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抵抗命令”下是谁“打响了抗日第一枪”?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时刻……”

1931年10时20分,“轰隆”一声巨响,沈阳北大营西侧的满蒙铁路方向传来剧烈的爆炸声。随后,早已埋伏在北大营外围的日军,以中国军队破坏满蒙铁路为名,兵分3路向东北军独立第7旅驻地北大营发起进攻。

改变中国历史的“九一八”事变,由此而爆发。

进攻北大营的日军兵力约600名,中国军队兵力则有8000—10000名。东北军的武器装备,不但在当时的全国首屈一指,在轻武器方面比之日本军队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如此优势下,张学良却命令东北驻军放弃抵抗撤出营房,致使沈阳沦陷,成为整个东北沦陷的导火索。

尽管“东北军自己选择不抵抗”,然而,也有少数部队对日军进行了还击。

“不抵抗命令”下是谁“打响了抗日第一枪”?

沈阳九一八纪念馆

事变当时,王铁汉任陆军独立旅第7旅第620团团长。第7旅有3个团,旅长为王以哲。只有本团第1营驻皇姑屯,第621团3个直属连驻东山嘴子(沈阳城东)营房,其余全部驻在北大营。

9月18日晚10时15分,忽闻南满铁路发生爆炸,事后查明日军自己炸坏南满铁路一段,谎称中国军队所为。王铁汉正在团部,以为是地雷爆炸,这是多少天以来,司空见惯的事。但是5分钟后,北大营西墙外有手榴弹及断续的步枪声,接下就是炮声。这时候才觉得事态并不寻常。当即要通旅部电话,知道旅长在城内。又要621团电话,已无人接听。张士贤团长也不在营。

晚11时刚过,才得知619、621两团已分别向东山嘴子撤退。王铁汉在未奉到命令之前,不能自由行动。

晚12时,旅长由城内来电指示:“不抵抗,等候交涉。”此后便失去联络。

王铁汉想,等候命令不等于挨打。敌人向本团营房进攻时,王铁汉决心还击。

“不抵抗命令”下是谁“打响了抗日第一枪”?

王铁汉

19日凌晨1时40分,日军步兵200多人,后面还有跟进的部队,开始向王铁汉团接近。日本炮兵开始射击王铁汉团营房。

这时,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公署军事厅厅长荣臻来电话询问情况,并严令不准抵抗。

王铁汉答“敌人侵王铁汉国土,攻王铁汉兵营,斯可忍,则国格、人格,全无法维持。而且现在官兵愤慨,都愿与北大营共存亡。敌人正在炮击本团营房,官兵不能持枪待毙。”

荣臻当即指示:“将弹药入库。”

王铁汉答:“在敌人炮攻下,实在无法遵命,王铁汉也不忍这样执行命令。”

荣臻又问:“你为什么不撤出?”

王铁汉答:“只奉到不抵抗、等候交涉的指示,并无撤出的命令。”

荣臻说,“那么你就撤出营房,否则,你要负一切责任。”电话随即中断。

正在准备撤退的时候,敌人步兵400多人,开始向王铁汉团发起第二次进攻。王铁汉下令还击。毙伤敌人20多人。凌晨5时,就在敌人攻击顿挫之际,忍痛撤出北大营。撤出北大营后,王铁汉团进入锦州。

在大多数部队没有抵抗的背景下,王铁汉率部抗战的意义非常重大,标志着“九一八”事变既是日军侵华的开始,也是中国抗战的开始。由于当局“不准抵抗”,王铁汉下令还击时,北大营已经基本上为日军所控制,事实上基本成了“敌占区”,因此,王铁汉抗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正面抗战,可视为敌后抗战的开端。

王铁汉抗战是被迫还击,有没有主动出击的部队呢?

从目前的史料看,“九一八”事变当天,中国军队只有张占元任连长的卫队步兵总队(旅)2队(团)2营5连是主动出击,张占元因此而被誉为“中华抗战牺牲第一人”。

还有一些部队也自发地进行了抵抗。

时为东北军第620团第3营第9连士兵的陈广忠97岁时(2005年4月14日)曾就“九一八”当晚的情形接受记者采访。

陈广忠所在部队就是王铁汉为团长的620团,从他的描述看,他所在的第3营第9连,是在失去了和团部的联系,又没有营长在现场指挥的情况下,由连长下令开枪的。这种还击,属于自发抵抗。

这一回忆显示,陈广忠所在营、连的抵抗,不但组织程度很低,还击程度也极其有限。

不过“九一八”事变期间,还有一只抗日最积极、最顽强而且最有准备的非正规军,黄显声领导的警察部队。

“不抵抗命令”下是谁“打响了抗日第一枪”?

