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三亞市會展業中期(2018-2025年)發展規劃出爐!

三亞市會展業中期

(2018-2025年)發展規劃

會展業是會議業和展覽業的總稱,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動產業發展、促進消費、加強合作交流以及提升城市形象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十三五”期間,會展業被列入三亞市十大重點發展產業之一,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隨著海南自貿區(港)建設的推進和三亞城市對外開放度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大型會展活動在三亞舉辦,會展業對實體經濟的貢獻率逐步提高。加快會展業發展,有利於我市構建以大旅遊為支柱、以新興科技產業和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為支撐的產業格局,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有利於擴大對外經濟技術交流合作,提升國際化層次和水平,助推世界級濱海旅遊城市建設;有利於匯聚物流、人流、信息流和資金流,激發新的消費需求,激發城市活力與動力;有利於帶動金融、住宿、景區、餐飲、物流、交通、零售、通訊、廣告、印刷等相關服務行業增長,拉動第三產業加快發展。為進一步提升三亞市會展業發展水平,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結合我市實際,編制三亞市會展業發展中期(2018-2025年)規劃。

本規劃主要依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展覽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國務院關於推進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海南省總體規劃(2015-2030)》、《海南省會展業中長期(2017-2030)發展規劃》、《三亞市全域旅遊發展規劃(2016-2020)》等文件精神,規劃範圍為三亞市域四區及育才生態管委會,規劃期限為2018年-2025年。

一、發展基礎

(一)發展成就

“十三五”期間,三亞會展業依託相關優惠政策和獨特的生態氣候環境,先後舉辦了系列大型會展活動,落戶三亞的會議、展覽和節慶賽事數量顯著增多,質量大幅提升,行業整體呈現蓬勃發展的良好趨勢。

1.會展規模穩步擴大,主題活動迭代更新

會展數量和規模增長迅速。近年來,全市展覽場次、展覽面積、千人以上會議場數、會展業接待過夜人數等重要指標年均增長率均達10%。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全市共舉辦100人以上規模型會議8100場,參會人數達到1931045人,其中島外參會人數1551139人,國際參會人數154278人。舉辦500人以上大型會議150場(含千人以上會議63場)。展覽方面,2017年舉辦規模超過300個標展以上展覽場次26場,展覽總面積210477平米,參展商達到13761個。三亞會展企業業務量顯著提升,會展規模穩步擴大。

新興會展主題不斷湧現,涵蓋了互聯網、美妝、醫療、大健康、婚慶等新興行業。在成功承辦世界小姐總決賽、沃爾沃環球帆船賽、克利伯帆船賽、崑崙決世界極限格鬥系列賽等節慶賽事活動,有效向各地展商、觀眾和遊客宣傳城市的精神氣質、人文景觀和城市形象的同時,也培育了海天盛筵、三亞國際熱帶蘭花博覽會、三亞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三亞國際大健康與美容產業博覽會、ISY三亞國際音樂節等自主會展節慶品牌,其中,連續三屆舉辦的海南國際旅遊貿易博覽會展位總面積43010㎡,吸引觀眾730000人,促成合作項目206項,共舉辦會議論壇活動105場,協議投資額980億元,現場銷售5.37億元,為海博會升級為“中國—泛南海服務貿易博覽會”打下了良好基礎,也有力推動了三亞經濟社會發展。

2.會展功能持續增強,產業帶動作用明顯

會展業成為旅遊酒店業的重要支撐和收入來源。三亞首批28家現場評審通過5A的會議型酒店中,其2017年會議與會展活動收入佔酒店總收入均超過20%,超過10家酒店會議會展活動收入達到25%以上。此外,每年近200萬的參會人數對三亞的交通、旅遊、餐飲等服務行業帶來新的增長點。三亞舉辦的大型會展活動(見附件3)與旅遊、房地產、互聯網、醫療健康、文化體育、財經金融、郵輪、婚慶等產業領域有效融合,帶動三亞重點產業快速發展。

3.體制機制逐步完善,品牌影響不斷擴大

會展業管理體制逐漸完善,會展扶持政策相繼出臺。2016年出臺了《三亞市加快會展業發展扶持獎勵辦法》(三府﹝2016﹞304號),設立會展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資金總量逐年增長。會展相關部門協會相繼成立,2011年三亞市成立了三亞市會展行業協會,2014年成立三亞旅遊婚慶行業協會,2017年三亞市商務局更名為三亞市商務會展局,負責擬定全市會展業發展規劃、政策及標準,並組織實施;統籌會展行業協調、促進與服務,指導、培育品牌會展活動和會展企業;承擔會展業統計、評估和對外宣傳推介等工作,會展行業發展得到進一步規範。

