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發力「向海經濟」 鐵山港「三步走」邁向億噸港

北海发力“向海经济” 铁山港“三步走”迈向亿吨港

北海鐵山港碼頭。(北海市委宣傳部供圖)

福州新聞網10月16日訊(記者 邱陵)三面環海的半島北海,每條道路的盡頭都是大海,對外開放是融入城市血脈的基因。藉助“一帶一路”倡議和區位優勢,近年來,北海以鐵山港為依託,闖出一條“向海經濟”的跨越式發展之路。

深秋時節,北海鐵山港碼頭一派繁忙,裝運著鎳礦、焦炭、煤炭以及大豆等散雜貨的車輛不斷穿梭,服務於中石化北海煉化、北海誠德、渤海農業等臨港企業。

2009年時,這裡還是一片荒涼的灘塗。如今,鐵山港正分三期實施建設深水碼頭工程,建設泊位20個,設計綜合通過能力8800萬噸。其中,一期的1#~4#泊位建4個10萬噸級泊位,設計吞吐能力1200萬噸,已經投入使用;5#~6#泊位為15萬噸級通用散貨泊位,設計吞吐能力780萬噸,目前已基本完工。

同時,7#-20#泊位碼頭工程按計劃推進,全部建成後,這座千年古港將向億噸大港目標邁進。

隨著開放水平的提升,北海港口的國際航線日益密集,貿易量越來越大,依託港口和臨港產業集群的“向海經濟”發展如火如荼。“投入運行六年來,鐵山港的貨物吞吐量從2010年的117萬噸到2017年的1875.4萬噸,呈現跨越式高速增長。”鐵山港相關負責人說。

數據顯示,廣西其他港口用二、三十年取得的吞吐量,鐵山港僅用五年就完成超越。該負責人表示,這主要得益於臨港工業的進出口量的支撐,以及對中南、桂東南地區的貨源開拓,有效實現了港工互動,拉動了港口吞吐量的增長。

北海发力“向海经济” 铁山港“三步走”迈向亿吨港

中國石化北海煉化公司沙盤。

結構調整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以中國石化為代表的大規模投資積聚的效能正在逐步釋放。

始建於1989年的中國石化北海煉化有限責任公司,2011年底與北海市政府共同出資組建北海煉化,原油加工能力因此提升到650萬噸/年,產品質量提升到國Ⅴ標準。2017年實現產值322.83億元,比增28.21%,上繳稅金113.63億元,是北海首家稅收超百億元的企業。

無獨有偶。由中國石化為主投資興建的廣西液化天然氣公司,2017年天然氣接收量累計106.47萬噸,外運量103.08萬噸,其遠期設計接收能力將達到1000萬噸/年。

在臨港新技術工程開發和應用方面,廣西新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也被寄予厚望。該公司主要開展200萬噸/年劣質重油深加工制烯烴、芳烴項目,建成投產後,將形成完善的石化產業鏈,可實現產值超100億元,稅收超2億元。

10年前,北海還是基本沒有重大項目落戶的“產業荒漠”,如今臨港產業獨樹一幟,初步形成了電子信息、臨港新材料、石化三大支柱產業。

北海市提供的數據表明,“十二五”以來,該市海洋經濟發展很快,增速高於全國平均增速一倍。2017年,實現海洋生產總值517億元,佔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48%;主要海洋產業實現增加值250億元,佔廣西的37.5%,總量列廣西首位。

北海市委書記王乃學表示,要進一步推進互聯互通建設,加快形成海陸聯運樞紐。具體來說,就是打好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攻堅戰,放大鐵山港的港口優勢,規劃建設綜合交通運輸樞紐港項目,推動北海與重慶、四川、貴州等省市的無水港建設,構建面向東盟、輻射西南中南、連接渝桂新通道、緊密聯繫粵港澳臺的綜合交通體系。

在培育新興產業的同時,北海實施嚴格的環保準入機制,在降成本、降耗能、促循環上下工夫,努力保護北部灣的碧海藍天。

北海发力“向海经济” 铁山港“三步走”迈向亿吨港

採訪團聽取中國石化北海煉化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前建設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