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初中校,四五十人的教学班只有四、五个人学习,老师怎么教?

赤橙黄绿青蓝紫518


这个问题本身是乡镇学校普遍的问题,一个班四五十人正常都是非常少人可以坚持学习,原因有多,但是最重要还是这几个方面,

生源质量存在很大差距,义务教育阶段虽说都可以读书,但是城区学校有优先选拔学生的权利,他们把全县最好的学生都录取走了,而最后剩下的都是一些学习非常不好的学生,难有一个学习还可以的学生。所以这样的一群学生很难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毕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家庭教育缺失,很多这样的孩子都是家庭教育薄弱,很多家庭都是隔代教育,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对于孩子的教育基本寄托在学校,而家庭都是提供物质保障,但是家庭的教育重要部分没有,所以很多学校教育无法达到理想的教育水平。

教师的不均衡,很多有名有能力的教师都进城了,而留下来的相对资历比较弱,要不就是新老师,如果没老中青的教师的合理搭配,不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个和沉淀,自然教学能力和资历就差一大截咯!


思维数学小课堂


这在乡村初中是很普遍的现象,我现在所带的班级,55人,目前还有18个在学,这还是较多的了!没办法,留守儿童占了百分之90,全是老的在家带,只能管孩子的吃穿,管不了学习和习惯!其次,手机游戏害了一大群学生,晚上在被窝里玩,白天在教室睡觉;找家长来,都是一句话:“老师,我们管不住啊,娃娃最听老师的话,你给我管紧点......”哎,尽力吧,做到问心无愧吧!


再来看看其他老师给出的观点:

1 找什么原因?玩是孩子的天性,现在小学生都知道做不完作业、不学习不会背书老师也不敢惩罚他们,专家、社会一味放纵孩子,他们怎会自觉学习?

2 还有一个客观原因,比如全镇学员二百人,成绩前一百二十名学生被拔走,因为公合立可以补课住宿。剩余学生几乎没有学习的!

3 我们学校是乡镇学校,有太多的学生家长外出打工,还有部分是家长懒得管,一个两千多学生的学校有七百多学生在外租住民房,家长在租房时也不管房屋安不安全,房东会不会帮监管学生,班主任还要大晚上的去排查学生安不安全,有时候排查到晚上12点多。我就遇上房东说我只负责把房租出去,其他的我不管,而到了家长这里家长认为我孩子到了学校家是你老师的事,与我无关了。像这样家庭教育缺位的你能教到多好?

4 这个问题不是学校教学质量的问题,是义务教育范围内出现名校和私立学校的问题,应当严格按试教区招生,任何人和学校不准跨区招生,包括私立学校。试教区范围划要公平。不然又会导致房价问题了。

5 我们这好学生都去城里上了,剩下的都是基础差厌学的,有很多甚至小学二三年级都不怎么学了,我也试着分层次教学,效果不是很好,中考的题难得多,练习太容易的,是根本考不上高中的,所以还得照顾学习好的学生,不然劣币驱良币,真把学习的同学也害了!

6 城区学校的差班更甚,一个班也就五六个免强听课的,其余的都是混,跟本不知自己是学生。无论老师怎么说教,他们都是油盐不进,我行我素。上课能不捣乱就很给老师面子了。

7 这太正常了,我们小学毕业一半以上都被其他学校招走了,剩下的在小学都只考30~40分,还有几个考几分的。根本无法教。

8 我所在高中有一半是来自农村的学生,以前来自农村的大部分比较好学,特殊生很少,可近几年却发生了逆转,不爱学习的特殊群体大部分来自农村,而好学反而是城里的孩子。


游戏大咖王



我们这多年在乡镇初中校上班的老师们也是这样反映:一个班里没有几个学生学习,老师没法教。为什么班里没有几个学生学习,老师怎么教,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

第一、我国农村人口的特点,都是一个家族一个家族地聚族而居,这是多年来自然形成的。每个家族的支系又有各自的门风,虽然世代务农,又各有不同。有的家出上学的,历代考上中专大学的人多,即所谓的书香门第;有的家出经商的,适合做小商小贩;有的家出手艺人;等等,孩子各方面的素质自然与家传家风家教有关,这点不承认也否认不了。


第二、改革开放至今,农村的农民已经不是过去的农民:脸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勤恳恳,勤俭持家,……那样的农民早已经塑成了雕像,只有到历史博物馆里才能看到了。由于机械化的实现,劳动力的解放,生活的改变,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农民的衣食住行,生活习惯,生存理念,早已发生了根本改变,吃的喝的用的,那份悠闲,不亚于城里人,甚至过犹不及。老师说:“你不好好学习,你看你妈大热天在地里干活多辛苦啊!”学生说:“不辛苦!老师不信你去看看,我妈现在就在开着空调的屋子里跟人打麻将呢!”

