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晨寶馬調整合資股比,祁玉民賣主求榮?

在華晨寶馬15年的發展進程中,華晨背靠寶馬這棵大樹卻依舊沒能將自主品牌這塊業務提升起來。如今寶馬公司在華晨寶馬中的股份可能進一步加大,華晨自主品牌未來又將如何自處?

10月11日據外媒報道,德國最大金融新聞平臺Finanzen刊發的德國寶馬最新官方公告顯示:德國寶馬計劃增加其在華晨寶馬中的股份比例,從50%提高到75%。公司已與華晨汽車簽署協議,將斥資約36億歐元從對方手中收購25%股份。作為協議的一部分,華晨寶馬的合同期限在2028年到期之後將延長到2040年。

華晨寶馬調整合資股比,祁玉民賣主求榮?

而10月11日正好是華晨寶馬成立15週年的紀念日,據悉在今天舉行的華晨寶馬15週年慶典儀式上,一系列深化合資合作的協議也將正式簽署,其中可能包括合資股比的調整。而在正式消息公佈之前,港股華晨中國現已於今天停牌。

但是在今天華晨寶馬成立15週年的慶典上,寶馬和華晨僅簽署了一份新協議,協議對外公佈的內容主要提及股東雙方將延長華晨寶馬的合資協議至2040年,外界所關注的股比變動情況,並沒有公佈。

今天華晨汽車集團董事長祁玉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開放股比是一件好事,會倒逼自主品牌自主前進,我們不能躺在合資品牌的功勞簿上沾沾自喜,必須努力尋找自己的出路。” 但對於雙方具體的股比分配時,祁玉民表示:“我還不能透露,該說的可以說,不該說的還不能說。”

華晨寶馬調整合資股比,祁玉民賣主求榮?

其實早在今年7月,德國《經理人雜誌》就稱德國寶馬將增持華晨寶馬股份至75%,消息公佈後華晨中國的股價應聲大幅下跌,盤中跌幅一度達到19.71%,創2008年10月以來最大盤中跌幅。此後祁玉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否認股比提升,稱這是“瞎扯”,並表示:“國家政策細則都沒有出臺,怎麼會有具體股比”。而德國寶馬方面也很快做出否定回應。

從寶馬合資股比提升消息致華晨中國股價大幅下跌背後可以看出華晨中國對於其合資品牌的依賴程度,而這與華晨自主品牌長期以來的經營狀況有著直接關係。

據華晨中國2017年的財報顯示,去年華晨寶馬的盈利為104.8億元,以華晨和寶馬各50%的佔比來算,華晨寶馬對於華晨中國的貢獻為52.4億元。然而,去年華晨中國的淨利潤為43.76億元。也就是說,如果沒有華晨寶馬的貢獻,華晨中國還虧損8.6億元。假設一旦寶馬提高股份,那麼華晨中國分得的利潤將變得更少。

華晨寶馬調整合資股比,祁玉民賣主求榮?

有分析人士表示,一旦乘用車股比限制放開,外資分分鐘都想圖謀轉換角色賺取更高的利潤。所以華晨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利用這幾年的時間,充分發展自主品牌,積累自己的核心技術競爭力。一旦錯過了這幾年的黃金髮展週期,市場留給華晨的空間和時間已經不多。

之前有著華晨寶馬大幅利潤輸入的華晨,其自主品牌依舊沒有發展起來。那麼隨著之後德國寶馬合資股比的提升其分得利潤將減少的情況下,華晨自主品牌的這塊業務又將如何自處?

目前,華晨自主有中華、華碩和金盃三個品牌,但銷量上均不樂觀,存在被市場邊緣化的風險。去年12月底華晨抱上雷諾“大腿”,華碩和金盃將會納入合資企業,在同一平臺與合資車共同開發,對此祁玉民表示:“我認為在一個平臺上來發展自主品牌,比我們過去那種模式,在合資企業賺幾個錢,我們拿著錢再發展自主,有多快好省得多。我們的目的是要發展自主,怎麼發展是方式方法問題,不要用方式方法去推翻一個目的”。

華晨寶馬調整合資股比,祁玉民賣主求榮?

那麼看來似乎中華品牌還未找到出路,今年華晨聯合寶馬歷時5年、耗資36億打造的M8X平臺終於有了第一款車型:中華V7,但自6月29日上市後表現並不理想, 8月份中華V7的銷量僅為1520輛,對於其“中國寶馬”、“擁有寶馬發動機”等噱頭,消費並未買單。未來中華品牌的出路又將在哪裡?

所幸這項股權調整將在2022年完成,那也是中國政府承諾的汽車開放5年過渡期結束的年份。屆時,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及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都將取消,中國汽車行業將實現高程度的開放。而這將是華晨加快自主研發,尋求更多突破的最後時機。

文: 劉長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