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震一時的ofo,現今該何去何從?

曾幾何時,我們騎著小黃車,一排排的車子好拉風的,在城市中構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我們嫌棄它,嫌棄它投放得太少,老遠才能看見一輛;我們喜歡它,喜歡它的方便,5毛錢可以騎半小時。

名震一時的ofo,現今該何去何從?

當然,最開始喜歡“小黃車”,不僅是因為顏色的靚麗,還有明星代言,那時候還是比較喜歡鹿晗的。但是,人都是善變的嘛!

名震一時的ofo,現今該何去何從?

不怕你們笑話,小編就是“小黃車”出來之後,在大學室友的幫助下,人生中第一次學會了騎自行車!可以說是對“小黃車”有著特殊的情結了。

其實不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學習中,我們很多時候要去短距離地方辦一些事情。想想要不打個車吧!但是有起步價,感覺不太值;走路吧!又覺得太遠。共享單車確實方便了我們的出行。

但從它們“誕生”之日起,弊端就是存在的。

比如有人說ofo車的質量不是很好,很容易就摔壞;最開始每輛車的密碼不是隨機的,而是固定的,只要你記住了這車的密碼你就不用再掃了;還有的人把車據為己有,騎回自家小區,更過分的是,上鎖了!這上鎖了,還是共享單車嗎?

名震一時的ofo,現今該何去何從?

再比如說二維碼沒有保護,掃出來的不知道是哪個“秘密組織”;也沒有限制小學生騎行,,萬一出了事故該如何解決?反正就是一系列的問題都顯露出來了,但卻沒有實質性的改進。

除了使勁地投放,各個商圈、學校、繁華地段,都能看到“小黃車”的身影。連海外也“不放過”。

曾經紅極一時的ofo,進入2018年之後,我們關注它的不再是融資,也不再是投放。

而是收購!缺錢!

9月份快結束了,ofo還活著,但是我們對它並不抱有樂觀情緒

海外業務回撤、訴訟、押金難退等負面消息一直影響著ofo,它的業績也一天不如一天。我們隨處可見的周圍被亂停亂放的ofo,確實,嫌它太多,嫌它難騎,嫌它質量不好。

名震一時的ofo,現今該何去何從?

當初摩拜以27億美元賣身美團後,其實戴威的報價已經從40億美元降到了25億美元。但是,好似滴滴想抄底,一直在壓低價格。如今,資本市場對ofo的估值已經降到了10億美元,或許還會更低。

目前,戴威已經沒有太多的時間可以等待,但是投資方滴滴卻是格外地“有耐心”,應該是要打一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吧!

名震一時的ofo,現今該何去何從?

最近,ofo北京總部“人去樓空”的消息傳的是沸沸揚揚。原先有四層辦公樓,如今只剩下兩層,大樓保安也說頻頻看見有人來催賬,還鬧到報警的地步。

儘管公司說是因為租期到了,所以搬家了,但我們還是認為是裁員了,畢竟每天戴工牌喝咖啡的員工少了三分之一。

創業很難,一舉成功的沒幾個,過程總是艱辛的,但如果過了這個“坎兒”,前方就會一片光明。或許ofo也在等待這樣的機會。但滴滴的高姿態,更多的像是在乘人之危。

名震一時的ofo,現今該何去何從?

我們可以看到,摩拜有美團撐腰,哈羅背後有阿里護著,那ofo呢?它什麼也沒有。有的人說,市場上有這兩種共享單車就可以了,我們不需要太多,畢竟,即便是自行車,停車點也很礙事。

名震一時的ofo,現今該何去何從?

最開始就有謠言說是ofo歸於滴滴,那時候的ofo還很“心高氣傲”,說:“終局?還早。”現在可能真的是焦頭爛額了吧!畢竟業績一天天下滑,滴滴真的“不人道”,它似乎真的在伺機抄底。

所以,對於ofo來說,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有“大佬”願意收購,共同發展,畢竟“孤掌難鳴”,現在這個時代,合作才會共贏。年輕的共享單車看來真的只是巨頭們的遊戲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