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村一女子「兼職」回收藥品,偏僻「黑診所」疑成銷售重災區

新村一女子“兼职”回收药品,偏僻“黑诊所”疑成销售重灾区

藥品是治病救人的,但對一些不法之徒而言,藥品卻變成了他們發財致富的工具。如今,“收藥”已經成為某些人的職業。在醫院、藥店附近,還有一些小區內市民經常可以看到張貼的各種收藥小廣告,“高價收藥”、“藥品回收”……有的甚至只有簡單的兩個字:收藥。

如今,有些藥販子竟明目張膽地在一些早市或市場裡擺攤收藥,可謂膽大至極。

那麼,這些藥販子是怎麼回收藥品的?回收之後藥品又流向何處?誰在中間牟取到了利益呢?

近日,記者就此進行了深入調查,揭開其中黑幕。

新村一女子“兼职”回收药品,偏僻“黑诊所”疑成销售重灾区

一邊賣貨,一邊回收藥品

路邊擺攤公然回收藥品

最近,有市民向本報反映,在經五街附近和廣源市場等地出現了明目張膽回收藥品的販,這些小販生意興隆,有不少人拿完藥賣給這些小販。

於是,大慶晚報記者連續多日前往這兩處地點暗訪調查。

在原經五街市場的位置,大慶晚報記者在路邊見到了一名賣鴨蛋的攤販。

與一般賣鴨蛋攤不同的是,這個攤點前擺著兩個筐,一個筐裡裝滿了鴨蛋,另一個筐裡裝的卻是幾十個空藥盒,筐的後面坐著一名頭戴頭巾的中年婦女,不時還有人上前與她搭話。

“你這筐你放這麼多藥盒是幹什麼的啊?”記者問道。

“回收藥品,你家裡有用不完的藥,都可以拿我這賣……”女攤販回答。

見記者對此感興趣,女攤販熱情地拿起幾個藥盒介紹起來:“你家有沒有這幾種藥,這個金納多銀杏葉提取物片,一盒給你27元……太便宜的藥我們也不收,沒啥賺頭,越貴的藥,我們收的價格也越高。”

記者說:“我家裡還真有這幾種藥物,可有的一盒藥只吃了幾粒,剩下的能拿來賣嗎?”

“那不行,打開了就不行了,必須是沒開封的,而且必須是2017年到 2020年期間的,過期的不要!”女攤販回答道。

在廣源市場早市,記者也遇到了一名在早市上一邊賣鴨蛋,一邊收藥品的男攤販。

在向記者介紹了幾種回收價格比較高的藥物之後,男攤販表示,他只是一名收藥的小散戶。收來的藥品要轉給別人,別人再往外賣,他只是賺個差價而已,所以他不收過期藥,不好賣,容易“砸在手裡”。

新村一女子“兼职”回收药品,偏僻“黑诊所”疑成销售重灾区

男商販擺攤回收藥品

三大來源支撐藥品回收

據一名收藥的藥販介紹,在路邊收這些散戶家裡閒置的藥都屬於“小打小鬧”,賺不了幾個錢,真正來錢的,還是醫保卡套現。

現在每個人手裡都有醫保卡,拿著醫保卡套現,弄到大量的藥,再賣給藥販,這是現在最主要的來錢手段。

藥販子表示,現在很多人醫保卡餘額非常多,每個月都用不完,他們便鼓勵這些人用醫保卡套現。

“如果你也有醫保卡想套現,我可以陪著你去刷。”

該藥販子透露說,他們回收的藥品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來自家庭閒置藥物,即藥販子口中“散戶”的藥;二是來自醫保卡刷出來的藥;三是來自一些特殊途徑,如偷竊。

新村一女子“兼职”回收药品,偏僻“黑诊所”疑成销售重灾区

街邊馬路牙子上貼滿“回收藥品”的小廣告

業內人士道出藥品去向

那麼,藥販子將這些回收的藥品運往何處呢?又是用在何處?王先生有著十幾年醫藥批發和銷售經驗,他向記者道出了“收藥”背後的秘密。

醫藥行業一直是一個有著較高利潤的行業。有正常渠道的批發商,只要運作得好,每年能賺不少錢。但藥品還有幾個“非正常”的銷售渠道,來錢很快,“藥品回收”便是其中之一,這個在行內並不是新聞。

通過各種渠道“回收藥品”的藥販子分好幾種,有單幹的小戶,也有有組織的大戶。

小戶只是小打小鬧,零星地收點“散戶”的藥,或者是賣給“大戶”,或者是通過關係便宜賣給醫院裡那些買不起藥的患者,或者是小診所及農村的“黑診所”,也有個別人賣給一些私營的藥店。

這些小戶主要是賺取差價,利潤低,只要賺錢他們就“收”,沒什麼規矩可言。

一些農村的“黑診所”比較喜歡使用回收的藥品,這樣能節約不少成本。

舉個簡單的例子,一盒批發價要10元錢的藥品,診所從小戶拿的“回收藥”或許只要6元錢,而小戶回收價格只是4元到5元錢。這樣一倒賣,小戶和診所“都有得賺”,如果是價格昂貴的藥品,則利潤更大。

