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鼓勵政策:穩定經濟的救命稻草

二胎鼓勵政策:穩定經濟的救命稻草

作為一名研究財經領域的人,最近一直焦慮著,而且研究的越多越焦慮,大如全球的宏觀經濟形勢,微如身邊的消費降級,身邊的很多朋友似乎還沒理清下一步該如何開始縮衣節食的生活計劃,又來了"生育基金"的變相罰款的消息。

具體是說:"國家應該設立生育基金制度,規定40歲以下公民不論男女,每年必須以工資的一定比例繳納生育基金,並進入個人賬戶。如公民未生育二孩,賬戶資金則待退休時再行取出。"

二胎鼓勵政策:穩定經濟的救命稻草

當然只是消息,但此言一出,引起軒然大波。意思就是那些沒有生育二孩的家庭,每年都要繳納罰款,直至退休。

這種政策的出發點在於保持人口紅利的效應。中國近幾十年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源泉無一不是來自於這一點,在1965年——1970年間,人口紅利為國民經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勞動力資源的豐富和勞動成本的低廉一度使我國成為世界工廠和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而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實施計劃生育政策後,人口出生率開始快速下降,從而導致總勞動人口的下降。與此同時,中國開始呈現較快的人口老齡化趨勢,據統計,中國是目前世界上人口老齡化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這帶來的後果就是,勞動人口占總人口比例下降,中國經濟所享有的"人口紅利"的黃金時代正在漸行漸遠。

但是生育是每個人的基本權利。從某些角度來講,部門可以通過宣傳鼓勵或者激勵政策引導生育,但是以"設立生育基金"之名對不生或少生家庭行懲罰之實有點於情不合。

二胎鼓勵政策:穩定經濟的救命稻草

而且,因為快速的經濟發展沒有跟上足夠的社會保障體系。中國人的壓力也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人群之一。快速的經濟發展沒有跟上足夠的社會保障體系。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承擔著養家餬口的主要責任,當社會應提供的醫療、養老、教育等福利保障不夠完善時,個人身上的擔子就顯得尤其沉重,一個孩子已經讓很多家庭心力憔悴,若再去多花很多的財力和精力在二孩三孩身上,很多力不從心。

中國的勞動總量世界第一,勞動參與率也是世界第一,勞動參與率達到了76%,遠超美國的65%,日本的58%,中國男性的勞動參與率一路領先,達到了90%,而中國女性的勞動參與率達到了70%,完全碾壓了所有國家的女性們,世界第一。中國的職場女性們都兼顧著老婆、媽媽、媳婦和婆婆等多重身份,很多女性因為壓力,都不會選擇要二胎。

所以在放開二胎政策後,出生率不升反降。2017年底,中國大陸總人口接近14億人,2017年全國出生人數為1723萬人,比2016年的1786萬人減少了63萬,人口出生率也隨之下降0.52‰。

二胎鼓勵政策:穩定經濟的救命稻草

在鼓勵生育二胎的同時,配套政策和社會保障體系同時完善,才會真正達到效果,

如延長帶薪產假和護理假,同時要防止就業性別歧視造成隱性生育成本;完善福利性嬰幼兒托育服務,在社區和工作單位建立托育機構,解決產後再就業問題;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將減免家庭第二個及以上孩子的保教費用;給與生育二孩及以上孩子的家庭一定的住房優惠政策,比如保障性住房優先分配、公租房房租減免、購房給予補貼等。除此之外,生育津貼、住院分娩基本生育免費服務等也是刺激生育的有效手段……

否則,在全球經濟危機背景下,在喝"茅臺"改成喝"二鍋頭",榨菜鹹菜比原來更暢銷的背景下,還拿什麼去養育"二胎"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