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铁男的“反腐建言”挺有道理

光明网评论员:刘铁男庭审昨日出现了令人唏嘘的一幕:“我每每看到起诉书,都在反问我自己,这是我吗?怎么会到今天?每天早上醒来的时候,这是哪里呀?我怎么会堕落成这样呢?”在最后陈述时,刘铁男连续说出四个反问,情绪失控痛哭流涕,承认自己对违法违纪存在侥幸或者明知故犯。

一番忏悔之外,刘铁男对检方出示的证据均不持异议。但同时表示,为了戴罪立功,他已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写了就如何反腐的建议材料。主要内容是结合自己亲身体会,提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审批权应当大量下放到市场,从源头上解决政府不该管的一些事。比如给企业家自我调控的控制权、将审批权下放系列化等等。以完善制度,来防止以权谋私。

庭审上的忏悔、痛哭、“请同志们引以为戒”云云的讲演,因为反腐加速而频繁上演。这种“一朝沦为阶下囚”的痛苦肯定是锥心刺骨的,但恐怕很难让其他在位者感同身受。“以我为戒”的忠告也只能沦为官场谈资,甚至连同一个位置上的前腐后继都拦不住。相比起来,刘铁男的反腐建言倒是有道理的,是一个站在半管制、半开放市场经济关口,亲自品尝过资源审批权力的人的切身经验。这种经验表明,意识形态教育挡不住寻租欲望,预防腐败只能靠分权、束权。

光明网评论员曾多次在文章中表达过这个观点:资源垄断部门、掌握资源审批权的部门,就是改革物理上的深水区。市场化改革改的是什么?其一是政府之手在市场中越界、错配要素,其二是在前者基础上的公共资源的个人化、部门化。掌握土地、石油、电力等资源分配权和处置权的部门,最为明显地体现出了这两重改革目标,因此可以看做改革“物理上”的深水区。

土地、石油、电力、稀有金属等资源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处于经济运行和市场竞争的上游,这些资源能否公平配置,决定整个市场经济的秩序,亦是调整经济结构、改革经济体制的抓手。但恰恰是这些领域,审批权力最大、最集中,垄断最为常见,因此也是设租最为方便、寻租惯性最大的地方。改革必须要盯着这些领域,而要改革这些领域则又势必与政治上的反腐相伴随。从这个角度说,曾具有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双重身份、又在这两个位置上落马的刘铁男,倒比任何人都有发言权。

现在,反腐和能源行业黏在一起的现实,已经体现出了这种以反腐推改革的理路。但与之相应,也应该充分发挥以改革预防腐败的功能。通过新闻的展示,人们已经看到,不论是成串的石油系老虎,还是落马的电力系高官,性格秉性都差异很大,人生履历各不相同,很难从成长角度梳理出共性。唯一的共性,就是身处资源垄断部门,掌握资源分配权力。这等于在说,反垄断就是反腐败,在审批权上放权、分权就是预防腐败。如果刘铁男集合自己经验写成的反腐建言,能够哪怕稍微推进一下这种社会共识,那么他这个“负面典型”的社会意义也就达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