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有个“虎狼关”,一脚踏两县,你认识吗?

百年前,清朝天台籍文人胡作肃,曾走上这座山岭,留下一篇美文《关山行旅》,并以之为名列入天台山小八景;

而后,他的友人,天台读书人中最引以为荣的人物,清朝地理学家齐兆南在阅读《关山行旅》后也在一个秋日来到了这里,从此天台山小十景中多了一景——关岭秋色。

这里就是关岭头。

天台有个“虎狼关”,一脚踏两县,你认识吗?

关岭头地处天台县白鹤镇,与新昌县相邻。越岭而过的古道旧时为台越交通要道,行人往来络绎。丛生的枫树林中一条古道若隐若现,匆匆而过的行人望着远方升起的炊烟,便加快了脚步。

天台有个“虎狼关”,一脚踏两县,你认识吗?

关岭头的由来

关岭头的诞生,与一个人有关,那就是谢灵运。东晋诗人谢灵运不仅喜好山水,更富有探险精神,在孙绰《游天台山赋》面世之后,他便对天台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当时山中交通闭塞,道路险阻,于是他率领着数百名随从,从会稽始宁出发,一路上,逢山开路,伐木为径,开辟山道联通了新昌和天台两地,后经整修,铺上了卵石,成为了一条官道。

天台有个“虎狼关”,一脚踏两县,你认识吗?

到唐朝时,因战争需要,官方在岭道最高处置关防守,称关岭铺,关岭头也由此得名,从此山头上就开始有人居住,它是天台西北边最后一个驿站。康熙《天台县志》称:“关岭下铺在县西四十里。”《新昌民国县志》有更详细记载:“唐时置关,关岭头由是得名,关岭铺为县屋三楹,旁列两厢,中为一亭,缭以周垣,设司兵三十七名,以急迎马。”

天台有个“虎狼关”,一脚踏两县,你认识吗?

一千多年过去了,这条古官道至今保存完好,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正是这段山岭道路险峻,不利于马行,所受外来侵损较少,此外,又因为古道贯穿天台新昌两县,岭上有人家居住,得以修缮保护,如今,这条古道仍被当地村民当做村道使用。

天台有个“虎狼关”,一脚踏两县,你认识吗?

狼烟烽火中的“虎狼关”

天台与新昌的交界处是连绵的高山峻岭,因关岭头左,右两边有两座大山,其名分别是:“虎头山”和“狼山”,故也称“虎狼关”。这里地势险要,隘口狭窄,易守难攻,历来为兵家重地,自唐朝在此地置设关防开始,关岭头无数次出现在历史的硝烟中,从这里吹响的号角,回唱了千百年。

天台有个“虎狼关”,一脚踏两县,你认识吗?

唐中期,台州人袁晁农民起义军在关岭头,筑石垒寨抗击官兵;宋朝末年,临安将陷,杨淑妃携广王、益王仓惶南逃,元兵急追,天台副尉徐常惠募集乡兵和家人,于关岭头抗击元兵;元末,方国珍曾在关岭设寨抗元,朱元璋命参知政事朱亮祖攻打台州,朱亮祖率兵驻新昌,遣部将严德破平关岭山寨,以攻台州...

天台有个“虎狼关”,一脚踏两县,你认识吗?

历史的烟尘滚滚,这些故事都是我们所知道的,而我们不知道的,还有更多......

关岭头上的人家村庄

当关岭头上的烽火逐渐熄灭,硝烟退去,刀光剑影被这山中村庄人间烟火取而代之,成为了故事里的一个逗点。

自唐朝关岭铺设立之后,岭上就开始有人家居住,逐渐形成了村落规模,也就是现在的关岭头村。关岭头村一村跨两县,以关岭铺为界,铺南的关岭头村隶属天台县新楼下村,而铺北的关岭村隶属新昌县上八坞村。

天台有个“虎狼关”,一脚踏两县,你认识吗?

村中居民有王、章、徐、陈、吴、张、马七姓,七姓中,王姓最多。这七姓居民在不同时期先后迁入关岭村,现有的七姓中,章姓最早迁入,他们的居住地界也非常明确,铺南居陈、吴、马三姓,铺北分上街头和下街头,居章、王、徐、张四姓。

天台有个“虎狼关”,一脚踏两县,你认识吗?

