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鉤沉——關鍵詞:愛爾蘭

“泰坦尼克”鉤沉——關鍵詞:愛爾蘭


當熟悉的風笛聲再次響起,船上的人們歡笑聲再次傳來

你是否還有勇氣與情懷

拿起這一張通向青春記憶裡最溫暖的票

奔赴泰坦尼克號上那一場生命與愛情的舞會

一艘承載著夢想、悲劇、情懷的巨輪,從萬里之遙的故鄉駛來,從106年厚重的歷史文化駛來,駛進東方,走近大明湖畔。

2018年10月6日—7日,由山東發展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海右文化、齊魯週刊社主辦的愛爾蘭踢踏舞劇《泰坦尼克》在山東會堂盛大來襲。近30位世界級藝術家用舞蹈和音樂全景式地再現1912年那艘大船上的小社會,帶你重新認識泰坦尼克——

不只是“You jump I jump”的愛情誓言,不只是海洋之星的傳說,而是一個大陸曾經的輝煌、一個國家永久的紀念,以及無數生命最後的動人悲歌。

它是一個絕妙的隱喻:它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精華,也是歐洲文明處於世界中心的最後輝煌,一個以為自己強大到永不沉沒的文明結晶,在航行四天後,在兩個小時內消失殆盡。

而這一艘貴族、富豪、貧民、苦力齊聚的巨輪,在兩個小時間所展現出的人性百態,無疑是當時整個文明社會的映射。

一艘巨輪,一場海難,一個“泰坦尼克”號成為了一個文化符號和藝術母題。

百年間,它幾乎成為一個不斷重演的事件、永無止境的循環。但這部被譽為“最賺取眼淚和掌聲”的舞劇大秀並不悲痛,相反它熱烈、激情、氣勢磅礴,充滿對生命和生活的讚美。

對於一場悲劇來說,最好的紀念不是痛哭,而是向災難證明我們的文明足夠堅強——1517條生命提醒著後人,沒有“不沉的方舟”:“世界上任何無法預料的事情都可能發生,要時刻警惕,思索人性,保持謙卑與憐憫。”

這個時代太不缺乏商業破爛,現實的迷失和心靈的疲憊滲透進每個靈魂,自逼厄的生活中當一日逃跑者,從一場舞劇尋到藝術的回聲、生命的真諦、精神的救贖,打撈起對愛最初的嚮往,也許才是這個時代贈予我們的“奢侈品”。

關鍵詞:愛爾蘭

光榮與夢想:

用踢踏舞復刻百年情懷


“泰坦尼克”鉤沉——關鍵詞:愛爾蘭

▲愛爾蘭精英舞者們用撼動心臟的腳步,跳出了一幅泰坦尼克號上的《清明上河圖》。



“有的國家可能用紀念碑來紀念逝者,但我們愛爾蘭更習慣用踢踏舞。”《泰坦尼克》舞劇像一位歷史老人也像一位遊吟詩人,講述了這艘世界上最著名的船隻從貝爾法斯特造船廠的誕生直到它在大西洋上沉沒的悲劇。

當空靈的愛爾蘭旋律在整個劇場迴盪,觀眾瞬間回到1912年的歐洲,那一段屬於默片、屬於歐洲文明的繁華時代。

貝爾法斯特,因沉船而聞名的浪漫土地

“有的國家可能用紀念碑來紀念逝者,但我們愛爾蘭更習慣用踢踏舞。”——編舞Raymond Sweeney

站在位於大西洋北端的愛爾蘭島,你會發現文化的魔力是如此悠長:

窮盡萬里的海洋蒼穹,如一曲遼遠的歌,與已居住了半輩子的原住民的安靜微笑輕輕唱和。它靜如處子,卻也動如脫兔,你看那大河之舞的激情、U2 的歌聲、咖啡與酒的醇濃酒氣、葉芝的詩句韻味……

貝爾法斯特曾是世界上最不平靜的城市之一,同時,又是一座產生舉世聞名浪漫故事的城市,浪漫源自諾亞方舟以來最著名的一艘船——泰坦尼克號。

在貝爾法斯特的港口,有著舉世聞名的造船業,當年造船工人們用了兩年時間,把一堆堆鋼樑和鉚釘變成了一個龐然大物—— 泰坦尼克號。每天清晨會有數千名當地居民走進這座造船廠上工,鐵錘敲打的叮噹聲迴盪在大街小巷。可以說,這座城市是與這艘巨輪一起成長的。

