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正向消费品进化,邮人该怎么办

一些邮人集邮玩邮炒邮几十年了,到这时突然发现:邮票的主体功能正在发生改变,具体表现如下:

1、邮票是邮资凭证,最初的主要功能是用来寄信、贴包裹的。可是,在电子信息技术高速发展、通信如此发达的今天,谁还会闲得无聊去写信呢?微信、QQ、电话、短信息,分分钟就能搞定的今天,寄信笃定是免了。至于寄包裹,越来越多的邮政窗口都不许可寄件人用自带的邮票当邮资了,为啥?原因有二:一是假邮票泛滥,邮政收件窗口的人也不一定能识别,只好一律拒收;二是许多邮票都是打折票,最低打至三折,用打折票去充当邮资,岂不是教邮政明摆着吃亏?当然会被拒绝了。到这时,邮人发现:贴信不存在了,寄包裹行不通了,也就是说邮票的实用功能消失了!

2、邮票可以收藏,可以保值增值,这也是邮票最初时的主要功能之一。可是,到这时人们发现:邮票的发行量不降反升,普遍过千万套,并且面值越发越大,却是既不再用来寄信,也不能用来寄包裹,消耗属性消失了!缺少了消耗,发行量即等于存世量,一个存世量超过千万套的纸质印刷品还有多少收藏价值?还能保值增值吗?答案很明显:不存在了。当收藏价值和保值增值功能不再具备了时,很自然地,人们不再对邮票那么感兴趣了,也就越买越少了。

邮票正向消费品进化,邮人该怎么办


说到这里,相信大家都看明白了:邮票的寄信功能已经弱化,邮票的寄包裹功能正在弱化,邮票的消耗属性基本消失,邮票的收藏功能正在弱化,邮票或许不再具有保值增值功能了。正是由于越来越多的人看明白了邮票的这些演变与本质,才使得集邮群体越来越萎缩,收藏邮票的人越来越少。或许,这才是当下邮票跌跌不休的几个主要原因吧。

人们不禁要问:既然邮票的上述功能均已弱化或者消失,那么,为何还要发行邮票?为何发行量还是那么大?发行邮票到底起什么作用?

对于这些问题,可以这样子猜想:新时代的邮票具有新的功能:正向纪念品、宣传品和观赏品进化,具有一定的纪念意义、宣传意义和观赏价值,继续发行邮票是供给仍然喜欢邮票的人的。只是再购买邮票时,不要老想着贴信、寄包裹和保值增值了,主要是供纪念和观赏!

邮票正向消费品进化,邮人该怎么办


当然了,如果你觉得可以收藏,那你尽管收藏,但不会有人向你承诺邮票还能保值增值了,以前就没有这种承诺,今后更加没有。你应当把邮票当作纪念品和观赏品看待,当作商品看待,如果你觉得邮票有纪念意义、有观赏价值、能让你感到愉悦,你就购买。反之,尽管可以不买。现时购买邮票是一种消费行为,跟购买其它商品和消费品是一个故事,本质上没有多少差别,请不要再跟收藏和投资混为一谈了。如果你一定要混为一谈,那也是你自个儿的事情,后果自担就行了,料定不会有人替你买单。

概括而言,邮票正在进化为文化消费品,即特殊商品,特殊商品仍然还是商品。既是商品就有商品之属性,涨价与打折都是市场行为,供不应求时就涨价,供大于求时就打折,从商品销售上讲实属寻常。现时是市场经济时代,而不是计划经济时代,邮政早已完成了体制改造,现时是企业,而不是行政事业单位或者福利机构。如果你的观念尚未转型,请及时刷新,主动修正。你得与时俱进,来个脑筋急转弯,不要抱着一成不变的观念一直较劲下去,那只会让你很不快乐,直至蒙受损失。当你无法改变这个世界时,你应该寻求改变自己。唯有正确看待新时代的邮票,你才能真正释怀。

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并不作为投资依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