“2015中國會獎目的地吸引力指數”相關指標顯示,三亞在“企業會獎活動採購指數”選擇度上排在北京、上海、成都、廣州等城市之後位列第5,在“社團會議採購指數”上位列14,在“中國會獎城市綜合吸引力指數表”上位列第12位。2017年12月17日,在被譽為“中國會展業奧斯卡大獎”的第十四屆中國會展行業年會(CCEIM)暨中國會展產業年度評選活動上,三亞市榮獲“2017年度全國優秀會展城市”稱號。2018年6月27日,在第九屆中國會議業“金海鷗”大獎頒獎典禮上,三亞市被評為2017-2018年度“中國最具魅力會議目的地”。

(二)存在不足

在三亞會展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著諸多薄弱環節:一是基礎設施薄弱。三亞綜合性會展場館較少,缺乏標誌性主場館。三亞目前主要會展場館包括三亞灣紅樹林度假酒店的國際會展中心(室內10800㎡,室外1200㎡)和亞龍灣會議中心(6000㎡)。其中,亞龍灣會議中心面積較小,旅遊旺季灣區交通擁堵嚴重,且周邊配套設施不齊全,難以舉辦大型活動。三亞灣紅樹林國際會展中心作為度假型酒店的配套設施,酒店功能較為突出,很難形成會展集聚效應。酒店其他會議場所相對分散,主要分佈在海棠灣和亞龍灣,離市區較遠,交通壓力大,大型設備運輸困難且周邊公共交通、餐飲、購物、娛樂等配套服務設施普遍不足。二是管理體制有待進一步完善。三亞會展業存在多頭管理狀況,會議、展覽、節慶、賽事分屬不同的管理部門,難以形成發展合力,協同引進會展項目和資源整合力度不夠。行業協會力量薄弱,在規範管理、行業自律和資源配給等方面有待加強。三是現代化會展意識不強。一方面會展企業的市場運營能力還不強,市場配置資源的力量較薄弱,亟需加快研究建立會展的合作機制,拓展會展項目引進渠道;另一方面,會展活動的設計缺乏國際化意識和品牌意識,且會展在促進貿易、投資和消費方面的功能未能有效發揮。四是專業人才缺乏。隨著三亞會展業的快速發展,會展專業人才嚴重不足。真正熟悉會展業務,瞭解國際慣例、富有操作經驗且具有一定外語水平的會展專業人才,特別是中高端綜合性策劃、創意、營銷等人才嚴重缺乏。會展企業對會展從業人員的專業培訓成本壓力較大。

(三)綜合研判

展望未來國內外會展業發展趨勢,三亞市會展業應充分發揮其優勢條件,積極抓住發展機遇,科學應對競爭挑戰,通過旅遊產業、文化體育、熱帶農業、海洋產業等領域的供需集聚、品牌集聚、創新集聚、決策集聚和媒體集聚推進市場要素現代化和產業發展國際化。

1.優勢

(1)海南特區的政策優勢。2018年4月13日,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週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並宣佈:黨中央決定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隨後,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關於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指出要重點發展旅遊、互聯網、醫療健康、金融、會展等現代服務業,加快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形成以服務型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這是海南發展面臨的新的重大歷史機遇。(2)獨特的區位優勢。三亞地處北緯18度以南,是我國唯一熱帶濱海旅遊城市,也是“一帶一路”重要戰略支點城市,隸屬泛南海經濟圈。(3)良好的氣候環境。三亞氣候與生態環境得天獨厚,空氣優良,陽光充足,特別適合舉辦冬季體育賽事、選美賽事、戶外狂歡節慶、熱帶風情文化節等反季節會展活動。(4)完善的旅遊酒店資源。三亞旅遊資源類型豐富、空間分佈密集、資源品質一流。其次,三亞擁有世界級星級酒店群,其中國際品牌旗下的酒店包括萬豪、喜達屋、香格里拉等多達50家,共擁有會議室137個,單體會議室面積超過1000平方米的酒店達到20家,單體會議室面積超過800平米的酒店有31家(見附件2),高星級酒店會議室總面積超過8萬平方米,酒店擁有寬敞的迎賓空間、戶外草坪、沙灘、海水,同聲傳譯、可視會議、電子白板等專業會議設施,具備舉辦各類國內外論壇、企業年會、商務會獎、慶典的良好條件。(5)良好的城市形象。三亞擁有全國最美麗的熱帶濱海風光。藉助2008北京奧運聖火接力、世界小姐總決賽、海天盛筵、國際電音節、2018央視春晚分會場等重大活動的舉辦,樹立了良好的城市形象,也為三亞會展管理部門和企業積累了舉辦大型會展活動的豐富經驗。

