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6家A股民企轉爲國資 主動「出讓」控制權以緩解平倉風險

今年26家A股民企转为国资 主动“出让”控制权以缓解平仓风险

山西陽城一陶瓷企業工人生產作業。(圖片來源:中新社資料圖)

【僑報綜合報道】2018年以來,伴隨宏觀經濟增速下行以及信用收縮,一些在前期進行高負債激進擴張的企業面臨較大的債務壓力。其中,特別是一些民營上市公司,現金流不佳、高槓杆或質押率較高,通過引入國有資本,接盤上市公司控股權,已經越來越普遍。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已經有26家A股上市公司的控股權,將由民營轉為國資。

國資頻繁入主民營上市公司

北京《經濟參考報》10日報道,進入10月份以來,國有資本入主民營上市公司的現象正變得愈加普遍。8日,長信科技公告稱,安徽省國資委下屬公司擬大比例戰略入股長信科技。本次戰略入股行為可能導致公司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

同一天,合力泰公告稱,實際控制人文開福及其確定的公司股東,以及其他股東擬合計向福建電子信息集團轉讓15%公司股份,本次股權轉讓及表決權委託完成後,福建電子信息集團未來擁有表決權的公司股份佔比為29.79%,公司的控股股東將由文開福變更為福建電子信息集團,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將由文開福變更為福建省國資委。

中金公司則表示,年初至今A股公司中,49家公司的企業屬性發生變化,企業屬性變化數量超過了2017年(47家)。去年公司屬性發生變化的企業中,民企轉變為國企的佔比過半。今年公司屬性發生變動的49家企業中,民企佔比高達89%。其中民企屬性轉為國企的有26家,佔比53%。

Wind統計數據則顯示,今年以來,已經有24家A股上市公司的控股權,將由民營轉為國資。

民營上市公司控股權的轉讓和屬性的變更,主要同部分上市公司高比例質押引發的債務風險有關。

新時代證券研究認為,今年二季度以來,出現控制權變更公司的數量明顯增加,主要是由於市場波動加劇,部分高比例質押的公司面臨平倉風險。

該機構認為,部分高比例質押的上市公司會採取主動“出讓”控制權的方式自救,一方面是為了補充流動資金,緩解質押平倉風險;另一方面,高溢價轉讓控制權對上市公司股價形成一定的“利好”,進一步緩解了質押平倉的風險。

優質標的獲國資青睞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在國有資本的“掃貨”過程中,接手出現質押風險,甚至已“爆倉”上市公司的股權,仍是時下主流,但那些業績優良的優質公司,也陸續進入國有資本的購買“清單”。

山東《經濟導報》報道,在2018年半年報中,合力泰業績表現不俗。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5.02億元(人民幣,下同),較上年同期增長39.51%;利潤總額為7.8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3.5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6.9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6.67%。

此前的9月6日,在收購美晨生態10%股份時,濰坊城投(濰坊市政府直屬的國有獨資公司)也表示,此番受讓是看好美晨生態長期投資價值和未來長期戰略合作的需要,並表態“不排除未來12個月內繼續增持股份”。2018年上半年,美晨生態實現淨利潤3.1億元,同比增長30.74%。

上海一家大型私募投資機構董事長表示,從上市公司估值的變化來看,經過今年3個季度的跌幅很多公司的股價和估值已經低於熔斷的時候了,市場上確實存在一些資產優質、各方面指標都很健康但價值被低估的標的,國資在這個時候出手也是符合市場化的規律的。(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