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渤处女作《上车走吧》结局选择决定二者命运

黄渤处女作《上车走吧》结局选择决定二者命运

“今冬寒冷”,忽然想起黄渤《上车走吧》。

二十年前在北京,有路小巴车,叫302,由农展馆开往巴沟村。那时候,农展馆、团结湖就是城东的尽头,巴沟就是西郊。小巴车横跨整个北京北部,招手即停,上车就走。50亿影帝黄渤,本色出演的处女作《上车走吧》,讲的就是302的故事。

这部电影,情节很简单,就是俩胶东农村小伙城里打工开小巴的故事。但看完整部电影,一个最大的感受就是,真实。不管是三环上的飙车,还是大杂院里,农民工、打工妹、学生党与艺术家的混居,还有半夜的吉他声和背后闷棍,都是当时生活的真实写照。

《上车走吧》不是一个励志电影,里面寄托了管虎导演对于生活的思考还有困惑,黄渤、高虎扮演的角色,把普通人的无奈和挣扎表现得十分到位,如果拿到现在,拍摄资金再多一些,电影本身绝对是文艺片的路子,拿去参评,金马奖估计会再下一城。

其实最意味深长的,还是电影的结局。故事的结尾是开放性的,没有交代主人公命运如何,画面中只是两个山东爷们在火车站默默道别,继续各自的人生之路……

一个上车走了,一个留下了。如果真是这样,那么留在北京的,现实生活中,会不会拿302线路补偿款开快递公司?会不会三环买房?二十年前,大兴买房,100多平,首付也就10万多,现在房价多少?而上车回家的,会不会回胶东老家,如果去了上广深,今天又将如何?

黄渤处女作《上车走吧》结局选择决定二者命运

生活没有那么多假设,生活就是生活。你的选择终将决定你的命运。

放眼望去,细细体会,你我身边肯定有一大群这样的朋友或者同事,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很早就来到北京工作,他们分了房或是凑够了首付,如今他们过上了较为富足的生活。还有一大群人,即使没有买房,这些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过上了温饱的生活。

自古以来,北京城就是首善之都,心怀四海包容天下。这个北方最大的城市,为所有人都提供了一个发展的空间。卖菜的贩书的,打工的上学的,南来的北往的,出国的海归的,开杂货店的盖电器城的。你能想到的各色人等,都在北京城中找到了自己应有的舞台与空间。这是拜生活所赐,拜城市发展所赐。

一座城市,最大的魅力在于,它是梦想起航的地方。偌大的北京城,大杂院里的混居,半夜的吉他声和背后闷棍,现在还有没有,还有多少,都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未来还会有多少人,会来到城里寻梦,北京城还是不是北漂们新生活向往的地方。

如果认为房价高是众人拾柴的结果,那是理解层面的误差。普通老百姓不能背锅。对于房价,我们还是缺乏想象力,只想说,随着人民币的国际化,北上广深房价还会稳步继续上扬。

如果认为乱象重生杂乱无序,那是社区安全、城镇建设滞后的苦果。二十年前,大兴的郭德纲,八大处的杨坤,能走到今天,这才是社会的正能量,是励志的典范。我们不希望看到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但是我们期待,社会资源的天平能够给予普通人更多的分量。

这个冬天比较寒冷,但是还是奉劝更多寻梦朋友,为了理想为了生活,能够坚持下去,不要轻易“上车走吧”。北京城真正的方向,是国际性的大都市,北京的城镇化才刚刚开始,等待各位寻梦者的,是希望。

还有,北京城的春夏,要远多于秋冬。

黄渤处女作《上车走吧》结局选择决定二者命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