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語文不好?可能是個數學問題!

孩子語文不好?可能是個數學問題!

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一道數學題,只有幾十個字,每個字都認得,裡面提到的數學概念也很簡單,但你就是不知道該怎麼解題。

到了初中之後,很多人都會遇到類似情況。這是為什麼?

數學能力,影響閱讀理解能力

數學題裡的文字,雖然只包含已知條件和問題兩樣東西,但已知條件和問題之間,經常存在不明確的關係。

並且,在數學題裡,條件陳述本身常常也不明確。很簡短的一個已知條件,可能隱含了很多潛在條件。比如:已知一個等邊三角形。看上去,這句話裡的條件給得很少,但它的隱含條件其實特別多:1. 這個三角形的三個邊一樣長;2. 每個角都是60度;3. 三角形內,任何一點到三條邊的距離只和都相等;4. 它擁有等腰三角形的一切特質;5. 它是最穩定的結構......

解數學題,就算搞清所有隱含的已知條件,還不夠,往往要從問題出發,反向的,去尋找已知條件裡的線索,建立問題和已知條件的關係。所以在這個時候,

普通的閱讀理解能力,會顯得不夠用。常常是字面的意思都懂,但就是找不到解題線索。考試的時候,數學題解不出來或者“馬虎”,很多情況因為讀不懂題。

分析解題思路的過程裡,學語文積攢下的閱讀理解能力是不夠用的,需要數學式的閱讀理解能力。它對邏輯思維能力的要求更高

大家都知道,鍛鍊邏輯思維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學數學。所以,遇到複雜文字關係的時候,影響閱讀理解能力的,其實是數學能力。

在學習中,讀書的能力最重要,所以科學家一直很好奇,是什麼特質影響閱讀能力的發展。2007年,美國心理學家對6個相關研究做了整體分析,最後得出結論:在小學生入學時,影響他們未來閱讀理解能力的因素有三個:閱讀理解能力,專注力,數學能力。並且,最讓科學家感到驚奇的是,對未來閱讀能力影響最大的,並不是專注力和閱讀能力,而是數學能力

。簡單講,數學中的邏輯思維能力,能幫助孩子更好的理解上下文之間的潛在關係。

看到這裡是不是很多朋友開始反問,語文才是學好數學的基礎,沒有很強的閱讀理解能力,數學讀題都是困難。

孩子語文不好?可能是個數學問題!

數學能力具體怎麼影響閱讀發展,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數學思維。

培根說過,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很多專家都說過:歸納演繹、分析綜合,函數思維、轉化思維、劃歸思維。

思維是一種認識過程,不過它跟感覺、知覺不一樣的地方是它是一個高級的認識過程。高級在什麼地方呢?它是間接的、概括的認識過程。比如說我們講到車,一定會想到自行車、汽車、公交車等等;講交通工具,一定會想到有高鐵、飛機。車到交通工具又是一個進一步的概括,是一個間接的概括的過程。人們通過藉助於語言、表象、動作實現對客觀事物的概括的、間接的認識,就是思維;數學思維,其實就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這個事物是什麼?是我們生活中客觀事物之間的數量關係、空間關係、數和形的關係,這樣一些客觀事物的認識,就是數學思維。藉助語言表象動作,對客觀世界中的數量關係、形的關係等數學的對象來進行思考,這就是我理解的數學思維。

可以說,寶寶學齡前的數學能力非常重要,它是寶寶成為學霸的保障。

學齡前,家長可以教什麼?

科學家發現,從6個月起,寶寶就有了對數量的認知能力。所以,從寶寶會說話開始,我們就能教她數的概念了。不過,寶寶的認知能力畢竟有限,很多數學知識,要到特定的年齡,寶寶才有領悟能力。所以教學齡前寶寶數學,不能著急,要分兩個階段慢慢積累。

第一階段

兩歲前,只需要教寶寶一些數字,形狀,空間的概念就好。比如,讀繪本的時候,畫面上有很多小青蛙。可以和寶寶一起數一數,“一隻青蛙,兩隻青蛙,三隻青蛙...”;或者,指著桌上的兩個蘋果說:“一個蘋果,兩個蘋果,一共兩個蘋果” ;或者,“這是一個三角形,它在正方形上面”......

這個階段,寶寶很可能聽不懂你在說什麼,不要緊。她理解錯了也不要糾正,你只管尋找機會,反覆和她這麼說就好。

第二階段

兩歲後,你可以觀察寶寶的理解能力。然後根據她的情況,慢慢地增加有難度的數學練習。具體方法我在以後的文章裡介紹,這裡先說個大概。

算數和測量

數數,計算,測量,都是數學的入門技巧,這裡不多說,接下來我具體分享。

抽象思維的訓練

很多人認為學齡前的數學,就是數數、加減法這麼簡單。但我認為,學齡前最重要的數學訓練,應該是圍繞著抽象思維能力。具體方法,我們以後的文章裡說。數學裡的抽象思維,大體分為兩個方面:

數量的抽象:數數和算數,就是在鍛鍊抽象思維。比如:看到3個蘋果,能數出3,就是在鍛鍊把物體的數量抽象成數字。數數超過一定數量,比如30以後,就更需要抽象思維能力,因為生活中很少對應著物體數30,再數下去需要想象力,也就是抽象思維。同樣,加減法,比多少,比大小,比長短都是在抽象數量之間的關係。所以說,數數,計算,測量,都是在做抽象思維能力的訓練。

空間、形狀、結構、變化的抽象:正確掌握方位概念,上下,左右,前後,距離的遠近,都是抽象。空間概念比較難,寶寶能在學齡前熟練運用就很不錯了。平面拼圖和立體積木,都能幫助訓練這種能力。教寶寶說不同形狀的名字,把積木按形狀歸類,用不同形狀組成目標圖形(七巧板),記回家的路,都是在鍛鍊這類抽象能力。

孩子語文不好?可能是個數學問題!

邏輯思維的訓練

對抽象思維能力的鍛鍊,也是在鍛鍊邏輯思維能力。但更明顯的邏輯訓練,是教孩子怎麼理性的理解因果關係。這一點很容易被忽略。

比如:孩子在桌子底下玩,一抬頭,頭上碰了個包。家人過來安慰他說,“都是桌子不好,看把寶寶磕的”。這麼說,因果關係就顛倒了,很可能會影響寶寶的邏輯推理能力。

再比如:寶寶3歲開始會問很多為什麼。可能每天要問幾十次。如果你不耐煩,跟寶寶說,“不為什麼,事情就該是這樣的”。 那你不僅傷害了寶寶的好奇心,還浪費了她運用邏輯思維的機會。告訴孩子事物之間的聯繫和因果關係,就是在幫她構建邏輯思維能力。如果你能經常主動問寶寶一些問題,讓她去思考,會是更好的鍛鍊。

有用的話請關注我,歡迎留言,評論,轉發。接下來會針對數學思維每一個細分領域(比如數感,數數,幾何,集合,統計,測量,計算等),用大量生動的案例和例題來展現知識點。讓家長根據孩子自身情況查漏補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