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小學生必備古詩詞No.3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古詩是: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小學生必備古詩詞No.3

>> 註釋 <<

(1)九月九日:即重陽節。古以九為陽數,故曰重陽。憶:想念。山東:王維遷居於蒲縣(今山西永濟縣),在函谷關與華山以東,所以稱山東。

(2)異鄉:他鄉、外鄉。 為異客:作他鄉的客人。

(3)佳節:美好的節日。

(4)登高:古有重陽節登高的風俗。

(5)茱萸(zhūyú):一種香草,即草決明。古時人們認為重陽節插戴茱萸可以避災克邪。

>> 譯文 <<

獨自遠離家鄉難免總有一點淒涼,每到重陽佳節倍加思念遠方的親人。遠遠想到兄弟們身佩茱萸登上高處,也會因為少我一人而生遺憾之情。

>> 作者 <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 故事 <

王維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時期就創作了不少優秀的詩篇。這首詩就是他十七歲時的作品,和他後來那些富於畫意、構圖設色非常講究的山水詩不同,這首抒情小詩寫得非常樸素。但千百年來,人們在作客他鄉的情況下讀這首詩,卻都強烈地感受到了它的力量。這種力量,來自它的樸質、深厚和高度的概括。

那麼這首詩是在什麼情況下寫下的呢?

話說,王維十七歲那年,決定上京去考狀元。父母為他準備好了行李,兄弟、朋友們聞訊後紛紛趕來為他送行。在一片祝福聲中,王維離開家鄉山西運城,踏上了前往京城趕考的路。

王維經歷了千辛萬苦,終於來到了京城。王維被京城的繁華驚呆了,街上那川流不息的車輛,密密麻麻的人群,讓王維大開眼界,以為到了人間仙境。

王維找到了一間安靜的客棧住了下來,每天都在這裡安心學習,也無心去觀賞京城的美麗景色。每當他看見別人朋友齊聚,在樹下飲酒作詩時,王維感覺到自己好孤單、好寂寞,於是十分思念家中的親人。

一晃,九九重陽節到了,王維想:“在家鄉的時候,每逢節日,朋友們便相約到高高的山峰玩耍,而今年朋友們中卻單單少了我一人。”王維這麼想著,便放下書本,登上了京城的高處,眺望遠方的家鄉,寫下了這首詩。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小學生必備古詩詞No.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