2.劣勢

(1)交通便利性差。三亞地處海南島,與大陸隔海相望,跟內地和國外的聯繫都靠航空和海路,交通、物流成本較高,且受天氣影響大,對辦展、參展都是極大的制約。(2)產業基礎相對落後。2017年全市生產總值(GDP)529.25億元,全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14元,屬於欠發達地區。其次,工業基礎相對薄弱,全年工業總產值僅為84.24億元。傳統服務業對會展業的支撐不足。另外,三亞經濟腹地小,屬於典型的兩頭在外(參展商、專業觀眾都在島外),造成多數專業展會人氣不足。(3)三亞市人口基數小。據2017年統計,三亞市全市常住人口76.42萬人,人口基數不足直接制約著會展業和實體經濟的發展。

3.發展機遇與挑戰

從全球看,隨著經濟全球化水平的不斷提升和國家間合作的不斷加深,被稱為“世界三大無煙產業”之一的會展業具有很強的產業帶動效應,成為城市經濟助推器的代名詞。同時,會展業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支柱之一,其全球市場的規模正在逐步擴大,並有效推動了商品貿易、投資合作、服務貿易、高層論壇、技術和文化、以及信息交流等各方面的發展與進步,帶來可觀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伴隨著亞太、中東和非洲等新興市場國家經濟發展的提速,國際會展產業出現了重心由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的趨勢,國際會展巨頭轉向新興的亞太市場,且呈現出會展產業向旅遊資源驅動型會展城市集聚發展的趨勢。三亞作為知名旅遊度假城市將迎來新契機。

從全國看,會展業發展迎來了多重政策利好。近年來,中國不斷參與大型國際性會議展覽活動舉辦,陸續承辦了奧運會、世博會、亞信峰會、G20峰會、APEC峰會、瀾湄合作首次領導人會議等具有重要國際影響的高層次會議,並承諾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充分體現了國家對發展會展業的重視。特別是2015年4月,國務院發佈了《關於進一步促進展覽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結構優化、功能完善、基礎紮實、佈局合理、發展均衡的展覽業體系,推動我國從展覽業大國向展覽業強國邁進,並先後出臺了一系列措施,不斷優化會展業發展環境。2011-2017年,我國舉辦各類展覽數量從6830場上升到11204場,展覽面積從8120㎡上升到14531㎡,會展經濟直接產值從3016億元增長到6297億元,展覽面積增長快於展覽項目增長,單位項目規模擴大,展覽效益向好。

從區域來看,海南是中國最大的經濟特區和唯一的國際旅遊島,具有區位、資源、生態、政策和旅遊等優勢,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戰略支點,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設立,海南會展業迎來了新的機遇和空間,三亞與省會海口遙相呼應,形成南會北展的格局。大三亞旅遊圈逐步成形,為會展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和資源條件。

從城市自身看,三亞優質的生態氣候環境,豐富的旅遊資源,有著其他城市不可替代的自然環境。近年來,三亞會展業持續發力,世界小姐總決賽、瀾湄國家旅遊城市(三亞)合作論壇、三亞財經國際論壇、2018年央視春晚分會場等大型會展活動紛紛在三亞舉辦,會展品牌效應逐漸形成,將極大推動三亞會展業的發展。

4.小結

在這個會展業大發展的時代,機遇與挑戰並存,會展業所帶來的大量收益加劇了國內各會展城市的競爭,三亞會展業將面臨新的挑戰。三亞會展業應該充分利用其生態、氣候和資源等優勢,揚長避短,搶抓機遇。在資源、人才、品牌建設上內聯大三亞會展圈,外接國際會展名城;在特色會展建設上,堅持會展服務產業的理念,推進會展業與其他九大重點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在國際會議和精品展覽上重點發力,力爭實現跨越式發展。

二、發展思路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指導,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精神和《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圍繞建設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的總體要求,把會展業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點產業之一加快發展。積極整合會展資源、優化會展發展環境、規範會展市場,通過會展活動服務實體經濟,帶動產業融合聯動發展,使會展業逐步成為我市第三產業新的重要增長點。

