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曝光P2P騙局內幕,但很多人沒注意到這個細節……


央視曝光P2P騙局內幕,但很多人沒注意到這個細節……


文 / 領投哥

9月18日,央視新聞發佈了一則專題報道,詳細披露了P2P平臺人人愛家是如何自融的。如果你還沒有看到這則消息,可以去網上找找視頻。

01 視頻講了什麼?

視頻很詳細,這裡我只做簡要概括:

01)某公司通過人人愛家借錢

02)錢卻從這家公司劃到另一家公司

03)按地址根本找不到另一家公司

04)錢最終去了人人愛家高管關聯公司

05)人人愛家舊址與新址均人去樓空

典型的利用空殼公司自融的套路,而且人人愛家背後是盧氏家族,已經被媒體扒出是詐騙慣犯。

其實以上種種信息在P2P圈中,尤其是在人人愛家投資人群體中,早已不是新聞了。

但央視的觀眾範圍更廣,所以央視對P2P平臺詐騙的報道意義非凡。很多人也只看了表面,卻沒看到這則消息背後的深意…

02 一個耐人尋味的細節

雖然央視批評了P2P,但是一個細節卻很耐人尋味,很多人可能沒有注意到,請看下圖:


央視曝光P2P騙局內幕,但很多人沒注意到這個細節……

央視這則新聞調查發佈之後,由央視評論員楊禹做了新聞點評。要知道新聞+點評,是央視常用的報道組合,一般是新聞說事實,而點評則更代表央視的態度。

注意這個時候屏幕下方的黃色標題——金融風險由發散轉收斂 繼續攻堅。可以說這14個字就是目前高層對P2P市場的定調。經過前段時間的爆雷潮,P2P的風險已經得到了部分釋放,目前監管的判斷是風險由發散轉收斂,也就是說在逐漸減小、降低、可控。

但是後面還有四個字——繼續攻堅。什麼意思呢?雖然轉為收斂了,但是可能難啃的骨頭還在後面。現在各地已經啟動了P2P的現場檢查,先是企業自查,然後協會自律檢查,最後行政複查。條件成熟的時候可以考慮給與備案。可以預見,這個過程一定還會遇到難題。

檢查之後那些不合格的平臺如何處理呢?哪些能通過備案,多少家能通過備案呢?這些目前還都不確定,所以監管不能鬆懈,出借人也應該更謹慎。

但無論如何,

聽了楊禹所有的點評,感覺總的基調還是積極的。對互聯網金融這種新事物,態度也還是肯定的,只是如何化解風險,如何建立信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罷了。

03 注意報道的時機

這是P2P雷潮以來,央視罕見的用了20分鐘的時長來報道P2P。雖然切入的視角,是揭露一家騙子平臺資金往來的細節,看起來是一負面報道,但時機選擇卻頗有深意…

通常來說新聞要搶第一落點,但是為何不在爆雷潮剛開始的7月推出呢?是央視沒有能力在那個時候做出深度調查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以央視的資源與實力,追這個熱點只是分分鐘的事兒。

但為何不追呢?我猜想這是有一定深意的,如果雷潮一開始就推出,一定會引起市場的恐慌,造成更大面積的踩踏。那反過來再想一下,為何這個時候敢推出了呢?

是否意味了雷潮已經接近尾聲了呢?這個時點再推出,市場已經消化了大多數的負面情緒,即便推出也不會引發連鎖反應。我更傾向於這種判斷,這也是為何央視會打出——

金融風險由發散轉收斂的原因

這也進一步印證了我之前的判斷,參加《P2P雷潮要過去了!》與《P2P市場好轉了嗎?》

總之,我們看新聞不能只看表面,更應該看到背後的深意。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一起加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