在當時,由貝爾法斯特的哈蘭德·沃爾夫船廠製造的泰坦尼克號是全世界最大的蒸汽客輪。它採用了當時最先進的技術,具備大量的安全特性和優秀的船員班底,號稱是“永不沉沒”的船,當這艘船下海時,整個愛爾蘭都在歡呼,為自己創造出了蒸汽時代最好的作品而驕傲——

這就是為什麼電影裡有如此多的愛爾蘭元素:音樂、舞蹈、人物,因為這艘船誕生於愛爾蘭,並載著國家夢想前進,雖然這一切都成為了大西洋底的殘骸。

皇家豪華郵輪“泰坦尼克”號處女航在1912年4月10日離開英格蘭進入法國,最後一批乘客的上客地點是在愛爾蘭科克郡的科夫港。現在科夫鎮上還保留著泰坦尼克號遇難前的原始建築、街道、碼頭。

這艘船主要用於歐洲和美國的航線,當時的乘客有世界上最有錢的人,也有幾百名愛爾蘭和歐洲其他地區的移民,他們嚮往能去美國過上新生活。

4月15日凌晨,“泰坦尼克”號在北大西洋同冰山相撞後沉沒。由於缺少足夠的救生艇,1517人葬身海底,成為人類歷史上和平年代中最大規模的海難之一。在當時的人們看來,它是“決不會沉沒的”,也正因此,它的沉沒令無數人唏噓震驚。

此後,媒體對遇難者的報道、人們對沉沒的各種猜想、《海洋法》的相關修改、對殘骸的打撈以及以此事件為題材的電影使得人們對其興趣經久不衰。

貝爾法斯特碼頭的紀念品商店裡,T恤上都驕傲地印著“泰坦尼克是愛爾蘭製造”的字樣,電影、圖書、歌曲、詩歌、旅遊業和收藏與泰坦尼克關聯的一切都成了世界熱門的生意賣點,泰坦尼克號被認為是繼“上帝”和“可口可樂”之外,世界上最為人所熟知的詞語。

歐洲人民熱愛這艘船的故事,因為它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精華,也是歐洲文明處於世界中心的最後輝煌,一個以為自己強大到永不沉沒的文明結晶,在航行四天後,在兩個小時內消失殆盡。

在卡梅隆的電影裡,頭等艙的旅客優先登上了救生艇,三等艙內,一位無路可逃的母親在海水漫入艙內前對自己的孩子讀著一個happy ending的童話故事。這位母親的原型是39歲的愛爾蘭寡婦瑪格麗特·賴斯,她和她的五個孩子無一生還。

在三等艙裡,一共有123名渴望前往新大陸重新生活的愛爾蘭乘客,只有44人生還。

“有的國家可能用紀念碑來紀念逝者,但我們愛爾蘭更習慣用踢踏舞。” “泰坦尼克號”編舞Raymond Sweeney這麼介紹道,“大家都看過電影《泰坦尼克》裡傑克帶著露絲在三等艙的桌上熱烈起舞,但也許沒看過這種舞蹈真實的震撼力。”

影片中傑克和露絲舞會上的那簡短的踢踏舞簡直讓人的少女心炸裂。傑克的落腳有力而深情,露絲穿著性感黑絲襪跳起歡快的踢踏舞,旋轉,落地,同笑容在那一刻迸發。伴隨鮮明的節拍,悠揚的風笛,愛爾蘭民族曲樂撥動著每個少女心絃…….這一小段踢踏舞又怎麼能盡興呢?

且不說在愛爾蘭的所有鄉鎮和城市,一場拿得出手的踢踏舞表演都是招待客人和點燃氣氛的最好方式。頂級的舞者甚至可以踢踏出凱爾特鼓特有的快速節拍,腳步快得能夠舞出一團殘影。在人們心中,就像瓷器、熊貓之於中國,踢踏舞已經能夠代表愛爾蘭這個國家。

正因為如此,《泰坦尼克》被編舞Raymond Sweeney創造為了一部不含一點雜質的,純粹的愛爾蘭踢踏舞劇,這個舞劇裡有大家所熟悉的愛情主線,但愛情並不是這個舞劇的全部野心。


