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兰州居民40年来生活大变迁

“数”说兰州居民40年来生活大变迁

“数”说兰州居民40年来生活大变迁

居民收入比1978年增长88.1倍、支出增加是当年的70倍,2017年人均在外就餐支出1697元,每百户家用汽车24.4辆、电脑69台、手机239部……一个个数字印证着,改革开放40年来,兰州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衣、食、住、行、用”都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居民收入比1978年的363元增长88.1倍

1978年,兰州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363元;1988年突破1000元,达到1143元;到1999年兰州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突破5000元大关,达到5128元;2007年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271元;2013年再上2万元大关,达到20767元;2017年兰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2331元,比1978年的363元增长88.1倍,年均增长12.2%。

消费支出是1978年344元的70倍

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收入水平持续增加,兰州市城镇居民的消费能力显著增强。兰州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78年为344元,1988年突破1000元,达到1241元;2010年突破万元,达到10930元; 2017年为24071元,是1978年的70倍,年均增长11.5%。

消费结构向发展型和享受型转化

恩格尔系数是国际上通用的称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一般随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下降。

随着居民温饱问题的解决、生活条件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人们对消费层次有了更高要求。兰州城镇居民生活方式在满足物质生活需求的同时,旅游观光、文化教育、娱乐等精神文化消费和保健、强身、美容等享受型消费在整体消费中的比例也日益上升。2017年兰州市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6%,比1980年下降了26.6个百分点,反映出兰州市民生活质量的明显提升。

从消费比重看,在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中,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医疗保健等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的支出大幅度增加,所占比重稳步提高。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由1980年的4.1元增加到2017年的1646元,增长400倍,年均增长17.6%;比重由1980年的0.99%上升到2017年的6.8%。2017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为2189元,比1980年的2.0元增长1094倍,年均增长20.8%。2017年人均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为526元,比1980年的1.8元增长291倍,年均增长16.6%。

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居民对居住的条件、环境更加关注,追求环保、舒适的家居生活。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居住支出为4682元,比1990年的60元年均增长了17.5%。

食品:从吃饱走向科学化健康化

民以食为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兰州市城镇居民的饮食结构逐步趋向于科学化、健康化,在吃的方面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食品消费从追求高脂肪、高热量向营养、科学、绿色转变。体现在餐桌上,则是肉、蛋、奶、水产品等副食品消费大幅度增加。

国家统计局兰州调查队调查资料显示:1980年,兰州市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支出237元,其中主食支出51元,占食品支出的21.5%。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支出4758元,其中主食支出535元,占食品支出的11.2%,比1980年下降10.3个百分点。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肉类23公斤,水产品6公斤,动植物油12公斤分别比1980年增长1.6倍、1.4倍、2.3倍;人均消费鲜蛋11公斤,比1980年增长83.3%。

此外,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在外用餐被越来越多的居民家庭所接受,成为普通大众节庆、聚会、休闲的主要形式。1997年,城镇居民人均在外饮食支出111元,占食品支出的6.6%。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在外饮食支出1697元,占食品支出的35.7%,比1997年提高29个百分点。

衣着:从黑灰主打色调走向时尚化

40年前,中国人的字典里还没有“时尚”一词,服装不仅款式单一,而且色彩灰暗。上世纪80年代,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爱美之心开始在服装上得以释放。兰州市城镇居民衣着消费的观念逐步更新,人们对衣着的认识由保暖御寒的工具向时尚化转变,衣着的色彩也由四十年前绿、蓝、黑、灰的绝对统治地位向丰富多彩、协调、时尚搭配转变。据国家统计局兰州调查队调查资料显示:1980年,兰州市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支出77元,占生活消费支出的18.6%。到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支出1931元,占生活消费支出的8.0%。

交通:从“人力出行”到代步工具多样化

改革开放初期,城市的交通资源极为有限,人们出行除了用双脚之外,可以代步的交通工具也就是公交车和自行车。到90年代后期,摩托车登上历史舞台。进入“十二五”时期,随着公路的新建、拓宽和提质改造,城乡之间的道路四通八达,交通状况大为改善,交通工具也花样繁多,公交路线增多、设施改善,不仅有普通公交车,还有较为先进的豪华大巴、双层巴士,车内配备空调、移动电视;出租车招手即是,私家车也屡见不鲜,地铁、轻轨、动车等新型交通工具出现。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中发现出行的来回行程已缩短,道路也变得越来越通畅了……人们的交通观念也大为转变。2017年,兰州城镇居民人均交通支出1867元,比1991年增长68.1倍。到2017年末,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摩托车11.3辆、助力车7.2辆、家用汽车24.4辆。

通讯:从“手写信函”到“智能手机”

通讯工具的变化映射出时代的变迁,体现出人民生活的变化、社会的进步及经济的飞速发展。

40年前,手写的鸿雁传书是联络感情、寄托乡愁的主要通讯方式。改革开放后,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通讯产品功能日趋多样化,手机、家用电脑等现代通讯工具进入了越来越多的家庭,特别是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通讯不再靠电脑,微信社交软件普及,让人们用低廉的价格,实现了从文字到语音再到视频通讯的随意切换。

数据显示,2017年,兰州城镇居民人均通讯消费支出1118元,比1992年增长309.6倍,年均增长25.8%。到2017年末,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固定电话50部、手机239部、电脑69台。

医疗:从“老三件”到“高科技”

改革开放初期,医疗条件差,城镇居民虽然享受公费医疗,但保障水平较低。改革开放40年,兰州市医疗卫生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医疗环境条件不断改善。从“赤脚医生”到顶级专家;从看病贵、看不起病到居民享受医疗保障制度进得去门,瞧得起病,从破旧低矮的老建筑到宽敞明亮的门诊大楼,从血压计、体温表、听诊器“老三件”到“B 超、螺旋CT、血气分析仪”等高科技大型诊疗仪,一切今非昔比。

来自国家统计局兰州调查队数据显示,1980—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由2元增加到2189元,年均增长20.8%,其中,人均购买医疗器具和药品支出938元,年均增长20.3%;人均医疗服务支出1251元,年均增长22.9%。 兰州晨报/掌上兰州通讯员于新萍 记者欧阳海杰 刘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