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傷孩子的幾種行爲,你做過嗎?


最傷孩子的幾種行為,你做過嗎?


爸爸媽媽所有的言行,猶如一本沒有文字的教科書,每時每刻每個場景都可能潛移默化重塑孩子的命運。

我們每一位父母都愛孩子,但表現出來的,卻並不一定是愛。生活中,而父母以下的八種行為,最有可能會傷到孩子。

Top8:夫妻互相拆臺

最傷孩子的幾種行為,你做過嗎?

有一個這樣的故事:

一對夫妻經常互相挖苦,當著孩子的面,把日子過成了互損模式。爸爸嫌棄媽媽讀的是野雞大學,媽媽嘲諷爸爸雖然是學霸,但薪水對不起學霸兩個字。

有一天,孩子對著要檢查作業的媽媽說:媽媽,爸爸說你是‘智障’,你就別檢查了,我怕你會算錯。

父母是孩子最親的人,是孩子的整個世界。

如果爸爸媽媽經常吵得面紅耳赤,互相詆譭、拆臺,甚至大打出手,不但會引起孩子的恐懼,破壞孩子的安全感,甚至會讓孩子變得不尊重父母。更嚴重的,還會影響到孩子今後的擇偶觀。

夫妻溝通,請從好好說話開始,在孩子面前不詆譭伴侶,是為人父母的一種修養。

Top7:嘮叨是把小刀子

最傷孩子的幾種行為,你做過嗎?

知乎上有人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什麼時候最反感父母?點贊最高的是:父母嘮叨的時候。

或許你會說:嘮叨是出於對孩子的愛。但一定要謹記,過度嘮叨可能會把孩子推向相反的方向。

嘮叨屬於父母的一種負面情緒,實際上是對孩子身心的控制。為了逃避壓力,孩子會產生牴觸情緒,會啟動選擇性失聰來拒絕或牴觸父母的嘮叨。

父母與其嘮叨,不如採取少說、多聽、多行動的策略,適度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嘗試和探索。

Top6:親子邊界意識模糊

最傷孩子的幾種行為,你做過嗎?

《超級育兒師》中有這樣一個案例。

一個初中男孩,每天沉迷於手機,回到家就戴著耳機看視頻打遊戲,對人總是愛搭不理,這讓父母十分擔憂。

後來,育兒師發現:在這個孩子臥室的門上有個鎖眼大小的洞,父母時不時通過這個洞來觀察孩子的動向。

育兒師說,正是父母的這一行為,讓孩子感覺自己的隱私被侵犯了。

他對父母的憤怒無處發洩,便內化到行動上。叛逆、不愛學習、沉迷網絡世界,這都是對父母越界的一種抗議。

再小的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界限感,不控制孩子,不做包辦型父母。

只有父母有了清晰的界限感意識,孩子長大後才能會知道自己的界限在哪兒,才能保護好自己的界限,並尊重別人的界限。

Top5:河東獅吼

最傷孩子的幾種行為,你做過嗎?

每個人內心深處都住著一個完美的孩子,吼孩子,其實是我們對自身的一種不接納。想想這一點,或許就釋懷了。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處理同一件事情,不同的聲調會收到不同的效果。

相對於吼,家長不妨試試低聲教育。

把孩子當做獨立的個體來尊重,學會用一種平等的姿態和他交流,情緒平穩地降低聲調,而不是居高臨下的俯視孩子,趾高氣揚地吼他們。

Top4:無原則的妥協

最傷孩子的幾種行為,你做過嗎?

很多家長都是刀子嘴豆腐心,比如和孩子提前說好:逛商場一次只能買一個玩具,看電視一次只能看半小時。

但,往往又架不住孩子的死纏爛打。孩子一哭一鬧,家長就妥協了,玩具買了一個又一個,看電視時間延長了一次又一次。

父母的妥協,只會讓孩子認為規則不重要,讓他們誤以為所有規則都是可以隨意踐踏的。

父母一定要學會對孩子的無理要求說不,在拒絕孩子的時候,不要急著和孩子去爭辯,可以在事後等孩子平靜下來的時候,再講道理。

值得注意的是,你必須以尊重、平等的態度和孩子說話,這樣孩子才會接受你的意見。

Top3:讓孩子聽話

最傷孩子的幾種行為,你做過嗎?

心理學家武志紅在《奇葩大會》上說,聽話,是一場代代相傳的騙局。

聽話的孩子,最容易養成的一種性格就是討好型人格。

一個擁有討好型人格的小孩,是一個自我認同感非常低的人,他們會壓抑自己的喜好,去努力迎合別人,哪怕這個人自己壓根不喜歡。

讓孩子成為孩子,允許他們任性,允許他們說不,賦予孩子選擇權。父母應該停下來,認真聆聽一下孩子的內心,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孩子聽話。

Top2:說話不算數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在全國調查中發現:中小學生最不滿意父母的12種行為中,說話不算數佔43.6%,排在第一位。

生活中,家長有時候會很不走心地許諾孩子:看一場電影,送一個玩具,玩一次遊樂場。

也許你只當這是哄孩子的一個策略,卻不知道孩子已經走了心。

我們對孩子的每一次失信,都是在親手毀掉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

答應孩子的事情,要盡力做到,如果遇到特殊情況,也請和孩子說明原因,並跟孩子說聲對不起。

Top1:手機不離身

最傷孩子的幾種行為,你做過嗎?

有人說,毀掉孩子的第一殺手,不是打罵不是離婚,而是手機。父母玩手機的行為,不但威脅孩子的人身安全,更是傷害到了親子關係。

一位美國小學教師給她的二年級學生布置了一個作文,題目是:你最不喜歡的發明是什麼,為什麼不喜歡?

其中有4名孩子寫到:希望手機從未被髮明過,因為他們的父母對手機太過依賴。

是啊,孩子要的其實很簡單,只是我們一個全心全意的陪伴。別再讓手機,成為親子關係不可逾越的鴻溝了。

趁著孩子還小,趁一切還來得及,停下來,慢下來,用心聆聽一下孩子的心聲。

給予孩子愛,並從孩子身上學會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