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解读|为何众多省份推迟新高考

详细解读|为何众多省份推迟新高考

高考改革关系千家万户、国计民生。改革何时进行、怎么改?牵动着每一位考生和家长的心弦!

改革延迟?

近日,多方消息称,部分省份的高考改革已经确定推迟实行。原定2018年秋季学期开始启动新高考改革的第三批试点省份,已从18个锐减至8个,这也就意味着原本今年新高一生参与第一届新高考,现在首次尝试的群体可能变成了初三生。

根据已公布的方案,2018年秋季学期起,原定共18个省市(江苏、河北、重庆、辽宁、安徽、福建、湖南、湖北、广东,河南、四川、山西、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江西、贵州、西藏)将成为新高考改革的第三批试点省份,实行新高考改革,不再实行文理分科,考试科目变为3+3(6选3)。

详细解读|为何众多省份推迟新高考

10多省份推迟新高考改革

今年秋季新高一学生已开学多日,关于实施新高考改革所应该有的工作布置,在一些省份正在变得静悄悄。近日多方消息传出河南、四川、山西、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江西、贵州、西藏9省目前已明确推迟一年实施新高考改革。

随后,9月11日,安徽日报消息称安徽省教育厅决定2018年暂不启动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并报教育部,教育部认真研究后同意。安徽2018年秋季入学高一新生高考仍按原办法进行教育教学。

河南某地家长在“百姓呼声”上提问:“今年新入学的高一新生,将来的高考改革不?有没有啥最新消息?”

受理的洛阳市教育局回复称:按有关要求,今年高一新生在高一年级不分文理,明年进入高二后再分文理。我省明年进入新高考,即2019年高一新生参加新高考。


详细解读|为何众多省份推迟新高考

除此之外,四川部分高中校长、家长和一线教师等透露,四川高考改革也将延迟。今年新高一的教材和教学模式没有改变,没有要改革的动向。具但体官方部门还没有通知。


详细解读|为何众多省份推迟新高考

黑龙江省部分家长反映,哈十三中家长接到学校通知要求,报到当日要求填写文理倾向调查表,初步按照文理倾向分班,到高二时可以再调整一次。除了哈十三中外,阿城一中等,不少高中在学生高一的时候甚至直接分为文科班和理科班。

至此,原定于从2018年秋季入学新高一入学开始实施新高考改革的18个省市中,因阻力较大,只有江苏、河北、重庆、辽宁、福建、湖南、湖北以及广东8个省市按原计划启动了新高考改革

关于多省相继延迟启动新高考改革,网友纷纷有话说:

@大爱无疆:我认为各地推行新高考的进度应该按照实际情况,待各方面条件成熟后再推行,毕竟高考不是儿戏,作为对考生公平公正而言也应该慎重考虑!

@叶老弟:没准备好就大胆地说出来,再准备一年,如果做好了准备,就多向外界公布下方向和策略,也让小白鼠们安心下,不希望孩子成为改革的试验品!

@春暖花开:没有一蹴而就的改革,关于教育公平的高考改革确实应该慎之又慎!

@吴婷燕:人们宁愿维持现状,是有多恐惧不熟悉的事物,不管从哪届开始,变革的阵痛总要开始,推迟只是一种回避,反而不利于学校积累有效的教学方法。

@风向标:新高考本意是好,但是相应配套远远还不够。

@花开花落:我们19届怎么搞?暂停一年我看也解决不了教育资源不充足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新高考就存在不公平的情况!希望多停几年,待条件成熟后实施,不要在政策上坑了孩子就好。

新高考改革的阻力着实不小,按时推行新高考方案的不足半数,这是怎么回事呢?


推测新高考延迟的原因

1.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教育发展水平也各不相同,新高考改革的推进,必须要考虑区域差异的问题。

部分省市准备不足,所在地区学校的软硬件设施尚未允许,没有做好迎接新高考的准备,比如说改革以后某些科目可能会出现师资、教室场地不足的情况。此前,中国教育学会潘玉芹博士表示,软硬件设施不完善是阻碍学校进行新高考改革时面临的最大问题。

2.上海、浙江等改革前线的省市均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他省份不想“重蹈覆辙”,所以采取暂时观望的态度。