(二)發展原則

1.堅持創新發展

推進會展業改革創新,在用足現有政策優勢基礎上進一步實現制度創新,合理配置會展資源;引導企業運用VR、AR、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開展服務創新、管理創新、市場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發展新興會展業態。推動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手機客戶端(APP)等在會展業中的應用。促進“互聯網+會展”發展,舉辦網絡虛擬展覽會,以科技優勢彌補場館硬件不足,形成線上線下有機融合的新模式。

2.堅持綠色發展

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以綠色環保求發展。大力倡導生態、環保、綠色會展,鼓勵各類會展活動循環使用環保材料,建設綠色場館,舉辦綠色主題會展活動,制定展會綠色標準體系,實現會展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3.堅持開放發展

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更好發揮政府引導和推動作用,通過政府購買服務、主導投資、委託經營等多種方式,擴大會展業供給;通過財稅、金融、產業等政策鼓勵會展經濟市場化發展,調動會展企業的主體積極性;加快簡政放權,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務水平,改善會展營商環境,努力降低企業辦展辦會成本;建立公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完善會展業標準體系和行業誠信體系,依據《展會知識產權保護辦法》,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不斷優化會展市場發展環境。

4.堅持共享發展

人人共建、人人共享,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理想狀態,也是會展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首先,三亞會展業的發展要創造機會,帶動市民共同參與,享受會展業帶來的紅利和樂趣。其次,要加強會展業與九大重點產業協同發展,形成“無產業不會展,無行業不會展”的融合發展態勢。最後,積極加強三亞與全省各兄弟市縣之間合作,按照差異化發展的思路,根據各自產業優勢和城市定位,形成相對穩定的區域分工,避免不必要的同類會展建設,節約成本開支,減少同質消耗,形成資源互補,共同推進、整體營銷推廣的態勢,走出一條聯合發展、合作共贏的道路。

(三)戰略定位

依託城市特點、氣候環境和特色資源,打造三亞特色、助推產業發展,提升城市品牌的會展業。

1.國際會議名城

依託城市氣候生態環境、濱海旅遊資源和酒店會場優勢,積極申辦引進大型國際會議落戶三亞,吸引知名企業和國際組織到三亞辦會,以會帶展,以會促遊,打造國際會議名城。

2.精品展覽名城

以城市為舞臺,以九大重點產業為支撐,積極培育和引進與產業相關的行業高端展覽,打造中國南部區域的精品展覽名城。

3.節慶賽事名城

提升現有節慶賽事活動的品質和國際化水平,擴大三亞節慶賽事目的地的影響力,繼續策劃、培育或引進國際知名節慶賽事,打造國際節慶賽事名城。

三、發展目標

(一)發展定位

到2020年,會展設施建設、市場主體培育、品牌展會培育、體制機制改革、人才隊伍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初步形成國內知名會議目的地、華南特色展會城市。

到2025年,持續引進國際知名策展機構,打造一批知名會展品牌,培育一批會展龍頭企業,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會展業發展格局,會展經濟體系進一步完善,打造成為世界知名國際會議目的地、國內會展經濟可持續發展示範區、我國綠色智慧會展的創新實驗區。

(二)發展目標

1.設施建設目標。到2020年,展館面積達到10萬㎡以上,基本設備配套齊全,能夠承接10000人以上規模的大型會議活動和1000個標展以上規模的大型展覽活動;到2025年,展館面積擴展到15萬㎡,基本實現“一主要灣區一會展中心”的空間格局,初步形成功能完備、佈局合理的會展設施體系。

2.會展數量目標。按照10%的年增長率,到2020年,每年舉辦千人以上規模會議80場,每年舉辦300個標展以上展覽場次40場,展覽面積80萬㎡,各層次參會人數達到250萬人次;到2025年,每年舉辦千人以上規模會議130場,每年舉辦300個標展以上展覽場次60場,展覽面積120萬㎡,各層次參會人數達到400萬人次。

3.國際化運作目標。到2020年,每年舉辦國際性會議論壇5個以上,國際性著名展覽2個以上,通過UFI認證展覽品牌2個;到2025年,每年舉辦國際性會議論壇10個以上,國際性著名展覽5個以上,通過UFI認證展覽品牌4個。培育引進30名以上國際化會展領軍人物。

4.市場化運作目標。一是建立運作完善的會展行業協會,形成以行業協會為指導、專業會展公司為主體的會展業運作格局,會展市場規範有序。二是規範和減少政府直接辦展,鼓勵各種所有制企業根據市場需求舉辦展會,市場化、專業化展會數量明顯增長。至2020年,市場化水平達到40%;至2025年,市場化、專業化展會數量顯著增長,會展業的市場化水平達到70%以上。

