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塑料」,已成爲我們的生活常態!

你想過每天把個塑料瓶子嚼吧嚼吧嚥下去嗎?打死你也不幹這種事吧?誰會傻了吧唧吃塑料啊?但事實是,我們每個人,天天都在吃塑料。

最近,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等研究團隊發現,全球13個國家的自來水中,還有歐美和亞洲產的食鹽以及美國產的啤酒中,廣泛存在 “微塑料”汙染。

這不就是天天在吃嗎?那為什麼塑料會進入我們的食物、飲水中呢?它們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怎樣的傷害呢?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這件事情吧。

1909年,美國人列奧·亨德里克·貝克蘭發明了第一款塑料——酚醛樹脂。到如今,我們的生活基本離不開塑料了。種植大棚蔬菜的大棚是塑料;叫外賣的餐具是塑料;穿的衣服中含的化纖是塑料;包剩菜、剩飯的保鮮膜是塑料……

吃“塑料”,已成為我們的生活常態!

還有一種叫“初生微塑料”,顧名思義,初生微塑料就是被人類生產出來的時候就是小顆粒了。比如面部磨砂膏、具有美白效果的牙膏等。它為什麼能把牙齒磨白了,全靠微塑料小顆粒在那磨呀磨啊。大塊塑料垃圾變成微塑料顆粒,這樣塑料就從體積上具備了侵入人體的條件。下一步就是在自然界中擴散了。

陸地環境中的微塑料主要來自汙水。那些通過自來水衝入下水道的牙膏、化妝品等初生微塑料,還有洗衣服時掉落的纖維(一套衣服每次洗滌平均掉落1900根纖維)都以微塑顆粒的形式進入地下汙水系統。地下汙水中的汙泥會被用作種莊稼的肥料,這使微塑料得以進入汙染土壤,並通過風力、雨水沖刷等作用進入河流、海洋,一部分顆粒在重力作用下進入地下水系統。

吃“塑料”,已成為我們的生活常態!

 這麼看來,土壤、地下水、河流、海洋中都有微塑料了。那麼人類發明塑料之後這100多年時間裡,在自然界中究竟積累了多少微塑料呢。有一個數據可以管中窺豹:海洋中密度較大的微塑料會沉入海底,有研究顯示目前海底沉積物總重量的3.3%都是微塑料。由此不難想象,整個自然界中分佈的微塑料數量之多。那麼就像精子數量夠多,就總有一個能進入卵子一樣,微塑料顆粒夠多,就總有一些會進入人體。

自然界中,包括原生動物、浮游動物、魚類、龜類、鳥類、鯨類等超過220個物種都被發現會在飲食時攝入微塑料。有些魚類在幼年時期會特別喜歡吞食塑料顆粒,比如鱸魚,它在幼年時對微塑料的喜愛甚至超過它的食物——浮游生物,有飯不吃,光吃塑料。

當人類進食扇貝、魚類、鳥類等食物時,就可能攝入這些微塑料。此外,由海水加工而成的海鹽不可避免也含有微塑料。另外由於地下水、河水受到微塑料汙染,所以自來水中也含有微塑料。微塑料終於成功侵入人體,吃個飯喝個水都危機四伏。有研究顯示,美國人每人每年會攝入5800個微塑料!

那麼每天嚥下這麼多的塑料,究竟對人體有什麼損害呢?目前微塑料對人體的傷害在科學界還沒有定論,不過我們可以從它對其他動物身體健康的影響了解一二。

吃“塑料”,已成為我們的生活常態!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研究發現,在富含微塑料的環境中孵育出來的魚類生長髮育速度明顯降低,且活躍程度也降低。 此外,在工業生產中為了使塑料具有一些特殊的物理性質(如彈性、剛性、紫外線穩定性、阻燃性、光澤等), 會加入一些增塑劑。很多增塑劑具有毒性,大量攝入可能干擾人體內分泌,影響生殖發育。 另外微塑料顆粒對環境中的重金屬、有機農藥、多環芳烴、二噁英等有毒汙染物有吸附作用。其中二噁英是毒性相當於氰化物130倍的劇毒物,多環芳烴是致癌化合物。攝食吸附了化學汙染物的微塑料後,魚的肝臟會產生明顯的病理性損傷。

吃“塑料”,已成為我們的生活常態!

說到這裡,我產生一個感想,那就是雖然人類文明不斷進步,但究竟怎樣的生活方式才是最科學的?這依然是一個需要深刻反思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