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特熔岩地下的“精灵”

喀什特熔岩地下的“精灵”

靖西小龙潭

前不久在离靖西大龙潭不远的小龙村,有关部门在村边的小龙潭树起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珍稀濒危洞穴鱼—靖西金线鲃保护区”。对于附近的居民都能明白是什么回事,但由于科普的力度不够,大多数的靖西人并不很清楚这“金线鲃”是什么鬼、为何出现在这里、为何要受到保护?

金线鲃属于鲤形目鲤科,是金线鲃属的统称。体长,侧扁,头后背部显著隆起呈弧形,有些通体透明。金线鲃多生活于水面较开阔的静水湖泊中,平时多分散栖居于湖泊的出口或积水较深处,生殖季节集中在湖边或湖出口的浅水区有泉水的溶洞中产卵孵化。金线鲃为中国特有种,常见于云南。

喀什特熔岩地下的“精灵”

这是分布在云南的地表层金线鲃

地表层金线鲃体长,侧扁,头后背部显著隆起呈弧形,体重约0.1~0.25公斤。头细长,背面平直,稍下弯。吻尖细,口端位,上唇薄而下唇厚。须2对,发达;吻须短,颌须伸达眼后缘的下方。鳞细小,沿侧线鳞则比较大,侧线鳞61-69,侧线略下弯。背鳍外缘稍内凹或截,背鳍刺较细,基部粗硬,后缘锯齿细弱,顶端柔软分节,起点位于腹鳍稍后。全身呈淡黄色,头侧与背部略带青灰色,体侧近背部有许多淡灰色圆斑;腹部白色各鳍均为金黄色。

而在靖西市喀什特熔岩地下也隐藏着另一种罕见的金线鲃。多年前广西畜牧水产研究所两名高级工程师在小龙潭发现该新物种后发表论文,并向国家申报新物种获批淮,之后,该物种被命名为靖西金线鲃。

喀什特熔岩地下的“精灵”

这是在靖西发现的洞穴型金线鲃

靖西金线鲃为喜玛拉雅运动后喀斯特地貌岩溶洞穴地下暗河生存的孑遗物种,目前仅在靖西发现有该物种后代繁洐生存,极其珍稀。由于长期生活于黑暗无光的地下暗河,该物种眼睛己完全退化,仅有眼圈轮廊,有眼无珠,大脑也已萎缩下凹,其身躯白化半透明。它无鳞有腮有鳔,体长12~18cm,重16~28克,游速很快。天敌主要有越鲶、洞穴螃蟹等。

如果不是查阅相关的科普知识,根本就认为这两条鱼是不同种类的。那为什么同是金线鲃却有如此迥异的外表呢?简单说来,就是在距今约3600万年至5300万年前的第三纪始新期,发生了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云贵高原被抬升。而原本在同一湖泊水系生活的金线鲃部分随着抬升的云贵高原形成的滇池水系得以原生态存活,也就是地表层金线鲃;另一部分侧没那么幸运,在地势瞬时形成落差的情况下随水流进入较低的靖西喀斯特地区地下暗河中,在几乎完全封闭的地下水环境中顽强生存下来。因终年生活在暗无天日的环境中,经过千万年的退化最终演变成现在的样子,即洞穴型金线鲃。

可以说靖西洞穴型金线鲃的身世和靖西喀什特熔岩地貌形成息息相关,它的存在对于生物物种基因库的完整及多样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喀斯特地区地下暗河生物物种多样性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物依据。如果把靖西金线鲃演变的经历形象为“整容”的话,那么大自然就是它的“整形医生”,造山运动就是它的“手术刀”,而“整容”的时间侧是--至少3600万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