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年前,中国是法国人眼中的模范文明,伏尔泰的偶像是孔子

300年前的欧洲

300年前,中国是法国人眼中的模范文明,伏尔泰的偶像是孔子

大航海时代

随着大航海时代的结束,更多崭新的商业机遇呈现在了欧洲人眼前。原本依附在以土地为主要生产资料上的欧洲旧贵族们,此时也开始热衷于从事获利更大的商业冒险活动,果敢聪明的船长,强壮神气的水手,贪婪狡诈的商人,还有影视剧中那些怀揣藏宝图的冒险家们,成为了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他们依靠旧贵族们的资金支持,为自己和欧洲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从那里,他们带回了数之不尽的财富和机遇。

300年前,中国是法国人眼中的模范文明,伏尔泰的偶像是孔子

欧洲的革命

随着财富的迅速积累,资本力量开始崭露头角。1688年,君主立宪制的英国开始与旧欧洲分道扬镳,西班牙人、法国人、荷兰人为了从英国人手中抢夺更多的贸易利润,彼此之间合纵连横,尔虞我诈,时而拳脚相加,时而勾肩搭背,互诉衷肠。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为这个时代做出了最精彩的总结: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代,这是愚蠢的年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绝望之冬;我们的前途拥有一切,我们的前途一无所有;我们正走向天堂,我们也正直下地狱。

300年前的中国

300年前,中国是法国人眼中的模范文明,伏尔泰的偶像是孔子

康熙

此时的中国,正处于清朝康熙皇帝的统治之下。与康熙皇帝同一时期的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这样评价康熙:他几乎是人间不可能有的君主,因为他是一个神一般的凡人,点一下头就能治理一切。

莱布尼茨对康熙的评语显然是不准确的,也或许他只是在对当时中国的社会秩序做一个表面陈述而已。其实,康熙那个点一下头,只是对早已在暗地里经过无数次讨价还价后达成一致的相关利益团体做个顺水推舟罢了。

300年前,中国是法国人眼中的模范文明,伏尔泰的偶像是孔子

儒家的道德关切

清政府依然延续着明代统治阶层的精髓,儒家道德体系被清代权贵们引为治国宝典。“敬天秉公”是深植与中国人心中的价值信仰,他们都是信天理的无神论者,在这个社会体系下生活着的人,都有着高度的自觉性,这种早熟的社会秩序是欧洲暴发户们所不具备的。

300年前的世界

300年前,中国是法国人眼中的模范文明,伏尔泰的偶像是孔子

欧洲人的战争

300年前的欧洲人,在资本力量面前率先缴械投降,他们原本跪伏在上帝的脚下,如今转而投向了资本的怀抱。这是伏尔泰隐隐觉察出的危机。在这个危机之下,欧洲陷入了更大规模的混战之中,中世纪的愚昧和大航海时代后的混乱,也让伏尔泰这个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的泰斗人物迷茫起来,不自信起来,正如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思想家们一样。

300年前,中国是法国人眼中的模范文明,伏尔泰的偶像是孔子

欧洲社会的变革

为了帮助欧洲资本新贵们找寻一个崭新的精神出口,中国的儒家道德体系被法国人搬出来大做文章。与当今欧美的文化输出一样,300年前曾到中国旅行的欧洲人回国后大肆宣传他们眼中看到的那个富裕,和谐,先进的中国,配上精美的丝织品,瓷器,文艺作品做辅助宣传,300年前的中国被法国人塑造成了世界上的“模范文明”。他们希望以此来重塑欧洲资本世界的新秩序。

反思

然而,正如我们不可能真正了解300年后的欧洲一样,300年前的欧洲人也不可能真正了解中国。儒家道德秩序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正如当今西方的民主。他们的基础均来自于遥远的过去,经历过无数次的沉淀和动荡,生根于民族精神之底部,成长于国家兴替之间,又怎能生搬硬套,揠苗助长出一个崭新的文明呢?

300年前,中国是法国人眼中的模范文明,伏尔泰的偶像是孔子

伏尔泰与孔子

同样的教训也发生在了180多年前后的中国,晚清洋务运动主要倡导者之一的张之洞,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改革主张。最后也是草草收场,张之洞虽然不像伏尔泰那样,在自己书房挂一副卢梭的画像,但挂着孔子画像的伏尔泰,也最终没能依靠儒家思想来改造欧洲的新贵们。

谢谢阅读,向读者致敬!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谈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