“泰坦尼克”鉤沉——關鍵詞:愛爾蘭

▲由貝爾法斯特的哈蘭德·沃爾夫船廠製造的泰坦尼克號是當時全世界最大的蒸汽客輪。



一部舞劇的意義:愛爾蘭的歷史與遊吟

“《泰坦尼克》講的就是:我們曾經制造過世界上最大的船,我們現在創造出世界上最棒的舞。”——編舞Raymond Sweeney

“如果我的祖輩能夠看到這部劇,我想他會說,這是我們一代人的故事。”

《泰坦尼克》舞者、泰坦尼克製造者後代Michael Galvin回憶道,“他們當時耗費了兩年去造一艘船,所有人都覺得我們的城市會跟這艘大船一樣前程遠大。可是隨著這艘船的沉沒,我們的城市也沉默了一個世紀。今天我想用一種真誠的、屬於愛爾蘭的方式,喚醒我的家鄉。”

踢踏舞劇《泰坦尼克》另闢蹊徑,它採取了黑白紀錄片和踢踏舞相結合的雙解讀方式,用各種令人震驚的數據和細節真相,再現了1912年那艘大船上的小社會。

“泰坦尼克這艘首富、貴族、貧民、苦力齊聚的巨輪,在沉沒前兩個小時內展現出的人性百態讓人動容,這是很多不為人知的真相第一次集中公佈。”

舞劇的開場,就像一部紀錄片的開始,人們隨著眼前的黑白拷貝穿越時空,回到百年前,泰坦尼克號竣工和下水試航的歡樂場面。

頭等艙的貴族們流光溢彩的舞會

身穿制服的海員們氣宇軒昂的腳步

燒煤工們在火光下熱火朝天地工作

三等艙裡熱情洋溢的民間狂歡

戀人心靈相通、柔情蜜意的共舞

相比電影鏡頭對準甲板、船艙上的各色人等,舞劇則把視角進行了更全景式的掃描,甚至把這艘巨輪的勞動者——加煤工進行了形象化的藝術塑造。手中握著煤鏟,腳下是堅實的踢踏舞步,一剷煤一團熊熊的爐火,十位帥氣的舞者將勞動與藝術完美結合。

愛爾蘭精英舞者們用撼動心臟的腳步,跳出了一幅泰坦尼克號上的《清明上河圖》,除了可以讓觀眾屏住呼吸的幾十人集體踢踏舞,舞者們還用“鬥舞”的形式展現了泰坦尼克船上真實的階級衝突,當穿著工裝的燒煤工們與身穿制服的船員們正面交鋒時,觀眾的心臟也隨舞蹈的節奏而不可遏制地跳躍。

舞劇就像一位歷史老人也像一位遊吟詩人,冷靜客觀地講述了這艘世界上最著名的船隻從貝爾法斯特造船廠的誕生直到它在大西洋上沉沒的悲劇。

“我的祖國為這艘船傾盡全力,又因為這艘船傷痛了整整一個世紀,愛爾蘭值得一個盛大的紀念。”《泰坦尼克》在愛爾蘭巡演時首演即打破票房紀錄,無數觀眾在現場含著淚光歡呼與鼓掌,歐洲媒體不吝惜地給出了讚美:“《泰坦尼克》講的就是:我們曾經制造過世界上最大的船,我們現在創造出世界上最棒的舞!”

舞劇《泰坦尼克》的整個舞臺是簡潔與懷舊的,隔開不同篇章的是精心製作的黑白影像,就像1912年默片時代的老電影,只有樸素的畫面和配圖文字。

愛爾蘭風笛在現場被應用到了極致,音樂家們在老電影式的黑白畫面映照下,吹響和彈奏屬於愛爾蘭的樂器,當空靈的愛爾蘭旋律在整個劇場迴盪,觀眾瞬間回到1912年的歐洲,那一段屬於默片、屬於歐洲文明的繁華時代。

在熱烈的舞蹈間隙,伴隨音樂與影像文字也更深入地瞭解在愛情傳說以外的、泰坦尼克號的諸多細節——

“1909年造船師哈蘭德與威爾夫開始建造泰坦尼克號。建造這艘郵輪使用了15000名人工,耗時2年。

船上有249名男性勞工在泰坦尼克發動機艙工作,他們全身被煤灰覆蓋,因此得名“黑夥計”。

這艘船的工程設計師,托馬斯·安德魯快速計算,船預計在2小時內沉沒。

許多救生艇只被填滿了一半,他們被劃的離船體太遠,以至於其他乘客們不能夠到。

預計42%的二等艙乘客倖存,僅有25%三等艙乘客倖存。”