黄显声

黄显声是张学良的亲信,他改任警职,是张学良对付日本人的一种策略。希望在中日冲突时,避免两国正规军之间的冲突,由精明强干的黄显声率领得力的警察部队最大限度地控制一线局面。

1931年7月,黄显声汇集各方面情报,了解到日本人要在沈阳动手,亲赴北平向张学良作了详细报告。张学良一方面指示黄显声镇定,万一打起来不抵抗,等待“九国公约”的调停;另一方面又说:“你们地方武装可以加紧训练,严加戒备。”

黄显声返回沈阳,立足于战,扩充公安部队编制,建立地区公安联防队,下令将下属58个县的警察队公安队扩充成12个总队。黄显声对沈阳的警察也进行了充分部署,将2000名警力编成一个总队。

8月底,黄显声已经通过当时的警务督察长熊飞弄到日军情报,知道事变即将发生。黄显声立即召开公安系统58个县的秘密大会,密令各公安系统,一旦战争爆发必须投入战斗。9月初,将辽宁库存的20万支枪各配备50发子弹,全部分发至各县。这些武器后来成为东北义勇军的主要武器来源之一。黄显声本人从9月初即昼夜不离办公室,随时准备应变。

在当局对日军一味忍让的背景下,黄显声积极备战的表现特别令人赞叹,因此,他在“九一八”事变前就赢得了“黄显声不买日本人的账”之名声。

9月18日下午,黄显声接到密报,日本关东军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从日本飞回沈阳,与关东军司令本庄繁见面,在沈可能有行动,他坐镇公安局研究抵抗对策。日本人可能采取爆炸行动,黄显声当晚即到沈阳市公安局严阵以待。

晚10时20分,柳条湖爆炸声响起。不到5分钟,又响起了日军炮轰北大营的炮声。黄部警察的动作极快,第一声炮弹的爆炸声刚刚响过就开始行动,离开机关,前往各地布防,准备抵抗。

晚10时50分,第7旅旅长王以哲赶到公安局,与黄显声共商对策。黄显声说:“公安局各分局将尽力支持,非到不能抵御时,绝不放弃驻地。”又说:“市区不便打,我拉出去打,打到底。”这种严正立场,立即作为命令下达给沈阳警察部队。

在黄显声的得力领导下,沈阳县公安局、三经路警察署、商埠公安三分局、南市场警察大队及公安分队等沈阳警察部队2000多人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他们用手枪、步枪等轻武器,凭借对地形的熟悉这个优势,对抗着装备了装甲车、重型武器的日本侵略者。由于实力相差悬殊,这种抵抗无法阻止日军的进攻。19日,日军占领沈阳市区商埠及大小西关。20日夜,沈阳各城门和公安总队防线被日军坦克攻开。沈阳警察继续坚持,与入城日军打巷战激战一直持续到9月21日夜,消灭日军至少100人,警察部队伤亡也很大,今天的沈阳三经街、南市场、北市场,都曾洒下沈阳警察们的鲜血。

为了保存实力,黄显声于9月21日夜命令各部连夜撤出沈阳,向新民、锦州方向集中待命,并嘱咐尽量携带武器弹药撤退。由于准备充分,沈阳警察部队撤退到锦州是动作最快、损失最小的。

黄显声率领的沈阳警察抗战,历时3天3夜,是完全意义上的“打响抗日第一枪”,是“九一八”事变期间中国人民英勇抵抗最光彩的一页。

“不抵抗命令”下是谁“打响了抗日第一枪”?

东北义勇军

东北义勇军

对比东北当局下令“不抵抗”的卖国行径,中下层官兵和沈阳警察部队的英勇抵抗令人敬佩。

八十七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次回顾这段屈辱的历史,心中的悲愤依旧无处发泄。

在当时那混乱、绝望的局面下,众多仁人志士奋勇抗争,让我们对自己的民族充满希望。

也许我们会暂时忍让,但我们决不会屈服!

本文摘编自《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最纪录》。

点击“了解更多”,进入团结出版社官方天猫旗舰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