我想不用我再说第三点,您已经知道点儿乡镇初中校每个教学班里为什么学习的寥寥无几的一个大概意思了。至于第二个问题,老师怎么教,要我说最实用的办法就是按照孔老夫子说的因材施教,分成快慢班来教学。但这上面恐怕是不允许的。既如此,上面又没有让你非抓学生的平均分,你又何必呢?学生是什么材料你就把他往什么材料上培养就对了。多用点儿功夫把学生培养成人那才是首要的。


赤橙黄绿青蓝紫518


其实不光是乡镇学校,我所在的学校是城区一所高中,且是一普通班班主任。我们班也存在这种情况,全班81人,只有十人左右学习。

这种情况,我和同事们是这样解决的。

第一,降低难度。其中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听不懂所以干脆不听不学。因此,降低难度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第二,增加知识的趣味性。例如高中历史必修二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及习俗变迁这一课中,讲到房屋建筑知识点时,就以当地的建筑物为倒说明。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效果非常好。

第三,要多开励志的班会,帮助学生树立理想,重树信心。许多学生不愿学是因为没有明确的奋斗方向或没有信心,因此重树理想和信心非常重要。


人海浮萍


依靠一个老师的单打独斗,是很难改变这种班级学习状况的。必须依靠学校领导的重视,整体规划,合理布局,齐抓共管,对学生制定严格的奖惩措施,才有可能扭转这种整体不良的学习风气。作为学校的一员,我们老师只需密切配合学校就可以了。

根据我们本地的实际,某些乡镇初中“差学生太多,差学生太差”是现实存在的。通过每年的中招考试成绩,就可以看出,这些学校各科成绩为个位数的学生大量存在。但整体素质较高的乡镇学校也不少,我们20多个乡镇,教学质量优秀的还是不少的,全县前十的学校,有七八个学校属于乡镇学校,县城学校,成绩差的也是为数不少的。县教体局新任领导,制订了各种奖惩制度,试图扭转目前这种不好的局面。一年半过去了,已经显现出一种良好的开端。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句话不管什么时候都成立。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中招考试成绩位居全县前列的乡镇初中,都有一个积极进取,团结向上的领导班子,成绩特别差的最后几名学校,无不是内耗不断,管理混乱。教体局的措施很简单,对中招成绩后几名的学校一把手,一年诫勉谈话,二年降级减薪,三年免职。一年半过去了,三次期末对抗赛中,各薄弱学校成绩虽然还很不理想,但提升明显,与前面的差距在缩小。

“制定奖罚措施,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只要全校教师都充满激情,不得过且过,就会影响到学生,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压力,迫使他们不得不学。

学校各部门“相互协调,齐抓共管”,抓好各班课堂秩序,及时处理课堂违纪学生,对那些课堂学习不在状态的学生认真谈心,找方法,促动力,相信学生在短时间内会有一个全新的变化。

全体任课教师,备好课,上好课,不打无准备之仗,做到既备课程目标,又备教材教法,还要根据学生的程度,安排合适的教学内容。

奖罚结合 ,对进步大的学生实行重奖,对那些积习难返,不改悔的学生在取得家长谅解的情况下予以重罚。我们这个地方,全县统一考试时,执行的是网上阅卷,对全县各阶段学生,各科成绩大排名。有些薄弱学校,对进入全县前100名,前500名,前1000名的学生予以重奖,对于那些位居全县后100名的学生,予以劝勉,单独教育,从校长到各科室主任,班主任到任课教师实行车轮战逐一对他谈心,帮助他找方法,定措施,定目标,使他们不敢再上课不专心,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信把这种全员参与,多项并举的措施坚持下去,学生的学习风气总会改变的,薄弱学校的学习成绩总会得到提升的。


夏说九道


一个班四五十人,只有四五个学生学习,应该弄清原因,才能确定该怎么办。这个原因,不要总是盯着学生,也要从老师从班级从学校找原因,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有人一提到乡镇学校,就把原因推到农村家长不重视教育、推到爷爷奶奶的溺爱、推到留守儿童等原因上去,这不是科学的态度。

