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圍龍大宅承德樓,瀰漫著厚重的客家文化

在世界客都這片神奇的土地上,上個世紀清末民初時期由海外華僑出資興建的圍龍建築是

客家民居的傑出代表,它充分體現了客家建築高超的工藝水平和深邃的文化意蘊。這些宮廷式的深宅大院,讓我們後人能親眼目睹一百多年前的最賦客家特色的建築藝術的魅力與風采



承德樓整體外貌


客家圍龍大宅承德樓,瀰漫著厚重的客家文化


位於我市梅江區三角鎮的典型客家民居“承德樓”就是其中一座最具代表性且保存最為完好的客家圍龍屋,它沿襲了客家人建房造屋佈局嚴謹的風格,中軸對稱,左右均衡,規模宏大,典雅堂皇。結構屬雙層土木通廊樓屋,屋式為三堂二橫一圍龍,全屋佔地面積3780平方米,共有12個廳8個井83間房,從1885年奠基至1896年竣工,前後歷時11年。該樓氣勢恢宏,精雕細琢,不愧為客家建築藝術之精品力作。


客家圍龍大宅承德樓,瀰漫著厚重的客家文化


【承德樓第五代傳承人·梁華興】

客家圍龍大宅承德樓,瀰漫著厚重的客家文化


1858年,嘉應州三角地折桂窩安定堂梁氏第二十世子孫耿昌公(字星樓)年僅14歲,即隨伯父漂洋過海至暹羅(泰國)首都曼谷學藝從商,經幾十年拼搏,以勤力和誠信在當地華人中享有盛名,且在當地唐人街擁有幾十間店鋪用以經營貿易、布匹、地產等行業,後被推擁為當地僑領,富不忘根乃客家之傳統美德。耿昌公功成名就後寄回錢物由家中原配夫人侯氏主持建造圍龍屋事宜,取名為“承德樓”。寓意

“承先惟善,德厚乃昌”之義,寄望後人繼承勤勞誠信之祖德。


客家圍龍大宅承德樓,瀰漫著厚重的客家文化


堂屋內瀰漫著的這些厚重的儒家文化,承載著“成教化,助人倫”的教化功能

。這種教化所帶來的效應,如同這些雕刻在樑柱間的刀痕、描畫在牆壁上的色彩一樣,深深地銘刻在人們的心田。


客家圍龍大宅承德樓,瀰漫著厚重的客家文化


客家圍龍大宅承德樓,瀰漫著厚重的客家文化



承德樓歷經130多年風雨,在文革、破“四舊”時受到較嚴重的破壞,房產充公,屋內曾辦過學校(原水白中學的原校址)、人民公社、駐過部隊(原6810)師部,做過倉庫,住過許多社員等。1984年落實僑房政策後歸返梁氏家族,歸還後的承德樓已破舊不堪、損毀嚴重。在耿昌公第三代繼承人張桂蘭帶領下先後進行四次大型修繕,耿昌公第四代子孫梁光輝鄧瓊香夫婦又依託百年祖屋開辦專做客家傳統菜之星園酒家,如今越40載春秋,接待不計其數之八方遊客,美名遠播海內外。


客家圍龍大宅承德樓,瀰漫著厚重的客家文化


客家圍龍大宅承德樓,瀰漫著厚重的客家文化


客家圍龍大宅承德樓,瀰漫著厚重的客家文化


梁光輝,梁氏家族第四代繼承人,一個血管裡流淌著祖先自力更生闖新路染色體、骨髓中充滿著繼往開來創大業基因的客家漢子,與妻子一道,將原來上輩開辦的承德樓臨街小店擴大為圍龍酒店。事實證明,這不愧為是一個雙贏的策略,它不但守住了祖業,而且成就了自身的事業。用經營商業的部分利潤反哺給祖業,幾十年來,五年一小修,十年一大修,使承德樓容顏依舊,常看常新


客家圍龍大宅承德樓,瀰漫著厚重的客家文化


客家圍龍大宅承德樓,瀰漫著厚重的客家文化


圍龍屋星園酒家從創業之初就受到各方友好關懷,引來各界精英駐足參觀。田家炳、曾憲梓、熊德龍等著名愛國僑胞曾在承德樓做客;中共中央老首長宋平、葉選寧、葉選平、劉復之、胡德平等曾蒞臨指導;文藝界名流更是星光燦爛:蔣大為、倪萍、董文華、劉曉慶、鬱鈞劍、劉佩琪等紛至沓來。

除各方賢達外,中央電視臺“走遍中國”“舌尖上的中國3”欄目、新加坡電視臺、鳳凰臺、香港本港臺、臺灣中央電視臺、梅州日報、蘋果日報、旅遊週刊、星島日報、中國旅遊報、羊城晚報等媒體曾濃墨重彩報道。圍龍屋星園酒家亦被評為嶺南百景之一、廣東餐飲名店、梅州自駕遊指定接待單位等稱號


客家圍龍大宅承德樓,瀰漫著厚重的客家文化


客家圍龍大宅承德樓,瀰漫著厚重的客家文化


承德樓如今再一次經歷史上最全面之修繕提升,注入千年漢文化、太極文化、茶藝文化等深厚傳統文化內核。梁氏家族將一如既往,堅守客家餐飲,經營客家文化,誓把客家文化之旅進行到底


客家圍龍大宅承德樓,瀰漫著厚重的客家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