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找工作

90%的人都以为“求职”就是找工作,那就大错特错了。从本质上讲,大学生“求职”是要找工作,但绝不仅仅只是“找工作”。很多人在毕业前后拿着简历到处撒网,那不叫“求职”,只是碰运气。

求职≠找工作

“找工作”就是用人单位需要有人做某一项工作,给出XX待遇,问“谁要来干?”而你恰好就去了。工作是对方给你的,你被动地等待对方赏你一个饭碗。

“求职”就是你考虑清楚个人发展到现阶段,需要一个XX样的职业类型或者说是职业机会,你要主动去找到这样一个机会。“求职”是你自己掌握主动权的,“找工作”是用人单位掌握主动权的。这就是两者的重大差别。

因此说,“求职”是一个重大的人生决策,绝不是因为没有工作、没有饭吃而被动甚至是被迫解决当前生存问题的一种方法。大学生或者职场新人“求职”一定要做长线考虑,要有清晰的关于职业、关于行业、关于企业、关于职位的认识,基于这些考虑自己未来的职业,并基于未来职业目标再开始找工作。你是在找寻一个事业方向,而不仅仅是找一份可以勉强糊口的工作。

但是,很多求职者在实际生活中并没有这样做,他们在“求职”前没有通盘想好自己的规划,迫于就业压力着急把自己“卖”出去,最后就变成“贱卖”了。这样你从事的工作、所处的职位、所在的企业、企业所在的行业就都有可能都不如人意。即便以后你跳槽了,现在的经验也不具备竞争力,这段经历写在简历里既不能给你带来加分,也很难去帮你赢得一份高起点的未来。所以,“求职”和职业生涯要放在一起考虑。

这是不是说万一你毕业时第一份工作找得不理想,或者你到毕业时还没想清楚自己应该怎样“求职”,只是被动地得到了一个“饭碗”,那你就“完蛋”了呢?当然不是。

“求职”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绝不是一次定位就可以定终身的,你可以在“求职”过程中不断调整和优化目标,直到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案。

有些大学生求职者想进一家500强或者Top10的互联网公司,但是自己的学校非名校、专业也不对口,不能直接进入这样的知名公司。那就可以采取“曲线救国”的方法。多实习,多经历,多提升,你可以一步步从小公司做起、先去10个人、几十个人的公司去实习,然后跳到中型公司,到大四跳到相对知名一点的公司(至少是大家都听过名字的公司)。这样有名企背景做背书,你在毕业前后想找到一个大公司的offer就会变得容易很多。

同样,即便有些大学生在毕业当时并没有拿到很好的offer,也可以像这样谋求跳跃式发展。你可以在工作中像海绵一样积累,锻炼提升能力,一年后跳到中型公司更高级一点的职位,在工作中积累可以跳槽更高的筹码;之后再去更大型的公司,直至心仪的公司(拿到心仪的职位)。

有时,这个过程可能需要经历2-3份工作,也可能需要2-3年或者更长时间。不管怎样,求职者们一定要早早树立明确的求职目标,并向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掌握“求职”的主动权。

其实,无论你是刚刚迈入职场的应届生,还是30岁左右正被一份你不喜欢的工作“套牢”的职场人,这个方法都同样适用。现在就是你进行求职规划的最好时机,任何时候开始你的规划都不晚。“种树的最好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最后,我把俞敏洪曾说过的一段非常励志的话送给大家,“不管你现在的生命是怎样的,一定要有水的精神。像水一样不断地积蓄自己的力量,不断地冲破障碍。当你发现时机不到的时候,把自己的厚度给积累起来。当有一天时机来临的时候,你就能够奔腾入海,成就自己的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