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攝歐洲(1):你知道的巴黎

本是作為國內某個活動的官方攝影師而去的歐洲。在15天的行程中,工作之餘拍了一些照片,與大家一同分享。

行攝歐洲(1):你知道的巴黎

巴黎“三寶”

“巴黎三寶”實在是我給起的名字。因為這三個地方實在太出名了,以至於俗得爛大街了。這三個地方几乎是每一個到巴黎旅行的人必到之處——巴黎聖母院、凱旋門、埃菲爾鐵塔。

巴黎聖母院的出名要感謝雨果。因為與此同名的小說實在太出名了。巴黎聖母院大教堂(Cathédrale Notre Dame de Paris)位於法國巴黎市中心西堤島,是天主教巴黎總教區的主教座堂。

巴黎聖母院屬哥特式建築,始建於1163年,整座教堂在1345年全部建成,歷時180多年。雨果在《巴黎聖母院》中比喻它為“石頭的交響樂”。


拍攝巴黎聖母院最好帶一隻廣角鏡頭。因為廣場並不大,而且遊人眾多,正面拍攝畫面不容易美觀。所以,為了突出建築物的高聳,也只能用廣角大仰角拍攝了。巴黎聖母院的內部可以參觀,運氣好還能趕上宗教活動。但是,內部光線較暗,對相機的高感要求較高。同時,可以留意觀察教堂內的信眾,或許可以捕捉到有意思的細節。

其實拍攝宗教建築要突出其莊嚴、神秘的色彩,平衡的構圖和仰角拍攝經常會用到。

行攝歐洲(1):你知道的巴黎

EOS 1D X Mark II 17mm F5.6 1/1000秒 ISO 400

行攝歐洲(1):你知道的巴黎

EOS 1D X Mark II 17mm F5.6 1/400秒 ISO 400

行攝歐洲(1):你知道的巴黎

EOS 1D X Mark II 70mm F4 1/50秒 ISO 3200

行攝歐洲(1):你知道的巴黎

EOS 1D X Mark II 48mm F2.8 1/50秒 ISO 3200

行攝歐洲(1):你知道的巴黎

EOS 1D X Mark II 17mm F4 1/50秒 ISO 3200

行攝歐洲(1):你知道的巴黎

EOS 1D X Mark II 17mm F4 1/320秒 ISO 100


凱旋門是為紀念拿破崙1805年12月在奧斯特爾裡茨戰役中打敗俄、奧聯軍而建的。是現今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圓拱門,位於巴黎市中心戴高樂廣場中央的環島上。巴黎有12條街道以凱旋門為中心向四周發散,因此這裡車多、人多,拍照時想得到相對“乾淨”的畫面頗不容易。

拍攝凱旋門同樣需要一支廣角鏡頭。一種角度是從環島外拍攝,這樣可以帶上在環島裡行駛的車輛。環島禁止行人入內,因此不想讓照片過於死板,可以等一等違規橫穿馬路的行人。進入環島,在凱旋門下,也只能用廣角仰拍了。當然,時間允許的話,可以等到日落後,夜幕下的凱旋門與車流比白天更為靈動些。

行攝歐洲(1):你知道的巴黎

EOS 1D X Mark II 17mm F4 1/1000秒 ISO 100

行攝歐洲(1):你知道的巴黎

EOS 1D X Mark II 17mm F4 1/1000秒 ISO 100


埃菲爾鐵塔在巴黎人說來就是“鐵塔”,因此你如果直接說“埃菲爾”,巴黎人可能會不知所措。

埃菲爾鐵塔是巴黎乃至法國的象徵。與法國先關的電影幾乎無一例外的都將埃菲爾鐵塔作為故事空間營造的重點。埃菲爾鐵塔是為世博會和法國大革命100週年而建。起初只是臨時建築,並且爭議頗多。最終在法國各界的抗議中,才被保留下來。

在埃菲爾鐵塔近處拍攝遠比想象的難。當然,如果你只想利用透視關係做個“扶塔留影”或者“託塔紀念”,那還是很容易的。

親身來到埃菲爾鐵塔前,你會為它面前已被無數遊人踩禿的草坪而沮喪,也會為塔下穿過的電線而惱怒。沒有辦法,現實就是這樣。所以,儘可能找些前景,或許可以擋住這些“有礙觀瞻”的東西。當然,前提是你依舊需要一支廣角鏡頭。

另外,乘坐塞納河遊船從河上拍攝埃菲爾鐵塔也是一個好選擇——畢竟地面上的混亂不會出現在照片裡了。

行攝歐洲(1):你知道的巴黎

EOS 1D X Mark II 17mm F4 1/1000秒 ISO 100

行攝歐洲(1):你知道的巴黎

EOS 1D X Mark II 24mm F4 1/8000秒 ISO 100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