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發布消費領域「紅包」

旅遊消費

到2020年新建一批自駕車營地

打造一批特色體育旅遊小鎮

文化消費

打造書香之城、音樂之城、博物館之城

體育消費

推動學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

依託渭河沿岸規劃建設全民健身長廊

健康消費

對養老機構醫療服務申請實行“容缺辦理”

全面推進社區醫養結合,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養老消費

政府為西安戶籍5類老人每人購買1份老年人意外傷害險

10日西安市政府辦公廳發佈《關於進一步擴大旅遊文化體育健康養老教育培訓等領域消費的實施意見》,文件著力從增加旅遊、文化、體育、健康、養老、教育培訓等重點領域的有效供給、鞏固傳統消費、推進實物消費升級、優化消費市場環境等方面提出要求。

>>旅遊消費

到2020年新建一批自駕車營地

大力發展體育旅遊

加快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市,重點建設1個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2個省級旅遊示範縣、10個以上旅遊特色小鎮;促進鄉村旅遊提質升級,持續開展“十佳旅遊民宿”、“十佳鄉村旅遊精品線路”推介宣傳,定期開展農家廚藝技能大賽。支持有旅遊資源的貧困村創建旅遊示範村。

加快推進自駕車旅居車營地建設,允許旅居車、旅居掛車在全市範圍通行(在設置有掛車禁令標誌的路段除外);推動在長安區、灞橋區及未央區建設3處自駕車露營地,加快白鹿倉溫泉房車營地建設,到2020年新建一批自駕車營地。

培育旅遊消費潛力行業。制定西安“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系列指導意見,促進旅遊與美食、文創等具有一定基礎和發展潛力行業的融合發展;加快編制秦嶺北麓和渭河西安段休閒度假帶規劃;大力發展體育旅遊,打造一批特色體育旅遊小鎮;培育景點的低空旅遊消費市場。

>>文化消費

加快社區書屋建設

打造書香、音樂、博物館之城

推動實體書店經營模式創新,支持實體書店建設成複合式文化場所。以曲江書城、新華里、萬邦書城等特色書店為龍頭,推出“書店+文化”產業項目。

創建書香之城。辦好第12屆“西安讀書月”,打響絲綢之路國際圖書博覽會、“樂樂趣杯”幼兒繪本劇大賽、“萬人萬卷·閱動西安”等特色活動品牌。加快社區書屋、新型報刊亭建設,儘快形成可複製推廣的文化消費經驗模式。

打造音樂之城。加快音樂主題街區建設,支持西安音樂學院、西安音樂廳策劃舉辦高水平的國際性、區域性音樂賽事和專業演出活動。大力推廣西安鼓樂、藍田普化水會音樂等傳統音樂品牌,鼓勵旅遊景點與文化企業合作打造精品原創演藝。

建設博物館之城。以西安博物院為試點創立“西安市博物館文創中心”和文博創意實體公司,創立“西安博物館文創聯盟”,加快文化創意產業發展。

>>體育消費

提高體育場館使用效率

打造中國熱氣球自由飛體驗地

提高體育場館使用效率,擴大公共體育場館設施免費低收費開放補助範圍,推動學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

提升白鹿原、竹林畔等滑雪場設施條件和服務水平,鼓勵新建高等級滑雪場;依託秦嶺北麓的獨特資源,打造中國中西部山地戶外運動集聚區。

依託渭河沿岸規劃建設全民健身長廊。依託滻灞生態區、灃東新城的水資源優勢,重點發展帆船帆板、賽艇、皮艇、摩托艇等水上運動,打造水上運動高地。不斷提升白鹿倉航空飛行營地運營設施,持續開展國際熱氣球嘉年華活動,打造中國熱氣球自由飛體驗地。

>>健康消費

“容缺辦理”養老機構醫療服務申請

落實商業健康保險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積極發展個人稅優健康保險;探索建立醫養結合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對養老機構內部設置診所、衛生所(室)、醫務室、護理站實行備案管理。對養老機構申請醫療機構設置許可和執業登記實行“容缺辦理”服務模式;全面推進社區醫養結合,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鼓勵過剩醫療資源轉型醫養結合服務;推動中醫藥與旅遊產業有機融合,建設中醫藥文化街、養生度假村;鼓勵中醫醫院在具備條件的賓館、景區、度假區等設立中醫藥服務中心,開展中醫推拿、藥膳、足療等服務。

>>養老消費

補助新設立的日間照料中心

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降低養老服務機構准入門檻,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服務機構。推進農村幸福院建設,對於新設立的日間照料中心,經驗收符合條件的給予適當補助;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解決重度失能人員的基本生活照料和醫療護理等所需費用;推行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本市戶籍60週歲及以上享受城鄉低保人員、城鎮“三無”人員、農村“五保”對象、重點優撫對象中居家養老的老人和80週歲以上居家養老的老人,政府為每人購買1份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產品,提高老年人抵禦意外風險的能力。

>>其他方面

推進汽車平行進口試點城市申報

打造知名教育培訓品牌

推動整車口岸實現常態化運營,積極推進汽車平行進口試點城市申報工作,力爭早日獲批;鼓勵將分散停車場建設項目進行集中招標,探索實施項目統一審核、土地統一供應。

完善供地方案和土地出讓合同,明確要求提高綠色建材的使用比例,積極推廣家用綠色淨化器具能效標準產品;全力推動城鄉煤改潔工程。

在教育培訓方面,加強教育培訓與“雙創”有效銜接,圍繞理工農醫、國家急需的交叉前沿學科、薄弱空白學科和西安市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應用技術專業開展中外合作辦學。提升教育培訓機構規範化辦學水平,打造知名培訓品牌,提供更多優質培訓服務。

最後,文件還從物流網絡、冷鏈設施體系建設、農村電商發展等方面規劃了銷售網絡建設的發展,並從提升特色農產品品質、推進標準應用示範等方面對質量和品牌建設的發展做出要求,以促進消費市場環境的優化。 華商報記者 付啟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