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欣:絕句結尾十六法(九)

夢欣:絕句結尾十六法(九)

夢欣:絕句結尾十六法(九)

夢欣 :絕句結尾十六法(九)

(9)直落急收,藏鋒留味

絕句創作,通常都有一定的規律,比如,取材宜小,情節宜少,語言善了,典必慎用,意必巧藏,韻深味長等。又比如,起句要高遠,承句要穩健,轉句要婉曲,合句無痕跡等。但這些都要依據具體情景靈活運用,不可千篇一律,拘泥一法。象起、承、轉、合這種結構,既可以分之四句,一一對應,也可以只用起、承、合,或只用起、轉、合,更有特殊情形只用起、承二個層面而已。試看金昌緒的《春怨》: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此詩的結構十分特別,起句開“打”,接下去的三句說明為什麼要“打”,是一、三句式。首句起,二三四句承,沒有了轉合。這種一、三句式以起句為中心,接著一氣而下,句句緊扣,不留空隙。明人評此詩“不惟語意之高妙而已,其句法圓緊,中間增一字不得,著一意不得,起結極斬絕,而中自紆緩,無餘法而有餘味。”(王元美《藝苑卮言》)“起結極斬絕”而中間又不留添插空間,這是本詩最大特色。其長處在於一氣貫之首尾,詩以氣勝。本詩的結尾方法稱為直落急收,斬絕立結。

直落急收,好比書法家揮灑草書,筆勢疾速,如驚蛇出洞,宿鳥投林,收筆時藏鋒隱勢,戛然而止。《春怨》的“不得到遼西”,果然有一種斬絕的效果,結的乾淨利落。但細加尋思,則意猶未盡。縱然鳥兒飛走了,美夢也續成了,恰如所願地在夢裡去到遼西,那又怎麼樣呢?夢醒時分還不照樣淚溼枕巾?這表明,詩人雖然斬絕立結,卻也在收筆中藏鋒留味,耐人咀嚼。

夢欣:絕句結尾十六法(九)

蘇頲的《汾上驚秋》也是一首直落急收而頗受詩評家稱譽的五絕。詩曰:

北風吹白雲,萬里渡河汾。

心緒逢搖落,秋聲不可聞。

詩人看到呼嘯而來的北風把天邊的白雲一下子刮到汾水和黃河的匯合處那邊去,周邊草木飄搖的蕭瑟響聲和心裡的失落心緒攪織在一起,結句“秋聲不可聞”斬絕而有倒抽一口涼氣的驚悚感。此詩急起急收,一氣而下,秋聲逼人之情躍然可現。故顧樂譽此詩是“大家氣格,五字中最難得如此。”(《唐人萬首絕句選》)

夢欣:絕句結尾十六法(九)

五言結句的直落急收,因其比七言少了一個音節,讀起來乾淨利索,容易辨別。七言多了一個音節,讀起來便舒緩一些。但斬決的筆意,還是比較明顯的。例如,李白《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此詩也是一氣急落而下,以一種充滿豪情的筆調利索收結。這與王翰《涼州詞》結句“古來征戰幾人回”、李涉《宿鶴林寺僧舍》結句“又得浮生半日閒”及宋人王令《送春》結句“不信東風喚不回”等都有言盡而情意未了但結得斬決之特色。

夢欣:絕句結尾十六法(九)

今人詩中用此結尾手法者也極為普遍。這裡隨便舉幾首說說。

湖南詩人熊鑑有一首《吊張志新》,其詩從張志新行刑前被劊子手割破喉嚨一事下筆,一氣流轉,如狂濤決堤,奪路而瀉,勢不可擋:

作假之徒怕說真,防川計拙枉勞神。

縱然割去常山舌,世上翻多罵賊人。

吊張志新而從劊子手無人性的惡行開罵,罵得痛快淋漓,還說開罵的決不只是我熊鑑一個人,結句的簡潔利索,就像法庭上的一紙判決,不容置疑。

夢欣:絕句結尾十六法(九)

汕頭詩人許習文有一首《修書寄母偶成》,行文風格也是一意圓轉,一氣呵成,結句極其簡潔:

木落秋風勁,波濤海上寒。

恐驚慈母淚,不敢報衣單。

首句從秋深氣象轉涼說起,而後急落直下,到結句悠然而止。句已結而情未了,不敢報遠非事情的善終而是一種暫時的平靜而已。作者以此暗喻出門求學及打工生涯的艱辛。這就是藏鋒留味。

夢欣:絕句結尾十六法(九)

湖北詩人丁潤如有一首《夏日偶成》,結構甚為特別,是三起一承之形式,承句也是合句,斬結利索。詩曰:

細雨收煩署,清風送晚涼。

街頭冰一碗,此樂勝羲皇。

有雨消署,有風送涼,有冰潤喉,三者交匯一起,頓成莫大快意,結句是快感的溢出,簡潔得就像一句口號。好在已先給人以夏日清涼之鋪墊,口號裡的情感還是滿實在的。

夢欣:絕句結尾十六法(九)

筆者《北海雜詠》之《火山岩海灘九首》絕句第四首,也是這種直落急收結尾手法的運用:

暮色蒼茫日影微,浪濤疲倦掩神威。

紅巖已醉遊人夢,人在夢中未肯歸。

夕陽逐漸收走刺眼的光線,海面波濤趁機趨於寧靜,火山岩海灘一派遲暮蒼茫、景色雄渾的景象,此時行走於紅巖上的遊人就像進入寂靜的夢境之中,閒逸而寧靜,結句便用一斬決而溢出快樂情感的句式收結,也當是“此樂勝羲皇”之類。

作者 | 夢欣 編輯 | 孫丹婷 圖片 | 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