大戶就不一樣了,他們在某個地區有專門的收藥人員、處理人員和銷售人員,收藥人員將收上來的藥集中分類處理,根據藥品的不同,他們會換上新包裝和條碼,搖身變成“新藥”,銷售人員再對醫藥銷售商、藥店等進行大批量銷售。

特別要提的是,過期的藥品。過期的藥品,多數藥販子是不回收的,主要是怕吃出事。只有極少數的藥販子以超低價回收過期藥品,收上來之後會把批號修改掉再賣。不過,他們只會便宜賣給偏遠地區的診所,以及有特殊困難的患者。

新村一女子“兼职”回收药品,偏僻“黑诊所”疑成销售重灾区

商販回收的藥品

回收到的藥品多流入農村

大慶晚報記者走訪瞭解到,因為市內醫院目前的進藥渠道都很規範,不存在進一些來歷不明的藥品,回收藥品銷售的重災區主要是農村和一些偏僻地區的私人診所,甚至是“黑診所”。

在市區打工的農民王某(化名)對大慶晚報記者說:“我們這些外出打工的人,最怕生病!大的醫院進不起,一般的小病都是硬挺著,實在不行,就去小診所買點兒藥,而且小診所的藥能比大醫院便宜好多。”

當被問及是否買到過過期的藥品時,他的表情裡更多的是茫然:“買藥的時候都是診所給開,開什麼就吃什麼,從沒看過有效期,有的藥都是散買的,根本不知道藥品的出廠日期。”

農民工張某(化名)說,他在老家農村的時候,他家鄰居就是開小診所的,夫妻倆賣藥,也給村民打針,藥品都藏在家裡。有人來看病買藥,夫妻倆都要到另外一個鎖著的房間去拿藥,拿完就鎖上,窗戶上還掛著簾子,不讓人看。

“以前,我們又不懂,出來打工後才知道,這是非法行醫,他們賣的藥品,很可能是來路不明的,有的還零賣,價格比藥店和醫院便宜很多,好在沒聽說誰因為買了他們的藥而吃出事。”張某說。

兩人都表示,農村收入低,看病買藥不像城裡這麼方便,這類事情,在農村比較普遍,當地人都不覺得奇怪。

新村一女子“兼职”回收药品,偏僻“黑诊所”疑成销售重灾区

藥品拆開零賣不可行

在調查中,大慶晚報記者發現,我市有不少市民家庭中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廢舊”藥品。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除了市民相關意識在提高外,藥店藥品一次購買需整盒以上也成為一個有爭議的原因。

大慶晚報記者採訪市區的藥店發現,幾乎所有的藥店對於平常的藥品,都是以盒或瓶為銷售單位。

但是,市民基本都知道,比如平時咳嗽、感冒等症狀,可能用幾次就好了,而每次用完之後,一般都會剩下大量藥品。

住在讓胡路區廣廈小區的趙先生說,藥店的藥品為什麼不能拆開賣呢?“我生個小病,根本用不著整盒的藥。我覺得藥店應該鼓勵藥品拆開賣,別整天像促銷商品一樣促銷藥品。”

趙先生說,藥品要是能拆開賣,家裡也就不會有那麼多閒置的藥了,藥販子也就收不到藥了。

東風新村一家大藥房的一位店員,向大慶晚報記者道出了藥店的苦衷:“藥品拆開賣面臨的最主要問題就是‘安全衛生’,如果市民吃散裝藥品吃出問題,責任誰來負?藥店肯定是承擔不起的。”

新村一女子“兼职”回收药品,偏僻“黑诊所”疑成销售重灾区

服用回收的藥品很危險

藥品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直接關係到百姓的生命安全。

暗訪中,雖然藥品非法回收人都聲稱不收過期藥,但這一直接關係百姓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特殊商品,經過如此一番“折騰”,藥品質量是否有保證就很難說了。

按照《藥品管理法》以及實施條例規定,凡是從事藥品經銷的個人和企業,必須持有藥品監督管理部門頒發的藥品經營許可證。

藥品買賣除有一整套合法手續外,還應遵守《醫藥商品質量管理規範》,非法高價收藥,不僅嚴重擾亂了藥品市場的流通秩序,更是一種違法行為。一旦達到一定金額,甚至可能觸犯《刑法》。

這些年,我市各監管部門也在積極治理非法回收藥品,但很難徹底根治,其最根本的原因是非法回收藥品的行為一般較隱蔽,很難抓現形。

另外,治理回收藥品的問題需要多個部門聯合進行管理,衛生、公安、食藥監、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等多部門應共同努力,分別加強對醫保運行、醫院藥品管理、藥品流通及非法回收藥品廣告等方面進行有力的監管。

藥品是國家進行特殊管理的一種商品,事關人民群眾的健康安全。所以,打擊這種非法交易顯得刻不容緩。

同時,廣大民眾也應增強社會責任感,不參與回收藥品的違法行為,發現情況應該立即舉報。多管齊下,才能從源頭上解決非法收藥的問題。

審核:程英華 代寶柱

新村一女子“兼职”回收药品,偏僻“黑诊所”疑成销售重灾区

有事兒找晚報 沒事兒看晚報

聯繫電話:18004599908

大家都在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