问题:浙江、上海的试点新高考改革出现的问题还尚待解决,新高考改革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刚刚参加了2018新高考的浙江、上海考生表示,学校采用“定二走一”的“小走班”模式,即先将有两个科目选择一致的学生放到一个固定的班里,只用对1个科目走班,而物理作为学霸集中区,是许多学生逃避的科目。

学生在选科时往往是选择自己成绩比较好的科目。而“6选3”自主选科,让学霸们可以扬长避短,选择自己最有优势的三个科目,但是对于学习中等偏下的人来说,这就相当于“强者更强”,在学习中感觉更加吃力。

3.高考改革摁下暂停键,是对全国中小学生的一种教育保护

“编外教育参谋”在《全国高考改革为何摁下暂停键》一文中说,高考改革摁下暂停键,是对全国中小学生的一种教育保护,同时也是对全国教育界所有学段提出警告,包括大学。如果连续两年在浙江新高考模式得到大学的认可,为何其他地区无法效仿?这其中原因耐人寻味。

高考改革摁下暂停键的原因是什么?“编外教育参谋”认为,综合素质评价没有一个相对合理的方案,高考公平是整个社会公平基石的核心地带,如果综合素质评价撼动了高考公平,带来的问题是教育系统无法解决。

至于出现这种情况,并不是说高考改革会中止。而是暂停,高考改革还会大面积启动的。

详细解读|为何众多省份推迟新高考

新高考下,选考科目实行

“6选3”,学生根据自己特长、偏好等分别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6门科目中选出3门作为选考科目,其余作为学考科目,选考成绩采用“等级赋分”的方式获得。

在选考前,大家一致推测物理将成为热门选考科目,理由是对报志愿有益处,因为大部分比较好的大学专业都设置了选考科目的要求。以浙江的数据为例:

详细解读|为何众多省份推迟新高考

从结果上看,物理是绝对优势,化学地理其次,历史再次,然后是其他学科。看到了这些数据,一些老师和家长就纷纷开始选了,绝对一定要选一个未来报专业选择多的科目,这样“优势大”!甚至有人得出了,高考改革后,学不好物理就考不上好大学的结论。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2017年高考,浙江省透露了省内选科报考的数据,结果让人惊讶。

详细解读|为何众多省份推迟新高考

所有科目中,当属“优势最大”的物理还有比较新颖的技术选的人最少,难道孩子、家长和老师们“傻”吗?这么好的物理为啥不选?那么多专业可以报考为啥不选?

这是因为,经过前几轮的等级赋分后,“物理”因为同场竞技考生总体水平高而变成了一门难度高,且不容易得到高赋分的科目,成为了很多考生“后悔选”、甚至“不敢选”的科目。

因为难度高、赋分低的原因也有不少学生选择“避难就易“。金华某高三考生坦言,尽管自己的物理成绩不赖,但在高二报名时还是临时把物理改成了地理,其中一个因素就是害怕赋分后得不到高分。

“选不选物理”最近也成了不少高一学生和家长们比较头疼的难题,有些家长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了这样一份物理学科“博弈“图。

选:

优势:通过三位一体,有机会进一流大学。

劣势:拉低总分,在2000多名竞赛生的压力下,基本只能当个分母,拿个80多分就很不错了。

不选

优势:总分高,可以选二流大学的好专业。

劣势:基本没有机会进一流大学。

还有高一家长认为选择物理需要抱着“赌一把”的勇气:

“怎么选择科目越来越让人纠结,物理应该是相对最难的一门科目,当选考物理的人数下滑(这意味着分母越来越小,在新高考等级赋分制度下,也就意味着要拿物理最高分越来越难),除了物理竞赛生和那些高智商的孩子,要坚定选考物理真的需要有赌一把的心态了。”

详细解读|为何众多省份推迟新高考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和最高分擦肩而过的考生证实了这一点:

比如,镇海中学的学霸们在高考前十名中,占了5席!唯一遗憾的,是缺了一位最高分。学校一位老师说,这次考了全省第7名的学生,成绩一直非常好,“我觉得这次他这次没有发挥好,主要是语文成绩,只有116分,他平时的语文成绩肯定不止这个水平。”

而让大家更加坚定这个观点的,是斩获2017年浙江新高考最高分的王雷捷的成绩单——

语文132

数学147

外语144

物理100

化学100

生物100

他的语文成绩震惊了大家——132分!

