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縱觀全球股市,一個新特徵不容忽視

有種股市的聲音是很常見的:不少大V和專家,秉持這樣一種觀點:“

大多數股民是勞動人民,拿出血汗錢炒股,為國持股,所以就得賺錢,無論什麼時候就是唱多,國家出什麼政策都是股市大利好,否則這樣的股市就是不正常的。”——聽上去每一句話都很對,但最後的結果卻很荒謬,將股市當做慈善機構,將炒股看做是綁架國家的一種行為,這種出發點就有問題。任何資金來股市都是為了賺錢,包括QFII、社保、險資、險資,甚至國家隊資金,但沒有誰就該賺錢之說,靠能力,靠研究,靠本事來吃飯的;必須看懂股市的殘酷性

股市不相信權威,靠實力在股市生存

2017年以來,A股出現了明顯的二八行情。一方面,結構分化異常顯著,上漲的股票佔比只有25%,其中15%的公司漲幅跑贏指數,而75%的個股則是下跌的;另一方面,個股股價漲幅與其市值嚴格正相關,即市值越大的公司漲幅越高,市值越小的公司漲幅越低,跌幅越大。包括今年來幾次反彈,都是權重股行情(近期上證50指數反彈10%,創業板依然持續走弱,月K線6連陰)。

「獨家」縱觀全球股市,一個新特徵不容忽視

移除

那您知道炒美股有多少人賺錢嗎?而且是在9年牛市狀態下。炒港股有多少人賺錢嗎?是大多數嗎?眾所周知,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2009年危機結束之後,過去8-9年時間裡,世界各國的大部分牛市基本上都走出了一輪波瀾壯闊的“慢牛”走勢。不光是發達國家市場如此,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資本市場同樣如此。

「獨家」縱觀全球股市,一個新特徵不容忽視

移除

研究美國、德國、法國、韓國、印度和巴西這六個國家的指數,發現基本上從2009年低點以來,各個國家指數漲幅最高達到300%多,最低也有100%多。在這個過程當中,各國的“慢牛”行情基本都呈現出結構性狀態:大部分公司的股價漲幅跑不贏指數,而有20%-50%不等的公司漲幅甚至為負值,即這些公司的當前股價低於其2009年金融危機低點時的股價。

「獨家」縱觀全球股市,一個新特徵不容忽視

移除

例如,美國納斯達克指數從2009年2月份的1500點上漲到最高的8000點左右,9年的時間裡,指數漲了500%,但其中仍有近20%的公司股價甚至比金融危機時的最低點還要低,而只有30%不到的公司跑贏了指數漲幅。接下來,就給大家詳細分析,對比國內外多個股市呈現出來的結構性分化因素和殘酷環境中如何生存,供大家研究,可參考玉名微博文章《全球股市均欺負散戶?結構型分化成新潮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