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 · 經濟」進化的市場更適用生物學原理

「书评 · 经济」进化的市场更适用生物学原理

從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專家、學者面對金融市場,都英雄氣短。是市場失靈、政府失靈,還是專家失靈?美國生物金融學創始人羅聞全在《適應性市場》(譯者:何平 中信出版社)一書中開創性地提出“適應性市場假說”,認為市場是由不斷適應環境變化,按“適者生存”法則自然進化而來的人構成,人們理性和非理論性並存,正是基於此,市場應更多的適用生物學原理,而不是數學或物理學原理。

人面對市場,經常做出非理性的決策,是因為面對文明社會的產物——市場,人們在生物上還沒有進化出完全的適應性,行為會產生混亂,但人們可以通過不斷試錯,在接收、反饋之間不斷調整自己的行為,人們對信息處理方式的進化將遠快於生物上對信息形成條件反射的進化。但需要注意的是,今天的市場其變化的速度,遠大於自然環境變化的速度,也就決定了人們要通過不斷的學習,主動適應市場變革,才能適者生存。作者的“適應性市場假說”詮釋了金融進化是如何以思維進化的速度不斷塑造改變我們和市場的,同時,市場、人性、法律、文化等諸多因素又是如何相互作用,共同進化。這也是投資者和市場在穩定和危機、獲利和虧損、創新和監管之間搖擺的根本原因。

綜合書中所述,金融市場中的投資者需要不斷接受開放的信息,與廣闊的市場進行對接,而不是在一個信息孤島上,如渡渡鳥一般僅適應單一的生存條件。一群由鴿子進化而來的渡渡鳥習慣了毛里求斯島上悠閒沒有天敵的環境,它們閒庭信步,蠢萌可愛,但當人與豬踏上了這片土地,它們幾乎是沒有任何抵抗就滅絕了。它們不會飛,對外來者沒有警惕性,輕易就成了掠奪者的口中餐。投資者即是獵食者,也是被獵食者,要想不成為市場上的渡渡鳥,唯有不斷適應市場的變化,認清市場“新物種”,保持機敏,並迅速“進化”出應變的新能力,才能在市場中適者生存。這就是投資市場的弱肉強食之道。

正如作者所言“市場並未遵循經濟規律來運行,因為金融市場是人類進化的產物,應當遵循生物學法則,而未必與經濟規律一致。決定一群羚羊進化歷史的法則同樣適用於銀行業,儘管具體機制上不可等同而論。”所謂的經濟規律正是人們在總結過往經濟運行模式,在有限信息的前提下,一廂情願強行歸納出來的運行規律。要想看懂市場、領先市場,其實首先要讀懂人性,投資者讀些生物進化的通俗讀物,再讀一讀《烏合之眾》《完美的群體》《理性的非理性》等易於理解的人性之書,而後再去“欣賞”、理解複雜的經濟學公式和各種投資圖表,或許會有更深的感悟,更易於在紛紜嘈雜、真假難辨的信息迷霧中保持清醒,與時俱進。

作者在書中分析市場,更多的是基於對投資市場的分析,他闡述了投資者行為的核心原因,點解“對沖基金”運行的奧秘,以及2008年金融危機的真相。其實投資市場正是人類廣闊商品市場的投影,股市的泡沫和鬱金香市場、房地產市場的泡沫並無本質的區別,與一般消費市場同樣異曲同工,它們互為延伸,互為映像,最終又都反映出投資者面對複雜信息、複雜市場時的心態。

很多時候,市場的波動指數,正是綜合環境作用於投資者內心,引發的心電圖譜。投資市場參與各方的“心電圖”,再加上政府的有形之手,合在一起就是真實的投資環境。作為市場參與者的個體,則應通過不斷適應投資環境變化、理解環境變化、預測環境即將發生的變化,而迅速調適自己面對複雜信息的“中樞神經”,以思維進化的速度去適應市場進化的速度。

書中的內容磅礴深邃,囊括了心理學、進化生物學、神經科學、人工智能理論等,這些理論有助於理解人們行為的複雜性,以及由人們行為複雜性引發的市場複雜性。面對複雜的市場,並沒有統一的問題解決方案,更好地理解它,有助我們因地因時制宜,“進化”出應對市場波動的“思維基因”。總之,生存是推動競爭、創新和適應的最終力量,在“適者生存”的自然和市場法則下,適應變化一往無前是我們唯一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