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尹默 楷書《論顏帖》筆力勁挺,筋骨俱備、揮灑自如、酣暢淋漓

沈尹默(1883年-1971年),原名君默,別號鬼谷子。沈尹默以書法聞名,民國初年,書壇就有"南沈北於(于右任)"之稱。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書壇有"南沈北吳(吳玉如)"之說。與李志敏合稱"北大書法史上兩巨匠"。 著名文學家徐平羽先生,謂沈老之書法藝術成就,"超越元、明、清,直入宋四家而無愧。"已故全國文物鑑定小組組長謝稚柳教授認為:"數百年來,書家林立,蓋無人出其右者"。已故臺北師大教授、國文研究所所長林尹先生贊沈老書法"米元章(米芾)以下"。北京大學書畫協會會長張辛教授評價:"北大歷史上的名書法家只有章梫、金息侯、羅復堪、沈尹默等寥寥幾人而已,李志敏是改革開放新時代第一人。"

沈尹默 楷書《論顏帖》筆力勁挺,筋骨俱備、揮灑自如、酣暢淋漓

沈尹默 楷書《論顏帖》筆力勁挺,筋骨俱備、揮灑自如、酣暢淋漓

沈尹默 楷書《論顏帖》筆力勁挺,筋骨俱備、揮灑自如、酣暢淋漓

沈尹默 楷書《論顏帖》筆力勁挺,筋骨俱備、揮灑自如、酣暢淋漓

沈尹默 楷書《論顏帖》筆力勁挺,筋骨俱備、揮灑自如、酣暢淋漓

釋文:

唐太師顏真卿《不審》、《乞米》帖二,在蘇澥處。背縫有吏部尚書銓印,與安師文家《爭坐位帖》、《責峽州別駕帖》縫印一同。《爭坐位帖》是唐畿縣獄狀捶熟紙。韓退之以用生紙錄文為不敏也。生紙當是草上所用,內小字是於行間添注,不盡,又於行下空紙邊橫寫,與刻本不同。此帖在顏最為傑思。想其忠義憤發,頓挫鬱屈,意不在字,天真罄露,在於此書。石刻粗存梗概爾。餘少時臨一本,不復記所在。後二十年,寶文謝景溫尹京雲:大豪郭氏分,內一房欲此帖,至折八百千,眾乃許。取視之,縫有“元章戲筆”字印,中間筆氣甚有如餘書者,面喻之。乃雲:“家世收久,不以公言為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