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須教孩子孝順,只教他如何去愛

與父母的關係,能夠彼此相愛就夠了,不必要製造一個階級觀念。

你一定要小的服從大的,但每個人都是一個個體,你都要尊重他,他的性取向、他的愛好,他的任何東西你都要尊重他、接受他,這是和平相處的一個基準。

我覺得“孝順”是一個過時的觀念。

不須教孩子孝順,只教他如何去愛

當然跟中國人講,幾百年也講不過去,這是一種根深蒂固的存在。可是在我的思想裡面,我已經不教小孩“孝順”這個東西,只要他感受到我的愛,同時也愛我就夠了。

所謂愛,包含很多東西。而母系教育中顯示出來的是愛,而愛其實是讓人變得軟弱,沒有主見,猶豫不決;當然也會讓人善良,包容。 而孝順,即古人所謂孝道,是基於父系教育,孝道是一種責任感,對自己,對家人,對社會,對國家的歸屬感;對人,對事的責任感。 看看古時候的電視,再看看現在的社會,愛與孝道不衝突,孝道反而令人敬畏,尊重。

不須教孩子孝順,只教他如何去愛

我理解的孝順,是對父母的關愛,並不是所有的肓從。現在的孝順與以前的孝順不是同一種理解方式了,順從,只是不能過多的違背,自己有正確的思維方式,知道哪些該做和不該做,分析錯對,統一方向,才是正確的關愛方法。當然,老人家有時候也要哄的,目的就是讓家庭多點和諧歡笑。

孝順無需教導,那是發自內心的純善與打小的教養所孕育出來的言行。父不慈子不孝,禮與愛的教養不正確了,心中的良善被拋棄,這樣再怎麼教導也頂多就做出個“樣子貨”。

不須教孩子孝順,只教他如何去愛

棄官尋母

朱壽昌,宋代天長人,七歲時,生母劉氏被嫡母(父親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時,朱壽昌在朝做官,曾經刺血書寫《金剛經》,行四方尋找生母,得到線索後,決心棄官到陝西尋找生母,發誓不見母親永不返回。終於在陝州遇到生母和兩個弟弟,母子歡聚,一起返回,這時母親已經七十多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