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評|釋放「雙百」紅利,推進國企改革「最後一公里」

快评|释放“双百”红利,推进国企改革“最后一公里”

文 | 白楊

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

不久前,國務院國資委召開國企改革“雙百行動”動員部署視頻會,“雙百”有較強代表性、有較大發展潛力、有較強改革意願的中央企業子企業與地方國有骨幹企業脫穎而出,將在近3年間深入推進綜合性改革,並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率先取得突破。

從2014年“1+N”頂層設計到“四項改革”試點,從2016年十項改革試點再到這次的“雙百行動”,國企改革梯次展開、縱深推進、全面落地的新局面正在形成。有評論稱,“雙百行動”有望成為重要催化劑,打通新一輪國企改革“最後一公里”。

行百里者半九十,蹄疾亦須步穩。當前,石油石化企業改革正勇趟深水期,面臨一道道攻堅難題與硬骨頭:法人治理結構亟需健全、股權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待積極穩妥推進、市場化經營和激勵約束機制亟需完善、歷史遺留問題須加速收官等,緊迫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雙百行動”的另一層意義在於,如何充分利用好這一政策紅利,破解行業改革重點難點問題,發揮典型引領與示範帶動作用,以點帶面,串點成線,形成模式,複製推廣,推進企業高質量發展。

推進“雙百”落實,就是要深耕股權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試驗田”,加快促進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近年來,以中國石油為代表的石油石化企業通過重組改制、合資合作等方式加速混改進程,一系列“四梁八柱”式的專項改革方案取得豐碩成果。而此次“雙百行動”,就是要以前期各個單項成果為支撐,以是否“有利於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有利於提高國有經濟競爭力、有利於放大國有資本功能”作為檢驗改革成效的重要標尺,切實加快轉換運營機制,放大國有資本功能,提高國有資本配置和運行效率。“雙百企業”要在此基礎上分層分類積極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堅持因地、因業、因企施策,宜獨則獨、宜控則控、宜參則參,合理審慎選好投資者,科學規範引入投資者,實現各種所有制資本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通過成功經驗探索發揮標杆效應。

就是要釋放市場化經營機制改革的“政策包”,持續激發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內生活力。隨著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一些長期困擾國有企業的老大難問題尚未徹底解決,“鐵飯碗”“大鍋飯”現象依舊存在。中國石化機械公司積極探索提供了可供複製推廣的經驗,他們研究把契約式經營改革從三級單位提升至二級單位,分類推進技術研發、營銷服務、經營管理、技能操作人員薪酬分配製度改革,機制改革邁出新步伐,企業煥發活力。此次入選的“雙百企業”,基本處於生產經營和改革發展一線,自主性和靈活性較強,因此要結合行動要求重新思考再出發。如穩妥推進職業經理人制度建設,破除員工身份限制、建立市場化用工制度和正常流動機制,加大對關鍵骨幹人才的激勵力度,建立完善的容錯機制,

率先在“雙百企業”探索“不看身份、不看級別,只看崗位、只看貢獻”的市場化氛圍,形成“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用人導向。

就是要用好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的“工具箱”,努力推動國有企業輕裝上陣、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對此國家態度堅決而鮮明,對尚未徹底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的“雙百企業”,要把握生產經營向好時機抓緊消化處理,落實好“先移交後改造”,加快完成“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和教育醫療等機構改革,逐步推開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近年來,吐哈油田按照“應交必交、能交則交、不交必改”要求,探索出了一條“管理交市長,服務歸市場”的成熟路徑,率先實現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既將公共事業交給地方政府,爭取政策補貼,降低發展成本,集中力量抓上產;將服務歸還市場,以資產租賃、業務外包等形式讓更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一交一還”中既減輕了企業負擔,又提升了公共服務的供給質量,為企業全身心參與市場競爭掃清了體制障礙,也讓員工享受到了更多獲得感與幸福感。

必須認識到,改革之路並非一帆風順、一蹴而就,但每一步都彌足珍貴。此次“雙百行動”不僅為新時期國有企業改革提供了“規定動作”的借鑑樣板,也打開了“自選動作”的探索空間。更為可貴的是,“雙百行動”也為石油石化行業等各領域推動更深層次改革、走好“最後一公里”堅定了信念、鼓舞了士氣,為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積蓄了更多澎湃動力。

往期精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