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爲什麼會缺鈣?補什麼鈣能讓作物吸收快,你知道嗎?

近年來,果蔬作物因缺鈣引起的生理性問題越來越普遍,一些大田作物及果樹缺鈣的形態症狀與鈣素營養診斷指標如下:小稻 植株矮化,組織老化,心葉乾枯。定型的心葉前端及葉緣枯黃,老葉仍保持綠色,但葉形彎卷,結實少,秕穀多。根少而短,新根尖端變褐色壞死。

作物為什麼會缺鈣?補什麼鈣能讓作物吸收快,你知道嗎?

小麥 植株矮或簇生狀,根系短,分枝很多,根尖分泌粘液似球狀粘附在根尖。葉片常出現缺綠,幼葉往往不能展開。

大麥 前期生長正常,拔節期出現心葉凋萎枯死,根極少分枝,老根短,新根不能生長。

玉米 植株矮,新葉生長受阻,新葉尖端幾乎完全失綠,分泌透明膠汁,使相近幼葉尖端膠粘在一起不能伸長。心葉不能伸長,萎縮黃化,老葉的葉緣呈白色透明鋸齒狀不規則破裂。根少而短,老根多棕褐色。

棉花 頂芽生長受阻,生長點呈彎鉤狀。節間縮短,葉片向下彎卷,老葉提前脫落,植株矮,果枝少,結鈴少。根少色褐,主根基部出現胼胝狀組織。

油菜 老葉枯黃,新葉凋萎。

豌豆 葉片中脈周圍發生紅色斑點,後擴展至支脈周圍和葉邊緣,全葉乾燥捲縮,葉片基部最早褪色,葉片色由淡綠轉為黃色。根尖死亡,幼葉及花梗枯萎,卷鬚萎縮。

花生 第一片真葉出現畸形,老葉邊緣和葉面有不規則白色小斑點,葉柄變弱,植株生長緩慢,根細弱,莢果空秕。

甘蔗 生長緩慢,幼葉柔弱不能伸長,生長點很快死亡,老葉初綠並有棕紅色斑點,繼而斑點間出現枯腐,逐漸擴展至整葉枯腐。

蘋果 根尖停止生長,附近又長出許多幼根,枯死後又在上邊長出,使根系變短,但又似膨大狀。幼苗長不到30釐米高就形成封頂芽,葉片減少。成齡樹新生小枝的嫩葉先褪色並出現壞死斑,葉緣、葉尖有時向下捲曲,老葉組織枯死,果實發生痘斑病。

作物為什麼會缺鈣?補什麼鈣能讓作物吸收快,你知道嗎?

葡萄 葉淡綠色,幼葉脈間和邊緣褪綠,脈間有灰褐色斑點,邊緣接著出現針頭大小的壞死斑,莖蔓先端枯死。

桃 新根生長1.5~7.5釐米從根尖向後枯死,上部又長出新根,使根系短而密,有些膨大、彎曲。嫩葉沿中脈及葉尖產生紅棕色或深褐色壞死區,壞死區擴大後,枝條基部及頂端開始落葉,更嚴重時枝條尖端及嫩葉似火燒狀,小枝死亡。

此外,西瓜、黃瓜缺鈣時頂部生長點腐爛或壞死。對農業生產造成極大的影響。

作物為什麼會缺鈣?補什麼鈣能讓作物吸收快,你知道嗎?

造成作物缺鈣現象越發嚴重的主要原因有一下幾個方面:

一是隨著經濟作物種植面積的擴大,作物對鈣的需求量提高了。例如,果蔬類作物的平均需鈣量一般是小麥的5倍左右,其吸收鈣的數量超過了磷的需要量,部分作物甚至超過了需氮量,躍居前三位。

二是長期重視氮磷鉀化肥而不重視補充鈣肥,土壤中有效鈣的含量下降了。

三是部分土壤因管理不當造成鈣的有效性下降,例如土壤酸化,致使鈣含量下降。四是施肥措施等不合理,也影響了鈣的吸收。

正確的補鈣方法是土壤施用鈣肥與葉面(果面)噴施鈣肥結合的方式。貝多豐糖醇螯合鈣,高純度,高濃縮,比普通的鈣吸收利用率高達40%以上,土壤施用和葉面(果面)噴施都可以

鈣是作物必需的營養元素,缺乏鈣營養會造成作物抗性下降、生長不良,嚴重者甚至出現一些特殊的生理問題,造成作物的產量與品質下降。因此,生產上必須給蔬菜尤其是瓜果類蔬菜和果樹補鈣。

作物為什麼會缺鈣?補什麼鈣能讓作物吸收快,你知道嗎?

葉面補充鈣肥也要注意合理的施肥時期,作物結果期對鈣的需求量非常大,是最關鍵的補鈣時期。因此,噴施鈣肥一定要從幼果期開始,連續噴施3~5次。由於鈣在植物體內的移動性非常差,葉面噴施鈣肥一定要注意噴施到果實上。生產中如果採用了套袋技術,一般的鈣肥無法達到補鈣的效果。

這種情況下,一定要選擇貝多豐糖醇螯合鈣。它採用了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螯合技術,鈣元素的吸收效率比普通鈣肥高,而且以糖醇結合的方式促進其他部位中的鈣向果實轉運,最大程度的解決果實缺鈣問題。大田3~5年的試驗也顯示,噴施貝多豐糖醇螯合鈣可以提高果實的硬度,延長儲藏期一週以上,更能提高果實中的Vc含量和含糖量等!

想了解更多植保知識,可關注我,有總結不到位的地方,還望大家不吝賜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