5.經濟效益目標。到2020年,會展業綜合收入94億元;到2025年,會展業直接經濟收入達到100億,聯動效益達到500億,將會展業打造成為百億級產業集群。

6.市場主體目標。到2020年,年收入過億元會展企業3家,通過UFI認證企業2-3家;到2025年年收入過億元會展企業5家,通過UFI認證企業3家。

(三)空間佈局

形成市區中心+“一主要灣區一會展中心”的會展業總體空間格局,即以海棠灣、亞龍灣、三亞灣、紅塘灣四個區域為中心的會展分佈格局。市區以鴻洲碼頭、半山半島帆船港為基點,主打遊艇、公務機、文化活動、體育賽事、精品展會,高端消費,打造商業會議活動集聚區;海棠灣及亞龍灣依託三亞財經國際論壇中心、亞龍灣會議中心、保利C+國際會展中心及高端酒店群,主打高端會議論壇、大型節慶活動、公司年會、商務會獎等,打造“高端會議中心”。三亞灣以紅樹林度假酒店為主體,加快促進會展產業鏈核心及上下游企業集聚,打造“會展集聚區”;紅塘灣以規劃建設單體面積15萬平方米以上的大型會展中心為依託,舉辦國際電影節、國際品牌博覽會等名片式大型展會活動;打造以深海科技、商業航天、海洋環保為主題的產業展示區,加強與中科院深海所、地球遙感所、中船工業、中船重工等科研院所和大型央企合作,重點培育海洋經濟、高新產業等特色活動。各灣區定位及規劃建設單體最大場館面積情況見下表:

表1 三亞市區域會展業發展定位一覽表

灣區

發展定位

會展特色

規劃單體展館

最大面積(萬m2)

市區

商業會議集聚區

節慶賽事、精品展會、高端消費

3.6

海棠灣

高端會議、公司年會中心

高端會議論壇、大型節慶活動、公司年會、獎勵旅遊

5

亞龍灣

高端會議、商務會獎中心

高端會議論壇、大型節慶活動、公司年會、獎勵旅遊、藝術品展覽展示

0.6

三亞灣

會展產業集聚區

各類品牌展覽會

1

紅塘灣

大型品牌展會中心

國際電影節、國際品牌博覽會

15

四、主要任務

(一)完善硬件設施

積極推進和完善保利C+國際會展中心、海天盛筵會展中心等項目建設。堅持適度超前的原則,科學規劃建設新興場館設施。在運營模式上,鼓勵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方式,鼓勵多渠道融資運營。在配套設施及土地規劃方面,將場館用地及配套用地納入市“多規合一”,為會展業預留髮展空間。

進一步完善會展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加快現有專業會展場館周邊區域配套設施的建設和功能完善,引入通信、物流、商貿、旅遊、餐飲、商住等配套方服務,豐富會展經營業態,提高展會的綜合便利性。集聚會展業發展要素,吸引策劃、搭建、物流、諮詢、服務等會展產業上下游機構入駐,打造具有國際商務、會議展覽、文化創意和休閒遊憩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會展聚集區。

推動場館信息化、智能化建設和應用。不斷提高會展場館信息化水平,為主辦單位和參展企業的信息化需求提供高水準的基礎設施和條件。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技術,及時為行業提供展覽信息和服務信息,為展商提供簡便高效的網絡服務。推進場館經營管理市場化。創新會展場館管理和經營理念,加強場館管理,提高場館使用率。加強會展場館的安全管理,制定、完善和督查現場安全管理規範,減少安全隱患。

(二)提升國際水平

推動會展業國家化水平提升、助力三亞世界級濱海旅遊城市建設。

1.加強會展業國際合作。推動我市會展機構與全球展覽業協會(UFI)、國際大會和會議協會(ICCA)、國際展覽與項目協會(IAEE)等知名會展業組織、行業協會以及會展企業的交流與合作,鼓勵三亞會展項目進行國際認證,對有意向申請加入和通過認證的企業或項目必要的行政協助,並對成功加入或通過認證的企業和項目給予獎勵。