……

這也讓這一部舞劇在提供讓觀眾為之歡呼的狂熱表演之外,更富有了更多的意義——以一種更加真誠的姿態,讓每一個觀眾都真正地瞭解泰坦尼克,瞭解它前世的旅行,瞭解它真正留給後世的遺產。

百年後的今天,泰坦尼克號的故事也早已深深地刻入了貝爾法斯特市的歷史。

在當年建造泰塔尼克號的造船廠旁邊,建設了全球最大的泰坦尼克號博物館。博物館耗資1億英鎊,外形酷似四個船頭組成的翼展。這是一個稜角分明的銀色建築物,有些人覺得它更像是一座冰山而非設計者本想表現的巨輪船頭。

海底打撈上來的瓷器,在博物館的展架上竊竊低語:“原來生命比我們還脆弱。”

百年後,你肌膚無損地躺在這裡,看到什麼?講述什麼?又懂得了幾許?

或許,卡梅隆的那串價值連城的“海洋之心”永遠沉入了海底,但這個博物館的建立實在是警示人類從征服自然的狂妄自負中清醒。



“泰坦尼克”鉤沉——關鍵詞:愛爾蘭


世界上最會跳舞的人全來了

□李甄

舞劇《泰坦尼克》於2013年初創,薈萃了愛爾蘭音樂、歌曲、舞蹈的精彩劇目。

如果說導演卡梅隆是用一段唯美到令全世界為之心動的愛情,以點帶面的描述了那艘巨型郵輪面臨災難時人們善良與醜惡、高貴與卑劣的種種人性表達。而踢踏舞劇則是另闢蹊徑,以紀錄片與舞蹈穿插進行,極致還原了泰坦尼克號從貝爾法斯特造船廠的誕生,直至它在大西洋上沉沒的悲劇全過程。

“當舞臺大幕拉開,我們全部都驚呆了,全世界最會跳舞的人全來了”——說的就是踢踏舞劇《泰坦尼克》舞劇劇組:

這裡有愛爾蘭國寶級演出、百老匯常青藤《大河之舞》的製作人——Raymond Sweeney,他是多項國際舞蹈錦標賽的獲獎舞者,被稱為“愛爾蘭踢踏舞新領袖”。此次他再次傾心製作全新的愛爾蘭踢踏舞劇《泰坦尼克》;

Raymond Sweeney九歲開始跳舞,16歲時開始了職業生涯,加入了麥克弗萊特利的《王者之舞》,他的第一場演出是倫敦海德公園著名的《足下火焰》。 然後他繼續在拉斯維加斯度過了接下來的六年半的舞蹈表演,在此舞劇中他擔任領舞;

這裡有特朗普就職儀式晚會領舞、《王者之舞》鎮場之寶,擔任《泰坦尼克》的領舞——James Keegan。7歲在美國全國錦標賽上獲得了他的第一個冠軍頭銜,James Keegan一路斬獲4座全美冠軍獎盃,8次全英冠軍,9次大英冠軍,3次全愛爾蘭冠軍,1個歐洲冠軍和2個世界冠軍頭銜,16歲即包攬所有踢踏舞獎項,震驚整個歐洲舞壇,被稱為“大滿貫學霸”級舞者;

這裡有頂級領舞舞者——Louise Hayden。她是英國,北愛爾蘭世界錦標賽冠軍等多項冠軍。路易斯18歲時被邀請加入邁克爾·潘德利的《王者之舞》,開始了她的職業生涯,後被授予了聖潔(美女)的主角。在路易斯巡迴演出的11年中,她還與邁克爾·弗萊特利一起演出《凱爾特猛虎》和《火焰之舞》,前往美國、日本、香港、南非、臺灣和歐洲各地;

這裡有愛爾蘭踢踏舞女王,BBC唯一做過專題報道的教科書級舞者——“踢踏舞教母”Lauren Smyth ;

這裡有“泰坦尼克”建造者的後代,《大河之舞》曾經的舞王,也是世界各大舞團力邀的首選——靈魂舞者Michael Galvin。

原汁原味的愛爾蘭民族音樂,原汁原味的踢踏舞步,這些“超級腕”等神話般存在的舞王舞后聚集在一起,讓《泰坦尼克》成為整個愛爾蘭踢踏舞的超級碗、奧斯卡與格萊美。

“泰坦尼克”鉤沉——關鍵詞:愛爾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