫出同樣的作品,但後來者早已沒有了拉菲爾那種心境;同理,梵.高的後來者的作品仔細品味,只不過在表面上與他相似而已,因為後來者沒有經歷梵.高的苦難生活與精神病患,已不足以表達今天對生活的全部感受~小民意識流-亂扯,請多指教~




填格


問:拉斐爾和梵高都死在37歲,如何評價他倆的人生和藝術造計詣?

他倆都是歐洲畫壇的代表人物,雖都是英年早逝,37歲就走完了他們人生歷程,給世人留下永不褪色的畫作精品,讓他名垂青史,但他倆不僅出生的年代不同,且出生的世紀都不同。拉斐爾出生1483年,卒於1520年,梵高出生1853年,卒於1890年,拉斐爾要早出生三百多年。

拉斐爾善畫聖母,如《大公爵的聖母》《草地上的聖母》《花園中的聖母》等,由此襯托了他是一位很重宗教信仰的人。而梵高的畫雖印象畫風很濃,但都源於生活,如《向日葵》《星夜》《鳶中花》等,說明他善於從現實中去發現亮點。

至於對他倆藝術造詣的評價,我確實不想以自己淺薄的認知去評價世界的大師畫匠,不說是一種褻瀆,自認為不能去玷汙。實在不好意思,請理解。



楚人一丁952


藝術產生於悲苦,他們都是藝術的天才,也許對藝術過於執迷達到忘我的境界。把生命都獻給了藝術。藝術是他們生命的所有,在生活中沒有誰能夠真正的懂他們,只有藝術了。對於他們為什麼都在37就去世了,這個也許是一個機緣巧合吧,宿命的安排。就像我們偏偏學了美術這個非主流一樣。



看看我的大作你就知道,好的藝術是越看越有味道的。看著看著越是想發笑。


範炯鋼筆畫


常言道,世事無常,人生難料。有時候真的是造化弄人,天妒英才啊!

拉斐爾和梵高,兩位相隔了300多年的繪畫天才,卻都在37歲如日中升之年而不幸早逝,給世人留下了無盡的遺憾,但他們的名字連同他們的畫作卻成為不朽,滋潤著一代又一代喜歡繪畫藝術的人們。

拉斐爾(1483一1520),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畫家之一,和達-芬奇、米開朗基羅並稱為文藝復興時期“三巨匠”,在歐洲有“畫聖”之稱。

拉斐爾出生於意大利佛羅倫薩一個富裕家庭。少年的他就表現出少有的繪畫天賦,16歲即被教堂聘為畫師,開始在畫壇嶄露頭角。

拉斐爾性格剛毅好強,從不服輸。他欽佩達-芬奇和米開朗基羅的繪畫才華和名氣,暗下決心,一定要超越這兩位年長他二三十歲的同期畫家。為此拉斐爾勤奮努力,筆耕不輟,常常為作畫夜以繼日,通曉達旦。長年的透支消耗,拉斐爾積勞成疾,但仍以為年輕不在意自己的身體。終於在1520年的一天,他因發燒病倒了。請了教堂的醫生看過說是感冒,無有大礙。不想拉斐爾服了藥睡下後就再也沒有醒來。

有人說,拉斐爾是被誤診耽誤了的。也有人說拉斐爾是生生勞累過度致死。就這樣,一個年紀輕輕的畫壇巨星殞落了。

作為寫實主義繪畫大師,拉斐爾的畫作精緻、細膩、優雅、飄逸、柔和、寧靜,詩意盎然,風度雋永。因而更易為人們所接受,所欣賞,所喜歡,所讚美。拉斐爾的經典畫作成為西方乃至世界許多國家繪畫教學的範本。

拉斐爾作品

梵高(1853一1890),荷蘭19世紀後印象派畫家,其作品對19世紀和20世紀西方繪畫有著重要影響。

與拉斐爾相比,梵高出身貧寒,且兄妹4人排行老大。因為酷愛繪畫,梵高常常在經濟拮据的情況下省吃儉用而堅持畫畫。但當時他的畫作並不為人看好和賞識,因此也不好出手。梵高常為此苦悶糾結,終成抑鬱。在窮病交加困擾中,1890年的一天,梵高飲彈自盡。

梵高的畫作大都充滿想象和激情,色彩豔麗而熱烈,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梵高一生窮困潦倒,他怎麼也不會想到,在他去世幾十年後,他的畫作越發彰顯出巨大的藝術價值,畫作《向日葵》在拍賣市場以逾億價格拍出,成為世界最貴的繪畫藝術品之一。

梵高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