农村家长重视的教育的很多,爷爷奶奶不溺爱的也很多,留守儿童不是问题儿童,切不可混为一谈。我县有两所专门接纳留守儿童的寄宿制学校,一所公办一所民办,教学质量都排在全县的前列。留守儿童努力学习的占比并不小。

首先从教师自身找原因。

如果,这个班级,其他老师上课,大多数学生都能认真听讲认真学习,而仅仅是这位老师上课学生不学习,那完全是老师的问题。老师上课索然无趣,照本宣科都宣不好,加上态度恶劣,学生怎么可能学习呢?亲其师才会重其道,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如果是这种情况,该老师干脆转后勤或者离开教育系统,其不适合从事教师工作。

其次,从班级找原因。

如果这个班级,所有任课老师上课,都只要寥寥无几的学生学习,说明这个班的班风严重不正,班风不正,学风怎么可能正?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眼睛看向班级之外,看看其他班级是怎样的状况。如果其他班级,学习风气很好,唯独这个班级不行,说明班主任工作能力不行,其他任课老师没有形成共同的合力,应该调换班主任,从整顿班风入手,才能解决问题。

最后,从学校找原因。

如果不是这一个班,而是全校性的,那就是校风不正了,这就是学校管理者的责任,特别是校长的责任。说明这个校长是不称职的,应予以撤换。教师应该联名向主管部门反映学校的真实情况,提出撤换校长和校领导班子的建议和意见,否则,一所学校就毁了。

诚然,现在的教育生态环境不是很好,但学校和老师,就更应该从自身做起,提高管理能力和教学水平,力所能及地教育家长和学生尊重知识重视学习,而不是习惯性把原因推向客观,推给他人。


教师妹子一枝花


很能理解这位老师的心情。我所教的普通班,80多人,真正在学习的只有一二十个,并且这20个学生即使在学,成绩也很差。


这样的班级怎么教?

该怎么教还得教,方法得有一点讲究,他们不爱学习,讲课的时候给他们讲一些和内容相关的小故事穿插进去,学生听课是不愿意听的,但是听故事就爱听,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再讲课。就为了那一二十个听课的学生也要把课上好。

这样的班级大部分学生不学习是事实,很难改变,更多的时候我更注重教他们做人的道理,没知识不可怕,没常识才可怕。至少让他们以后进入社会三观要正,不危害社会,能做好自己的事,那就算是贡献了。



狼才礼貌


其实不仅乡镇初中如此,在不少城市的初中学校,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城市学校两极分化更严重,重点学校集中了大部分优质生源,虽然不少城市实行了均衡招生,但重点学校的的生源优势依旧十分明显,学风也更好。而一些普通中学的学习情况还是令人堪忧的,一个班只有十几个人甚至几个人学习的情况并不少见。



我在乡镇中学教了四年书,后来到城里一所学校教书。在乡镇中学教书是十多年前的事了,那个时候不少学生已有厌学情绪了,读书无用论也开始蔓延,辍学率也比较高,每个周末老师们都要去村村寨寨劝返辍学生,那是一段很辛苦但效果并不明显的过程。不过那个时候,由于手机网络还没有蔓延,绝大部分坐在教室里的学生还是比较努力的,纪律和学风也比较好。



去年和一位老师久别重逢,他现在己经是那所学校的副校长,在乡镇中学坚守二十余年。谈起学校的现状和学习的现状,他有深深的担忧。他说学生越来越不想学,越来越不好管,老师教起来越来越费劲,他是教初中数学的,每次测验高分不多,但20分以下低分段一大堆,10以下的好几个。我问他有什么办法,他说没啥好办法,该说的都说了,该做的都做了,尽到责任了,尽人事,看天命。

听上去有些悲凉,但说得也有道理。城里学校也存在这样情况。上周办公室老师还在讨论那么多学生不爱学,不愿学,将来怎么办?有老师说别太担心,相当一部分学生是要去读职业学校的。真希望我们能真正重视职业教育,多建一些高水平,有实力的职业学校,毕竟,高考真不是唯一出路。


