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人工智能教育”火热背后的冷思考

自 2017 年开始,人工智能应用领域产业投资活动异常火热,其中“人工智能教育”更是炙手可热的投资香饽饽。国务院在 2017 年 7 月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逐步开展全民智能教育项目;教育部在今年1月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 年版)》中将 AI 划入了新课标。一个“AI 从娃娃抓起”的时代悄然到来了。

2018 年 是 AI 技 术 落 地 的 元年 ,“AI 教育”已经成为新时代下的教育界主题。“AI+ 教育”的投资热从 2015 年就已经初见端倪,2012-2017 年,融资额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尤其是从 2015 年开始出现爆发式增长,2017 年融资额更是达到了 42.17 亿元。虽然人工智能 + 教育的产业发展方兴未艾,但毕竟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背靠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大环境,能否在人工智能冷热不均的投资氛围中独善其身,“人工智能 + 教育”的应用和投资前景确实需要几分冷思考。

人工智能投资瓶颈 对“AI 教育”的制约

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18-2020 年 )》的相继出台实施 , 以及百度、阿里、腾讯、科大讯飞等巨头的带动引领 , 中国人工智能各个细分应用领域涌现出了大量有实力的创新公司 , 实现了核心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应用场景的不断创新 , 有力助推了中国人工智能市场的快速增长。2017 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到 300 亿元 , 增长率为 26.9%。在人工智能领域 ,2017 全年我国共有 188 个项目获得投资 , 获投总金额为 520 亿元。投资事件数同比增长 97.9%, 投资总金额同比增长 284.1%。在应用领域,中国凭借巨大的市场潜力,在无人驾驶、医疗、交通、金融、教育以及服务机器人等领域呈现出了爆发式趋势。

尽管人工智能在理论、技术和应用等方面得到了学术界、产业界、教育界和投资界的广泛关注,但资本的热情与实际应用反差过大,2017 年中国 AI 商业落地 100 强创业公司累计产生的收入不足100亿元,90% 以上的 AI 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人工智能产业投资遭遇到了“雷声大、雨点小”的商业落地之痛,确实令人深思。所以,2018 年也是人工智能行业的大洗牌年。另一方面,虽然融资额不断提高,但人工智能自身面临的挑战是很严峻的,首先是如何更好地协同在一起,形成良好的 AI 发展生态。其次是建立统一标准,规范行业行为。最终还是要实现跨行业应用及其深度融合,这是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探索应该符合工业化标准,即可以被重复理解和使用,而不是将其当作艺术品一样观赏,更不能闭门造车。

“人工智能教育”市场潜力巨大 但投资风向不明

“人工智能教育”资本运作依然处在初级阶段,公司融资轮次目前大多处于 B 轮及 B 轮之前,占比高达 82.6%。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数据的预测,到 2020年,AI 教育将带来 3000 亿元的庞大市场规模。随着国民整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能力逐渐上升,家长和学生日益重视教育方面的支出以及学校的教学质量,包括小学、中学和大学教育,中国内地家庭平均教育支出已达 42892 美元。在政策利好、消费需求持续增强,以及技术升级的态势下,“人工智能教育”吸引到更多的资金流,确实在情理之中。

我国“人工智能教育”行业处于发展早期的升温阶段,概念模糊,泡沫难免,行业内也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并且由于“人工智能”概念过热,再加上市场受到巨头进入、大额融资等事件的刺激,从而存在一定的炒作现象。对于投资人工智能教育初创公司来讲,除了创始人团队之外,关于人工智能教育的课程开发和师资团队通常都是投资方最关心的方面。其次是人工智能教育企业在新技术、新模式的驱动下所做的创新布局,具备较大的市场潜力,但由于缺乏清晰的商业模式,因而无法测算出明确的市场空间以及能带给公司多少增量。相比较人工智能领域的其他应用场景,教育特别是青少年教育的可持续增长的不确定性会更高。

目前国内针对青少年阶段的人工智能教育不是狭义特指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教育行业,其中还存在更广阔的蓝海,即人工智能机器人青少年教育、人工智能产业普及教育。

美 国 联 合 市 场 研 究(AlliedMarket Research)预计,2020 年机器人技术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将达到 827亿美元规模;基于全球教育和机器人的相关市场调查报告及相似产品的发展历程,未来五年全球教育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11亿美元。而中国的机器人教育市场尚处于春秋战国时期。而在课程设计方面并无行业标准,大家各自按照自己的方法来运营。机器人教育的课程设计难度其实很大,既要满足中国家长功利的心理预期,又要符合这个年龄段儿童的特点,同时还要让课程成体系,还得让孩子玩得开心。现阶段,很多定位于青少年人工智能机器人教育的企业的着力点更多地是解决一个阶段性问题,缺少人工智能教学应用的全流程完备落地方案。

总之,中国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投融资规模最大的国家。从 2013年到 2018 年第一季度,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融资占到全球的 60%,成为了全球最“吸金”的国家。但从投融资笔数来看,美国仍是人工智能领域创投最为活跃的国家。在国内,北京的融资金额和笔数都遥遥领先,上海和广东的人工智能投资也很活跃。从 2014 年开始,国内人工智能投融资活动的早期投资占比逐渐下降、投资活动日趋理性,但 A 轮融资还是占主导地位。

人工智能已经在医疗健康、金融、教育安防等多个垂直领域得到了应用。但是,其中能分给人工智能教育的蛋糕有多少目前商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人工智能是技术驱动的产业,技术只有通过商业化之后才能发挥出真正的价值。这部分本来不是科学家们的专长,但是创业之后便不得不面对商业化的问题了。包括青少年机器人教育在内的人工智能应用项目落地的复杂性,人工智能教育创业公司需要思考的问题有很多,总结起来就是如何选择落地切入点、如何在行业发展的关键节点选择后续发展方向、哪些路径可以快速落地、哪些路径可以顺延实现撬动可持续业绩增长的引擎而随着时间的推进,产业地图也在不断清晰,谁能够预知未来路在何方谁就能够占据先机。(文 / 刘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