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清时:中医草药科学原理之谜

人类是地球生物圈中的一员。作为有智慧的生物,人类从这个生物圈中受益很多,用野生植物做药物就是其中之一。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有40%的药物来自于野生植物的提取物,这里还未包括许多古老民族都有的传统疗法:直接用野生植物做药,中医的草药就是一个好例子。

如果你牙疼,西医解释为细菌感染,用杀菌的消炎药治疗:中医却解释为“上火”,用清热的草药治疗。无数实践证明两种方法都有效,但哪种解释有道理?人们的看法就大相径庭了。

用高倍显微镜可以看到造成发炎的细菌,因此人们不怀疑西医的科学性。但是,中医说的“上火”却令人难以理解,于是有的人就把中医斥为“不科学”。事实上,只是因为中医的道理更加深奥,过去的条件不成熟,无法理解它而已。

朱清时:中医草药科学原理之谜

中医体系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得以初步建立。公元前5世纪的扁鹊代表了那个时代中国医学的最高成就,他所采用的切脉、望色、闻声、问病四诊法和当时广为流行的砭石、针灸、按摩、汤液、熨帖、手术、吹耳、导引等方法一直沿用至今。战国晚期出现的“黄帝内经”是当时医学的集大成著作,它第一次提出了脏腑、经络学说,成为日后中医理论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它采用阴阳五行学说,作为处理医学中各种问题的总原理,为临床诊断提供了理论说明。

现在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中医的科学性,正如英国《自然》杂志主编坎贝尔博士所说,中国古代科学方法重视从宏观、整体、系统角度研究问题,其代表是中医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学习。

归功于人们对基因复制和蛋白质制造过程越来越多的知识,现在医学界已经认识到,人类的疾病都直接或间接地与这些过程有关。细菌或病毒能致病,是因为它们可以侵入细胞,影响这些复制或制造过程。当前化学家们在研究分子的自复制和自组装过程中得知,、溶液的物理化学性质会影响其中进行的分子自复制或自组装过程,甚至改变其方向。由于人体中的所有这些过程都是在细胞质等溶液中进行的,这些溶液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成分、浓度和酸碱度等,也会影响这些过程。比如烟酒过度后,溶液的物理化学性质会变得有利于细菌或病毒侵入后的非正常复制或制造过程,因而致病。溶液的物理化学性质的这种状态,就是中医说的“上火”。在服用了中药后,溶液的物理化学性质变得不利于细菌或病毒侵入后的非正常复制或制造过程,因此逐步恢复正常。

目前,揭开中草药科学原理之谜的条件己经成熟,我们需要进行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验,直接观察中药是如何影响细胞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并进而影响DNA、RNA和蛋白质的复制和生产的。实施这种观察有不少技术上的困难,需要中医、西医和化学、物理学家们通力合作才能解决。

但是,当这个谜揭开后,中医的每一点并不一定都可以用西医的理论来理解,反之亦然。中医把人体这个复杂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和治疗,西医则从微观结构来观察和治疗人体。按照物理学中的说法,这两种观点是互补的,每一种都是对另一种的补充,每一种都没有包含全部真理。因此,最好的医学应该是中西医相结合的医学。

朱清时:中医草药科学原理之谜

朱清时,1946年2月生于四川省成都市。196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曾任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和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课题组长和研究室主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开始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主持创建中国科学院选键化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兼任室主任),1996年至今,任副校长、常务副校长、校长,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和高等研究院院长。1999年5月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曾在美国、法国和英国多所知名大学做客座科学家、教授。于1994年获海外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成就奖和国际著名学术杂志《光谱化学学报》设立的汤普孙纪念奖。曾在分子高振动态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重要成果:①首次在实验中观测到硅烷和锗烷等球陀螺分子的局域模振动使对称性降低,造成振转能级结构的显著变化,令人信服地证明它们是长寿命的局域模振动;②在理论上证明局域模振动是XYn型分子的伸缩振动在高振动能区中的普遍趋势,且分子做局域模振动时Coriolis和Fermi相互作用将消失或减弱。近年来,从事单分子和绿色化学的研究,他们对硅表面上碳-60分子取向的研究被评为1999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之一。他们首次拍摄出的化学键的照片,已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并被两院院士坪选为2001年我国十大科技进展之一,以及2001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和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