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伪狂犬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猪伪狂犬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

伪狂犬病是由病毒引起多种动物以发热及脑脊髓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其危害程度已超过猪瘟和其他传染性疾病。在自然条件下,猪和鼠类是自然界中病毒的主要宿主和疫源动物。猪即是本病的原发感染宿主,在伪狂犬病的传播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鼠类活动多的地方,猪伪狂犬病发病的几率就高。带毒猪最长可持续排毒一年以上,所以从疫区引进带毒猪(隐性感染)后,极易引起本病在当地流行。猪发病时间因传播途径不同而异,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等)或创伤感染,母猪感染本病可经胎盘垂直感染侵害胎儿,泌乳母猪在一周内通过哺乳使仔猪感染。

猪伪狂犬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伪狂犬病哺乳仔猪最为敏感,仔猪15日龄死亡率达100%。主要表现为体温突然升高(41℃-42℃),食欲废绝,有的呕吐或腹泻,精神高度沉郁,常在昏睡中死亡。部分病猪出现兴奋不安,肌肉痉挛,吐沫流涎,共济失调,步伐僵硬,两前肢张开或倒地抽搐,有的不自主前进、后退或做圆圈运动。随后出现四肢瘫痪或麻痹,侧身倒地,颈部肌肉僵硬,四肢划动(呈游泳状),最后死亡。对于初期妊娠母猪,可于感染后20天左右发生流产;妊娠后期的母猪,可发生死胎、死产和流产,死产的发生率可达50%左右。

猪伪狂犬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猪伪狂犬病的防治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针对疫病特点应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1)推行自繁自养是控制传染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2)要把好进猪关。引猪前,认真查看畜禽产地检疫证明和免疫档案。购进仔猪后,要进行隔离饲养、观察检疫,确定为健康猪后,方可混群管理;

(3)注重消毒灭鼠,保持卫生,营造良好的养殖环境,减少猪群感染疫病的机会;

(4)严格做好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目前使用的疫苗为“伪狂犬病基因缺失油佐剂疫苗”和“伪狂犬病弱毒疫苗”两种。母猪重点在配种前和临产前一个月各免疫一次,公猪每年应免疫3-4次,也建议初生仔猪1-3日龄采取滴鼻免疫,二免在8-10周龄肌注;

猪伪狂犬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5)对于已发病的猪,首先要隔离,及时淘汰种公猪和母猪,有条件的要做扑杀处理,也可采取应用抗生素、血清类、抗体类(干扰素、转移因子等)和黄芪多糖等药物对症治疗。

作者:■12582农信通兽医专家 王克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