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600万港元到5.1亿港元,赵无极最大尺幅作品再破记录


从1600万港元到5.1亿港元,赵无极最大尺幅作品再破记录



作为时下亚洲市场炙手可热的艺术家,赵无极近两年的表现可谓狂飙突进。仅在2017年赵无极便完成了拍卖纪录从9000万到1.5亿再到2亿港元的三级跳。

就在今日下午5点举槌的的香港苏富比秋拍「现代艺术晚间拍卖」专场中,其平生创作尺幅最大油画《1985年6月至10月》以320,000,000港元起拍, 510,371,000港元成交,再一次刷新个人作品拍卖纪录。

从1600万港元到5.1亿港元,赵无极最大尺幅作品再破记录


从1600万港元到5.1亿港元,赵无极最大尺幅作品再破记录


赵无极《1985年6月至10月》

油画画布(三联屏),1985年作,

280 x 1,000 公分

估价待询

新加坡,莱佛士城收藏

香港,佳士得,2005年5月29日,拍品编号241

亚洲重要私人收藏

展览:

巴黎,法兰西画廊,一九八六年五月二十二日至三十日

新加坡,莱佛士城,一九八六年至二〇〇五年


在拍卖市场中,“大即是贵”一直是颠扑不破的规则,此巨幅三联屏壁画长达10米,高达2.8米,乃赵无极应国际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之邀请,为当时新加坡莱佛士城 (Raffles City) 特别创作,堪称空前绝后,尽显艺术家盛年思想精髓与创作魄力。

见证华人之光的友谊

赵无极与贝聿铭两位国际华人大师1952年于巴黎皮耶勒布画廊(Galerie Pierre Loeb)一见如故,自此展开了长达六十多年的珍贵友谊。

从1600万港元到5.1亿港元,赵无极最大尺幅作品再破记录


赵无极与贝聿铭,1976年

随着贝聿铭的建筑事业不断发展,他更多次邀请赵无极为旗下项目创作壁画:1979年,贝聿铭接下北京香山饭店的工程,他即邀请了赵无极为饭店大堂的关键位置设计两幅水墨四条屏壁画,成为中国现代建筑与绘画的联璧绝唱。

1980年,贝聿铭接获新加坡莱佛士城的重要工程,历时六年而成为至今新加坡的地标式建筑群。1985年,随着莱佛士城渐告完工,贝聿铭在本年五月邀请赵无极亲临视察,并在主楼大堂的巨大墙壁上创作壁画,与另外两位西方大师凯利及诺兰的杰作,构建新加坡当时最重要的一个现当代公共艺术收藏。

从1600万港元到5.1亿港元,赵无极最大尺幅作品再破记录


赵无极在创作《1985年6月至10月》的工作室

经过仔细商讨,赵无极决定创作幅2.8米乘10米的三联屏壁画,经历五个月的不懈努力,《1985年6月至10月》终于在1985年10月正式问世,其先在当时代理赵无极作品的巴黎法兰西画廊(Galerie de France)展出。

从1600万港元到5.1亿港元,赵无极最大尺幅作品再破记录


赵无极《1985年6月至10月》展出于新加坡莱佛士城

展览结束之后,《1985年6月至10月》一直于1986年在莱佛士城展出,直至2005年莱佛士城大规模翻修重建时流入市场。

2005年5月,《1985年6月至10月》以估价1600-2000万港元登上佳士得香港,当时正值中国当代艺术蠢蠢欲动,将要一飞冲天,而华人20世纪艺术价格还未飙涨之际,如此价格当时已属天价,超越赵无极此前纪录(755.4万港元)一倍余。但在随后的拍卖中,《1985年6月至10月》却并未引起激烈竞价,仅以最低估价的1600万港元落锤,加佣金1804万港元由台湾重要藏家张秋墩拍得,不过这个价格当时亦刷新了赵无极和华人油画的拍卖纪录。

宏大磅礡的三联屏史诗

巨幅三联屏在赵无极毕生创作中占有特殊地位,从1966年到2006年,艺术家在整整四十年间创作了20幅三联巨作,其中多是他经典的“致敬系列”。这20幅巨作当中,3幅已被博物馆典藏,7幅由赵无极基金会保管,仅得10幅流传于私人手上,极为珍罕。

