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小学生必备古诗词No.3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小学生必备古诗词No.3

>> 注释 <<

(1)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忆:想念。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县),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2)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3)佳节:美好的节日。

(4)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5)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 译文 <<

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 作者 <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故事 <

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情况下读这首诗,却都强烈地感受到了它的力量。这种力量,来自它的朴质、深厚和高度的概括。

那么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的呢?

话说,王维十七岁那年,决定上京去考状元。父母为他准备好了行李,兄弟、朋友们闻讯后纷纷赶来为他送行。在一片祝福声中,王维离开家乡山西运城,踏上了前往京城赶考的路。

王维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京城。王维被京城的繁华惊呆了,街上那川流不息的车辆,密密麻麻的人群,让王维大开眼界,以为到了人间仙境。

王维找到了一间安静的客栈住了下来,每天都在这里安心学习,也无心去观赏京城的美丽景色。每当他看见别人朋友齐聚,在树下饮酒作诗时,王维感觉到自己好孤单、好寂寞,于是十分思念家中的亲人。

一晃,九九重阳节到了,王维想:“在家乡的时候,每逢节日,朋友们便相约到高高的山峰玩耍,而今年朋友们中却单单少了我一人。”王维这么想着,便放下书本,登上了京城的高处,眺望远方的家乡,写下了这首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小学生必备古诗词No.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