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围龙大宅承德楼,弥漫着厚重的客家文化

在世界客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上个世纪清末民初时期由海外华侨出资兴建的围龙建筑是

客家民居的杰出代表,它充分体现了客家建筑高超的工艺水平和深邃的文化意蕴。这些宫廷式的深宅大院,让我们后人能亲眼目睹一百多年前的最赋客家特色的建筑艺术的魅力与风采



承德楼整体外貌


客家围龙大宅承德楼,弥漫着厚重的客家文化


位于我市梅江区三角镇的典型客家民居“承德楼”就是其中一座最具代表性且保存最为完好的客家围龙屋,它沿袭了客家人建房造屋布局严谨的风格,中轴对称,左右均衡,规模宏大,典雅堂皇。结构属双层土木通廊楼屋,屋式为三堂二横一围龙,全屋占地面积3780平方米,共有12个厅8个井83间房,从1885年奠基至1896年竣工,前后历时11年。该楼气势恢宏,精雕细琢,不愧为客家建筑艺术之精品力作。


客家围龙大宅承德楼,弥漫着厚重的客家文化


【承德楼第五代传承人·梁华兴】

客家围龙大宅承德楼,弥漫着厚重的客家文化


1858年,嘉应州三角地折桂窝安定堂梁氏第二十世子孙耿昌公(字星楼)年仅14岁,即随伯父漂洋过海至暹罗(泰国)首都曼谷学艺从商,经几十年拼搏,以勤力和诚信在当地华人中享有盛名,且在当地唐人街拥有几十间店铺用以经营贸易、布匹、地产等行业,后被推拥为当地侨领,富不忘根乃客家之传统美德。耿昌公功成名就后寄回钱物由家中原配夫人侯氏主持建造围龙屋事宜,取名为“承德楼”。寓意

“承先惟善,德厚乃昌”之义,寄望后人继承勤劳诚信之祖德。


客家围龙大宅承德楼,弥漫着厚重的客家文化


堂屋内弥漫着的这些厚重的儒家文化,承载着“成教化,助人伦”的教化功能

。这种教化所带来的效应,如同这些雕刻在梁柱间的刀痕、描画在墙壁上的色彩一样,深深地铭刻在人们的心田。


客家围龙大宅承德楼,弥漫着厚重的客家文化


客家围龙大宅承德楼,弥漫着厚重的客家文化



承德楼历经130多年风雨,在文革、破“四旧”时受到较严重的破坏,房产充公,屋内曾办过学校(原水白中学的原校址)、人民公社、驻过部队(原6810)师部,做过仓库,住过许多社员等。1984年落实侨房政策后归返梁氏家族,归还后的承德楼已破旧不堪、损毁严重。在耿昌公第三代继承人张桂兰带领下先后进行四次大型修缮,耿昌公第四代子孙梁光辉邓琼香夫妇又依托百年祖屋开办专做客家传统菜之星园酒家,如今越40载春秋,接待不计其数之八方游客,美名远播海内外。


客家围龙大宅承德楼,弥漫着厚重的客家文化


客家围龙大宅承德楼,弥漫着厚重的客家文化


客家围龙大宅承德楼,弥漫着厚重的客家文化


梁光辉,梁氏家族第四代继承人,一个血管里流淌着祖先自力更生闯新路染色体、骨髓中充满着继往开来创大业基因的客家汉子,与妻子一道,将原来上辈开办的承德楼临街小店扩大为围龙酒店。事实证明,这不愧为是一个双赢的策略,它不但守住了祖业,而且成就了自身的事业。用经营商业的部分利润反哺给祖业,几十年来,五年一小修,十年一大修,使承德楼容颜依旧,常看常新


客家围龙大宅承德楼,弥漫着厚重的客家文化


客家围龙大宅承德楼,弥漫着厚重的客家文化


围龙屋星园酒家从创业之初就受到各方友好关怀,引来各界精英驻足参观。田家炳、曾宪梓、熊德龙等著名爱国侨胞曾在承德楼做客;中共中央老首长宋平、叶选宁、叶选平、刘復之、胡德平等曾莅临指导;文艺界名流更是星光灿烂:蒋大为、倪萍、董文华、刘晓庆、郁钧剑、刘佩琪等纷至沓来。

除各方贤达外,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舌尖上的中国3”栏目、新加坡电视台、凤凰台、香港本港台、台湾中央电视台、梅州日报、苹果日报、旅游周刊、星岛日报、中国旅游报、羊城晚报等媒体曾浓墨重彩报道。围龙屋星园酒家亦被评为岭南百景之一、广东餐饮名店、梅州自驾游指定接待单位等称号


客家围龙大宅承德楼,弥漫着厚重的客家文化


客家围龙大宅承德楼,弥漫着厚重的客家文化


承德楼如今再一次经历史上最全面之修缮提升,注入千年汉文化、太极文化、茶艺文化等深厚传统文化内核。梁氏家族将一如既往,坚守客家餐饮,经营客家文化,誓把客家文化之旅进行到底


客家围龙大宅承德楼,弥漫着厚重的客家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