来自两县,地处一村,关岭村由此形成了一村两俗的面貌,天台和新昌的迁入居民保持着各自的生活习俗,同时也融入和适应着对方的习惯,千百年来,村民们世代和睦,跨县耕作,和乐融融。

天台有个“虎狼关”,一脚踏两县,你认识吗?

村中的关岭铺是三间穿堂式路廊,南边的古道为一条峻岭,俗称百步岭,北边的古道现建有一石牌坊,横匾上刻“虎狼关”三字。关岭铺的门楣上,刻“唐关岭铺”四字,铺中立有一块石牌,这是天台和新昌两县的界碑石,上刻“天台新昌县界”,古碑上的字还清晰可认。

天台有个“虎狼关”,一脚踏两县,你认识吗?

关岭头的民居风格

关岭头村的屋舍大多沿着古道而建,民居建筑为黄泥墙,这种建筑冬暖夏凉,是天台典型的民居特色,尤其在白鹤镇一带集中。黄泥墙由黄泥夯实而筑成,但是只作固定墙体之用,屋架还是木质结构。

天台有个“虎狼关”,一脚踏两县,你认识吗?

夯黄泥墙首先要选择黄泥土,因为黄泥土黏性强,关岭头一带的黄泥恰好符合这一要求。挖来的黄泥筛去杂质,掺入少许切断的稻草,或加入一些小石。先砌半米高的石头墙基,然后,再层层夯黄泥墙,用木板做成夹板,形成中空的槽型,将拌好的黄泥倒入夹板中,黄泥夯实。一层墙夯实之后,拆卸夹板,之上再夯一层,就这样层层叠加。遇到门窗位置,将做好的门窗木框放好,接着再夯黄泥墙,一座黄泥墙的民居就这样建成了。

天台有个“虎狼关”,一脚踏两县,你认识吗?

如今的关岭头,其实黄泥墙屋子已经不再盛行了,新潮的水泥瓷砖取而代之。仅有一些无人居住的老房子还是保持着黄泥土的模样,在雨水的冲击下显出经年累月的沧桑。

关岭头上的二座神祗

在关岭铺的西边,有一座庙,称侯王庙。侯王庙建成于1386年,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一脚跨三界、鸡鸣响两县。”这就是它的奇特之处。侯王庙从大门走进,左边属于天台县新楼下村,右边属于新昌县上八坞村,融合了新昌与天台两县不同的风土人情。庙祀永嘉侯朱亮祖和靖宁侯叶琛,二神为明朝将军,据传朱叶二神非常灵异,《天台山方外志》称:“祠之显灵,莫如本邑祀下朱叶二神。”

天台有个“虎狼关”,一脚踏两县,你认识吗?

侯王庙为四合院格局,坐西朝东,进庙门为戏台,戏台对面为正殿,两侧建有厢房。正殿内塑朱叶二侯坐像,神态威武,殿内还存有多块石碑,为历代修庙的碑记。侯王庙厢房内有二仙居,供奉谢灵运和李白二位诗人,内立二位诗人的坐像,一副书生的装扮,气质儒雅。

天台有个“虎狼关”,一脚踏两县,你认识吗?

侯王庙的对面为地藏庙,二庙隔路相对,门楣上挂“地藏殿”木匾。地藏庙为三开间,原来是关岭铺的铺舍,后改为地藏庙,内供奉地藏王菩萨。侯王庙和地藏庙由天台和新昌二县村民共同管理,修庙和做戏也是一起。每年农历七月三十,是侯王庙庙会和地藏王的寿诞,村民请来戏班,以酬神,祈祷风调雨顺,生活安康。周围庙辖村民也都纷纷赶来。请来的戏班所演的第一场戏一定是《武松打武》。

天台有个“虎狼关”,一脚踏两县,你认识吗?

九月伊始,秋天已经到来

关岭之上,秋色落了满地

寻个阳光明媚,风意微凉的日子

走一走关岭头

听一听“虎狼关”的狼烟故事

瞧一瞧关岭头村的岁月静好

今日互动

小伙伴们,你知道虎狼关的历史吗?


天台有个“虎狼关”,一脚踏两县,你认识吗?


END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