途虫的百味人生


一个班只有四五个学生学习,这种现象不仅仅出现在乡镇中学,在县城学校也一样存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大家好,我是秦山之巅,从事初中英语教育20多年,一直在乡镇工作。我们区总共21所中学(包括三所私立)今年中考我们区总评,我校第一,另外一个乡下学校第二,区里面的一所中学第三,区里面其他几所中学连前五都没有进入。列举这个数据,我只想说明现在学生不读书是一种普遍现象,这种现象在县城也很常见,县城学校可能就那几个重点班学生好一点,其他的班级学生比乡镇学生调皮可能更有过之。

农村孩子不读书,原因有很多,小学基础,隔代教育,放养教育,电子产品的影响……,对于这些我就不多累赘,我来简单说说我们学校是怎么做的,以供同行参考。

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农村初中,学生星期一早上到校星期五下午放学,留守儿童占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我们狠抓教风学风,当大部分学生都认真读书的时候,那些调皮捣蛋犯事的情况就少了。

在老师管理上,我们实行全员聘任,权利完全下放给班主任,班级老师的配备完全由班主任聘任,班主任就是一个班级的龙头,老师向班主任负责,班主任向学校负责,学校直接向班主任要成绩。我们校长带两个班物理,书记带两个毕业班语文,我负责政教带两个毕业班英语,领导带头上课,而且效果都还很好,很多时候,不需要说什么在老师当中就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在学生管理上,我们实行班主任24小时跟班,只要班上有学生,就肯定会有老师在班上,课间我们老师实行校园安全值班,老师在校园里面值班巡逻,我们班主任就寝是和学生一起,随时负责学生突发事件和管理学生就寝。每个星期一第四节课班主任例会,布置一个星期的事情,并对各班主任处理不了的事情拿出来商量,形成共识,每个星期五第四节课班主任总结会,查询一个星期布置的事情落实情况,并就新的事情加以商量,以团体的力量来处理事情而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班主任会议上,我们明确表示,班主任把上级和学校布置的事情做好,留下痕迹,正常管理学生,如果出现什么无理取闹的事情学校来解决,不会要班主任承担任何责任。这样解决了班主任后顾之忧,班主任可以放心大胆的挺起胸膛去管理学生。

每个星期五下午,政教处会把安全提醒发到每一个家长手机上,班主任会通过班级群再次发送安全提醒和周六周日各科作业,请家长加以督促。不定期的由政教处组织班主任周六周日到学生家里进行家访,和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家庭情况。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整体上来说,我们教风学风都还很不错,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希望对同行们能够有所借鉴。

上面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留言,共同探讨教育教学问题。


秦山之巅


这种情况的确有,尤其是到了初三,很多学生已经干脆不学了,成天混日子,“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带这样班级的老师的确是“巨大的煎熬”,精神痛苦,身累心更累!



为什么出现这种状况?

大多数此种班级,应该是在农村。农村留守儿童多,小学时两极分化就特别严重。当大城市考90分成为全班倒数第一之时,农村有些地方的最高分也只有30分,这就是城乡教育的差别。

农村很多留守孩子处于被散养的状态,处于家庭教育缺失状态,这让他们得不到好的教育,也缺乏父母爱的滋养,他们性格更加叛逆,行为不受控制,很容易受到不良影响。

小学时期,他们成绩差异大,但个性还没定型,到了初中,他们更加独立,更加叛逆,不学无术成为时尚,另类和个性成为他们的追求,很多在小学还不错的孩子,到了初中成绩纪律双下滑。

随着风气的转变,校风不好,班风变差,学风丧失,这样的班级主流已经不是学习,而是如何变着花样取乐。

身在如此的班级,既是学生的悲哀,也是老师悲哀。带出这样的学生,也是老师的耻辱。但老师们能有什么办法呢,在不能打不能骂,只能空洞的说教的情形下,单靠口舌已经很难收到效果了。



回到问题,此等大多数不学,只有少数几个人学的情况,笔者倒是从没遇到过。想象中的办法如下。

1、将愿意学的集中到一起,编到离老师最近的前两排,一样的讲课。但这种教学,估计受到其他学生影响的可能性很大。

2、各科老师间协同作战,一个老师到班里去当“维持会长”,另一个老师给这几个愿意学的开小灶。此种办法应该是不得已而为之。

3、千万不能因为愿意学的人少而干脆放弃所有,那样是对愿意学的同学的不公平,老师也没尽到自己的良心。



教师难当,但再难都要尽心,就是做好良心事,只要觉得自己努力了,没有辜负学生,其他的结果什么的就无关紧要了。你说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