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丨檢察官揭祕太原首例侵犯商業祕密案

10月10日,山西省檢察院向社會公佈了十大精品公訴案件。其中,太原市檢察機關辦理的首例侵犯商業秘密案引發人們關注。盧春飛、任曉琳通過非法手段竊取公司商業秘密,造成經濟損失,最終二人分別被處以有期徒刑1年7個月、罰20萬元,有期徒刑十個月、罰5萬元。

聚焦丨检察官揭秘太原首例侵犯商业秘密案

發佈會現場

內鬼竊取公司商業秘密非法獲利

太原翊曄礦山機器設備有限公司(下稱翊曄公司)是一家設計、生產機械主機設備的民營企業,其核心技術具有競爭優勢。從2012年開始,翊曄公司在本省的備件招標中接連失利,給公司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直到2013年的一天,公司員工在一部遺落的手機上,發現該手機曾多次發送公司重要技術信息給他人。手機的主人正是翊曄公司總經理助理、設計部副部長任曉玲,原來她就是潛伏在公司的“內鬼”。

原來早在2011年7月,任曉玲便與另外一人盧春飛共同註冊成立了山西中冶天城成套設備有限公司(下稱中冶公司),從事備品備件加工出售業務。2011年至2013年6月期間,盧春飛與任曉琳利用在翊曄公司工作的便利,將該公司為山西省曲沃縣立恆鋼廠等單位設計的軋機、風冷線、推出鋼機等主機設備所需的零備件圖紙、電子數據等商業秘密,通過非法手段竊取。

盧春飛則用非法獲取的圖紙信息、電子數據,以中冶公司、太原市東方亞泰機電設備有限公司的名義與上述鋼廠簽訂備件加工的合同,將備件低價銷售,非法賺取利潤。盧春飛、任曉琳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造成了翊曄公司直接經濟損失達122.9708萬元。

電腦文件被毀,嫌疑人稱未竊取,數據是反向測繪獲得

翊曄公司報案後,公安機關對在任曉玲家中查扣的電腦數據進行了還原分析,發現電腦中存在大量圖紙信息文件,但均被特殊軟件損毀,根本無法恢復。

另一邊,被抓獲的盧春飛,否認與任曉玲共謀竊取翊曄公司圖紙信息,稱其獲取的技術信息是通過反向測繪得出的相關數據。一時間偵查陷入了僵局。

後來,太原市杏花嶺區人民檢察院受理了該案,承辦此案的就是該院刑事檢察部檢察官李隆。

他說,商業秘密必須具備三個特點,即不為公眾所知悉、具有實際價值、採取了必要的保護措施,可口可樂的配方就是非常典型的商業秘密。翊曄公司的技術信息是否屬於商業秘密,這是該二人的行為是否構成侵犯商業秘密罪的核心問題。這需要由專業的知識產權司法鑑定部門認定。

最終,檢察官跑到北京,請國家某鑑定機構進行論證,最終確定涉案秘密點屬於非公眾所知悉,即屬商業秘密。

聚焦丨检察官揭秘太原首例侵犯商业秘密案

發佈會現場

任曉琳手機中的信息暴露了其竊取行為

翊曄公司的圖紙信息已設置保護程序,且有專人管理,電腦USB接口被禁用,那麼盧春飛、任曉琳是如何獲取這些技術信息的?

在任曉琳遺失的手機中,曾出現過這樣一個信息:“購買一端是USB接口,一端是鍵盤接口的數據線。”這極有可能是用來竊取公司技術信息的,不過還需要證據來印證。

如果技術信息是被非法複製獲取的,那麼終端電腦中的數據即使被刪除了,也必然會留有蛛絲馬跡。李隆又找到山西的一家司法鑑定機構。該機構通過對翊曄公司原始電腦中的數據編碼,與查獲的電腦中的數據編碼進行比對,從涉案電腦中,間接恢復了大量翊曄公司圖紙信息。

另外,盧春飛辯稱其信息是來自反向測繪,檢察官發現,這是不可能的。

所謂的反向測繪,簡單說就是通過對所購買的產品進行測量,利用得出的數據再複製出該產品。檢察官李隆向機械產品方面的專家請教,鋼廠生產所使用的設備的精度是以絲為單位的(比頭髮絲還要細),絲毫的誤差就可能導致備件無法正常使用,嚴重的可能使機器損毀。

檢察官三赴運城,找到購買中冶公司產品的鋼廠,提取證據。經司法鑑定,盧春飛不可能在此時間段內完成測繪、製圖、生產、加工等一系列流程,推翻了其反向測繪的辯解。也就是說,其電腦裡的技術信息是直接竊取自翊曄公司的。

檢察官建議要與員工簽訂保密合同,明確違反保密義務的法律責任

根據從鋼廠獲取的入庫單、產品種類、數量等內容,確定了翊曄公司損失額為120餘萬元。李隆手裡的案卷材料由原來的2冊增加到7冊,鑑定由最初的一份計算機鑑定增加到兩份計算機鑑定、一份知識產權鑑定、一份反向測繪鑑定、一份損失數額鑑定。

基於上述證據材料,檢察機關於2014年10月31日依法對盧春飛、任曉玲二人提起公訴。2016年11月25日,經過長達四天的庭審,太原市杏花嶺區人民法院判處二人構成侵犯商業秘密罪,分別被處以有期徒刑1年7個月、罰金20萬元;有期徒刑10個月,罰金5萬元。任曉玲不服提出上訴,2017年2月二審法院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案件宣判完畢,李隆回顧此案,頗為感慨。對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他談了幾點建議:

企業自身要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加強公司內部管理,建立相應的知識產權保護規章制度,特別是擁有商業秘密的企業,要明確公司內部員工應當保守的商業秘密的範圍和方式,通過與員工簽訂保密合同,明確違反保密義務的法律責任等。

要增強法律意識和風險防範能力,加大法治教育培訓力度,引導企業員工切實增強法治意識、履行保密義務,樹立誠實信用、保護原創的價值取向。

如果發生知識產權侵權糾紛,要注重證據收集和保全,善於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檢察機關也將努力為企業保駕護航,營造支持企業家創新創業的良好營商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