这是2012年以来浙江高考状元中语文的最高分。而恰恰是语文的高分,使他在浙江的学霸堆里脱颖而出。

王雷捷的母亲虽然学历不高,却是个爱读书的人。他上面还有一个姐姐,现在浙大读研究生。在他的记忆里,母亲织布之余就爱看书。

这姐弟俩从小是书虫,“只要学校老师推荐什么书,妈妈一定会给我去买来。”王雷捷的童年就这样在书香中度过。

对王雷捷来说,阅读是紧张学习生活的调剂。会在自己的抽屉里放本书,做题累了倦了,就看一下。睡前读书习惯也从未改过,虽然只有晚自习到熄灯的半小时,也会抓紧时间读一点。

王雷捷是个写作高手,是浙江省作文大赛的一等奖得主。在语文学科占有绝对优势。 

如果高考状元的阅读习惯影响了成绩只是特例,那么,综合整个浙江考生的成绩单,你就会发现:

1、新高考下的分数呈现出扁平化特点,也就是说,考生之间的成绩挨得很近,同分的情况非常普遍。

2、得语文者得天下的趋势显现出来了。最明显的现象是:低段位拼选考,高段位拼数学,但语文决定了巅峰。

其实,得语文者得天下的说法,我们河南的家长也不陌生,但是真正要落实起来,却并不简单。因为语文成绩的好与坏,与孩子的阅读习惯息息相关。而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

高考改革方案确定:外语科目实行一年两考,一考两用,卷面满分均150分。每个考生都有两次考试机会。每次考试都兼具学考和高考两个功用,两次考试的学考等级和计入高考的卷面得分均由学生选择一次使用。

在高考改革方案确定之前,网上有针对英语各种谣传:

“英语将正式退出高考”“英语分降,语文分增”“降低英语学科分数在高考招生中的权重,考试分值由150分降低到100分”等,总的思路都是,英语的重要性将会减弱。

然而,现在,多位高中老师有了共同的说法,“学好英语是王道,英语好的学生,在新高考中有优势。”“英语卷面成绩是150分,七门选考科目的满分分别都是100分,由此可见,在新高考改革方案中,并没有削弱英语学科,正相反,还进一步巩固了其和语文、数学三足鼎立的重要地位。”

详细解读|为何众多省份推迟新高考

很多家长看到二本三本合并录取,就觉得合并后二本提档分数线降低,上二本岂不是更容易了!王老师查阅了今年进行合并批次录取改革的省份,发现由于试题难易程度、招生计划投放等因素影响,今年进行新合并录取政策的几个省份,并未出现预期的二本提档线普遍下降的状况,有的省更是不降反升。

以辽宁为例,2016年辽宁省文史类第二批次投档线比2015年降低了43分,但比2015年第三批次提高22分。2016年理工类第二批次投档线比2015年降低46分,但比第三批次提高了28分。

一些学校表示,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合并批次招生扩大了生源规模,一些受欢迎的学校、专业的录取分数线甚至可能会上升。

实际上,对考生和家长来说,二三本合并后,他们需要选择的范围更大了。同时,为了相对准确地判断一所学校的质量,他们需要查阅的信息更多了。

“有的学校在某些地区是二本招生,在另外一些地区是三本招生,这让人很难抉择。”家长反映,有时,他们干脆用“简单粗暴”的标准去判断一所学校是不是从三本升上二本——学费1.2万元左右的就是原来的三本,而学费在5000元左右的就是普通二本。

批次合并改革不仅对考生和家长辨识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挑战,要求他们炼就“火眼金睛”,同时还对考试院的投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高考改革任重而道远


变革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新高考改革依然“任重而道远”。

我国高考改革是以“先行先试”的方式推进,在实施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以进一步完善方案,并调整改革进度,协调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安徽等省根据上海、浙江等地新高考改革的实施情况,结合本省实际情况调整改革时间,或许是务实和负责任的选择。如果不顾一切盲目启动改革,最终受害的还是广大学生,虽说新高考早晚要实施,但是等方案更成熟、各方面条件都准备好后再进行改革才是对广大学子负责。

在今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记者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对于各省份新高考改革的进程情况表示,对于新高考改革方案,要采取实事求是的基本态度,不凑数,条件达到了就批准启动,条件达不到就创造条件,达到了再上。

宏途排课易将继续新高考最新动向,助力新高考。

详细解读|为何众多省份推迟新高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