从1600万港元到5.1亿港元,赵无极最大尺幅作品再破记录


从西方传统而言,三联屏的创作,自文艺复兴以来即与宗教绘画密切相关,以陈述圣经故事或圣人行迹,富有庄严、神圣的含义,若仔细研究本作每联的尺幅,将发现三者宽度并不相等,而是中联(280 x 400公分)较左右两联(各280 x 300公分)宽,这一别具匠心之安排,明显呼应文艺复兴以来宗教题材的三联屏比例。

从1600万港元到5.1亿港元,赵无极最大尺幅作品再破记录


赵无极创作三联屏,最早是在纽约受到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自由奔放之精神所感染,使他回归巴黎以后,喜爱以标准尺幅最大号的画布创作,甚至专门订制更大尺幅的画布以抒展创意。

另外,艺术家自80年代开始,陆续接到更多重要博物馆的个展邀请,以及委托创作的任务,譬如1980年赵无极在沙勒罗瓦万国宫美术馆及卢森堡国家博物馆的个展,即明确以「巨幅油画」为主题,同年为建筑师达伊伯所设计的高中创作彩色壁画,10月获任命为巴黎高等艺术设计学院的壁画教授,执教直至1984年;1981年,艺术家更壮游故国,在山西云冈探索壮丽巍峨、浪漫沧桑的古代石窟与壁画,细味东方古代大型艺术创作群对于神明的虔敬与追求。

从1600万港元到5.1亿港元,赵无极最大尺幅作品再破记录


这五年时间,是赵无极最热切研究壁画形式与创作的时期,他甚至在法国乡郊卢瓦当买下了一个比巴黎中贵街画室更寛敞的地方,以便他创作巨型壁画。以上种种,都为《1985年6月至10月》的诞生提供充份准备。

无论在创作和市场两端,大尺幅油画一直是赵无极的得意之作,他本人非常享受与大尺幅画布较量的感觉,而市场中每逢大尺幅作品出现,也常会带来价格的惊喜。

从1600万港元到5.1亿港元,赵无极最大尺幅作品再破记录


东西方融合的蓝色礼赞

蓝色是赵无极各个时期都喜爱运用的色彩:在画风具象的「克利时期」,蓝色有如宝石般饱满亮丽,以交代画中景物的时间(如清晨或晚间)或地点(如海边);在步向抽象的「甲骨文时期」,蓝色显得沧桑古朴,象征更抽象、更漫长的苍古时空;进入全面抽象的「狂草时期」,蓝色更显凝炼而强烈,指涉更加哲学化的观念,如五行中的「水」、流动的宇宙动能等等;及至八〇年代,赵无极笔下的蓝色,则又演化成截然不同的面貌,其经常以葡萄紫一般的色彩呈现,玲珑温润而带透明感,随着轻重缓疾的泼洒流淌,凝固成晶矿般的神奇空间。

从1600万港元到5.1亿港元,赵无极最大尺幅作品再破记录


在《1985年6月至10月》,紫翡般的蓝色在浓淡干湿的变化中营造了虚与实、空与满,结合轻盈回荡于各处的细腻辅色,遂成本幅性灵的画面。

从1600万港元到5.1亿港元,赵无极最大尺幅作品再破记录


若从东、西两方面的源头追溯,赵无极于1981年在台北重遇了阔别多年的国画大师张大千;大千晚年的泼彩山水对艺术家容或产生了启发,让他无畏地回归传统,将自己的油画创作再度升华—源自矿物颜料的青绿山水,一旦嫁接油画,流动性陡然大增,像活水里的翠藻,自由开张汩汩源源的生命力。

从1600万港元到5.1亿港元,赵无极最大尺幅作品再破记录


另一方面,印象派的色彩哲学,亦在此时提供了灵感,其浪漫绮丽的紫调,本来自十九世纪中叶伴随光学发展的艺术实践,及至晚年莫奈笔下,已成他朦胧视界里的荷塘诗影,当中微妙的心路调适,亦或引起赵无极的共鸣,在创作《1985年6月至10月》时更大胆的以紫调谋篇。

详情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今日联拍”,如有疑问请联系作者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