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中華文化之《道德經》第十章

感悟中華文化之《道德經》第十章

第 十 章

原文: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

譯文:讓肉體和精神達到合二為一,就能達到形神的統一。(營:指軀體。魄:指精神)

原文: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

譯文:呼吸平穩柔和,就能像初生的嬰兒般寧靜。(專:專一,與雜念對應。)

原文:滌除玄鑑,能無疵乎?

譯文:排除固執己見,才能讓自己的認知更全面。

原文:愛國治民,能無為乎?

譯文:真心熱愛自己的國家想要治理好百姓,就一定能明白無為的奧妙。

原文:天門開闔,能為雌乎?

譯文:天地間的動靜變化之間生養萬物,就像雌性生育時子宮的收縮與擴張交替才能將新生命推送到這世界中。

原文: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譯文:瞭解這世界的知識越全面,也就越不會迷茫。

原文: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持,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譯文:天地間生養萬物,造萬物而不據為己有,推動萬物發展卻不居功自傲,讓萬物成長卻不主宰他們,這就是天地大德。

人生多劫難,前途迷茫茫。如今社會人心浮躁,人們在爭名奪利中失去自我。有限的名利,無限的慾望。有如千軍萬馬擠獨木橋,除了少數成功者,絕大部分人卻在深淵裡哀嚎痛苦。“焦慮”成為主導人們心情的主角。“焦慮”這是人們想要的人生嗎?想必正常人都不會這樣認為。那麼如何破除“焦慮”呢?此章給了我們答案。

身體是精神的載體。身體的本能,體現的是自然根本的需求。餓了就想吃,渴了就想喝,疼了就想躲,累了就想躺…身體不會說謊,會告訴你最質樸真實的需求。而貪慾在哪裡?其實來源於精神。但最終所有的貪慾,身體都會真實的告訴你傷害是什麼。你貪吃,身體就以肥胖回饋你;你貪淫,身體就以虛弱回饋你;你貪玩兒,身體就以疲憊回饋你…。感知自己身體的需要,調理好身體的健康。一個身體健康,形體健美的人,生活一定也不會差。

雜念,是導致人一無所獲的主要原因。“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這裡的精指的就是專一。當人以專一的精神做事時,必然會有更深度的領悟,當深度領悟體現出來後,必然會造就輝煌的成果。而專氣致柔,在養生鍛鍊當中也是最基礎的訓練。尤其在運動過程中,規律平穩的呼吸,才能給身體提供充分的氧氣供應。想要永葆青春活力,離不開如嬰兒般專氣致柔的呼吸。

人們在生活中經受歷練,每一段歷練都會帶給人經驗的總結,最終形成閱歷。閱歷是教訓的總結,可以幫助人少走彎路。但這社會一直在動態變化中,沒有哪種閱歷可以一勞永逸的指導未來的路。隨著社會的發展,所有的閱歷都將轉化為禁錮思想的囚室。想要與時俱進,就必須拋開自己固化的成見,此謂“滌除玄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