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民营企业合作大会 “营口论剑”——民营经济,如何激活创新力?

全国民营企业合作大会 “营口论剑”——民营经济,如何激活创新力?

10月11日、12日两天,由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辽宁省工商局和营口市政府联合主办的2018全国民营企业合作大会在营口召开,600多位中国民营企业家和经济界专家“营口论剑”,助力东北振兴,共同探讨中国民营经济未来。

全国民营企业合作大会 “营口论剑”——民营经济,如何激活创新力?

营口是东北最早对外开埠的百年港城,作为“一带一路”上欧亚中转港城市,民营经济发展活跃,国际大港和自贸区的对外开放“双引擎”优势,对于吸引民营企业投资,牵动东北振兴的巨大潜力,引起与会民营企业家和专家的关注。与会者表示,此次大会,可以看作是中国民营经济新航程从一座百年港城扬帆起航。

在大会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就中国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发展环境进行了深入研讨。

央企是‘抱’着的,国企是‘背’着的,我们民企就是在后面‘跟’着的。”几年前,借用父母对3个孩子的不同态度,辽宁一位本地大型民营企业老总曾如此形容民企的尴尬。

但现在,情况已经有了明显的好转。辽宁提出,打造民营经济的环境高地,要努力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店小二”,企业需要什么,有关部门就要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和支持。

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辽阳市,视察了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公司以及辽宁忠旺集团。在忠旺集团,习近平强调,党中央历来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出台一系列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改革举措,民营企业要坚定信心。

这段话无疑传递了一个强烈信号,我们党在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上的观点是明确的、一贯的,而且是不断深化的。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应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

习近平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出了许多实招:民营企业要进一步弘扬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抓住主业,心无旁骛,力争做出更多的一流产品,发展一流的产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作出新的贡献。

专家指出,文景之治给国家带来富强,社会带来安定,人民安居乐业。文景之治虽然过去2000多年了,但重温这段历史,我们从中会得到很多的启发。文景之治到底为谁治?一句话概括就是“为国为民”。文景之治到底治什么?简单来说,就是贵栗积贮,孕育盛事。

在国家持续打出政策“组合拳”力挺的背景下,中国民营经济正在逐渐回温。数据显示,民营企业用近40%的资源,创造了中国60%以上的GDP,缴纳了50%以上的税收,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黑、吉、辽三省民营经济占GDP比重均超过50%。根据规划,到2020年,辽宁省民营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要达到70%。民营经济无疑就是当前中国发展中最重要的“栗”。

业内人士认为,民营企业正在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对于国企比重偏高、民企发展活力不足的东北老工业基地而言,发展民营经济将成为振兴东北的重要力量。

翻开十九大报告列出的“改革清单”可以看到,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等赫然在列。不难预料,随着相关政策措施逐一落实,民营企业将进一步得到“松绑”,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去年的世界500强,深圳以6家民营企业上榜的数字,超越北京、上海、香港、台北,成为我国世界500强中民企最多的城市,也被誉为“中国民营经济第一城”。

平安、腾讯、华为、正威、比亚迪……一个个产业巨头在深圳本土诞生茁壮;大疆、华大基因、光启、优比选……一个个细分行业的领跑者在深圳创业创富。

平安集团在世界500强的中国民企中排名第一,华为第二、正威国际第三。也就是说,中国最大的三家民营企业,全部诞生于深圳。

作为创新之都,深圳是我国科技创新成果、科技创新人才和创新性企业最集中的城市之一。这其中,深圳的民营企业功不可没。据统计,深圳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80%以上是民营企业,科技型民营企业3万多家,上市民营企业超过300家。一批批卓越、领军型民营企业,在推动深圳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

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全球经济版图中的“超新星”和“后发力量”。

作为一个年轻的城市,深圳靠什么取得如此大的经济成就呢?答案是把握住了当今全球的两大潮流——金融与科技。最近10年,全球经济的动力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产业增长乏力,唯有科技与金融欣欣向荣,看最近几年的财富500强名单,这种洗牌效应非常明显,新兴的科技与金融企业爆发式增长,而能源、重工、传统制造业企业的名次则屡屡下滑。

全国民营企业合作大会 “营口论剑”——民营经济,如何激活创新力?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马正其发表主旨演讲

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生物科技、新金融,这四个关乎中国经济未来的核弹级产业,都能在深圳找到闪亮的坐标——华为、腾讯、华大基因、平安集团,“新四大金刚”可谓呼之欲出,他们将在各自领域带领中国经济走向世界。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若干年后还有望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经济体,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已成为一个经济强国,因为我们还没有发展出一些世界级的产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中也仍然处在中低端,中国经济要具备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就必须拥有强大的民族产业。

长期以来,创新驱动发展能力不高和“工匠精神”缺失已经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短板。如何激活民营企业投资发展的动力和信心,找准发展的出路,关键在于找到痛点,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塑新时代“工匠精神”

新时代下,民营企业应把握发展实体经济的坚实基础、扩大内需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对未来作出精准的预判,把握融合之道,激活创新发展的加速器。

一方面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把创新元素渗透到民营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积极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信息化与实体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以技术的群体性突破支撑引领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加大对企业研发投入力度,推动互联网、大数据和智能化技术与实体经济的研发、生产、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的深度融合。

另一方面,重塑时代“工匠精神”。在培育制造业高端人才和“工匠精神”过程中,建立健全各种配套制度体系的同时,注重正式制度如法律、制度、契约的保障激励作用与日常行为规范、行事准则、企业文化和价值取向等非正式制度的引导有机结合。围绕“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

  此外,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提振民营企业家信心,完善政府守信践诺机制,维护政策的连贯性和确定性,增强政府的规范性和公信力。努力降低实体经济的制度性交易成本、生产要素成本、技术创新成本等,切实增加企业“减税降费”的获得感。深入推进金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金融产品的供给质量和效率,从根源上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参加本次民营企业合作大会的专家认为,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进入到转型升级的历史新阶段,同等重要的是要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落细、落实,让民营企业真正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切实打破行政垄断和市场垄断,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以“法无禁止即可入”为原则,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破解转型的“火山”,提升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能力。破除融资的“高山”,降低实体经济成本。让“有恒产者有恒心”。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的要求,细化政策措施,制定、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提高政府为民营企业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全国民营企业合作大会 “营口论剑”——民营经济,如何激活创新力?


稿源:营口市委宣传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