2. 積極引進國外會展機構。引進國際知名策展機構,吸引國際性、區域性會展組織及會展知名龍頭企業在三亞設立總部機構、營銷中心或辦事處。立足“一帶一路”重要節點,積極承接、引進區域性會展大項目落戶三亞。積極引進國外專業會議服務公司、目的地管理公司、展臺設計和搭建公司等會展服務機構和國際會展人才,促使更多的國際會展相關配套機構集聚三亞,提升舉辦國際會議承載服務能力。加快組建專業會展團隊和人才,成立三亞市會展產業發展研究中心,探索建立產業發展基金,積極落實配套政策。

3. 加強會展國際化營銷。嘗試推動建立會展城市推廣中心,在城市推廣和招商引資工作中,加強對我市會展環境和本土品牌展會的整體宣傳推廣,提高三亞會展城市國際知名度。製作三亞會展宣傳片和服務指南,建立以“會展三亞”為域名的官方網站,以國際通用語發佈三亞品牌會展信息。加大與宜人拓(ExpoPromoter)等國際招展公司、品牌參展商和國際專業採購商聯繫力度,提高展會國際參展商、採購商和專業觀眾比例。

(三)深化品牌戰略

以特色求發展,實現會展品牌化。以三亞旅遊資源為基礎,特色產業發展為支撐,打造一批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會展品牌,形成精品行業會展品牌集聚區。

1.促進引入會展品牌精品化發展

加快促進世界小姐總決賽、沃爾沃帆船賽、三亞財經國際論壇、克利伯帆船賽、三亞世界瑜伽交流大會、ISY三亞國際音樂節、海南(三亞)國際馬拉松賽、環海南島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等引入會展品牌精品化發展,拓展會展品牌的城市推廣、投資促進、貿易合作、外交服務功能,提升三亞會展品牌國際化、專業化、市場化和信息化運作水平。

2.培育三亞自有特色會展品牌

加大政策、人才、資金、宣傳等投入力度,重點培育一批三亞自有會展品牌,實施品牌帶動戰略,助推三亞市會展整體質量的提升。一是把握全市打造“一支柱兩支撐”的產業格局,帶動產業發展和結構調優。充分利用當地特色產品和旅遊、農業、海洋、醫療健康等產業優勢,發揮會展作為促進旅遊產業、深海科技、南繁育種、熱帶水果、高效農業、商業航天、酒店服務等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功能,按照“一產業一會展”的理念,培育深海科技展、種業交易博覽會、三亞國際芒果產業大會暨熱帶水果產業博覽會、健康產業博覽會、水上運動展覽會、世界瑜伽交流大會等專業化論壇和主題博覽會。結合招商引資需要,積極引進中國500強企業年會、高峰論壇等高端商務論壇、會議。二是做大做強海南國際旅遊貿易博覽會(海博會)、海天盛筵、三亞國際大健康與美容產業博覽會、三亞國際熱帶蘭花博覽會、三亞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等展覽品牌,擴大三亞國際MICE採購大會、三亞全球婚禮蜜月島嶼論壇等會議論壇的全球影響力。三是依託交通區位、資源環境等優勢,積極策劃培育“海上絲綢之路”主題展會、“泛南海”國家主題展會、熱帶濱海城市主題展會等。四是把握行業新趨勢和消費新亮點,將新概念、新潮流、新時尚引入會展,探索舉辦創客論壇、創新創業展、創意展、VR互動體驗展、智慧生活展、健康養生展、未來科技產品展等創新型展會。

3.引進世界知名會展品牌

鼓勵本地會展企業通過合資、合作等方式與國際會展公司聯合辦展,引進國際品牌展會,提升展會水平。整合相關會展品牌資源,加入泛珠三角區域城市會展聯盟,加強與長三角、珠三角城市及國內會展業發展較好的城市合作。發揮生態氣候優勢,爭取更多的冬季會議和體育賽事在三亞舉辦。積極爭取和培育“一帶一路”、泛南海經濟合作圈等國際性會議和展覽。重點引進適宜三亞的旅遊生態、海洋經濟、醫療健康、科技教育、奢華生活、熱帶農業、高端酒店業等行業國際和全國品牌展會、著名巡迴展。

(四)優化市場環境

1.轉變管理服務模式。加強政府對會展項目的規範引導,由主導辦展變為引導和支持會展業發展,減少政府對會展活動的直接主辦、直接組織和直接補貼,發揮行業規劃、引導和服務作用。建立政府辦展退出機制。完善會展項目評估機制,組織行業專家定期對會展城市和會展項目進行評估,科學實施宏觀調控及微觀管理。逐步加大政府購買服務的力度,鼓勵企業根據市場需求辦展,通過招投標、委託、授權經營等方式承接政府主辦的會展活動。優化營商環境,簡化對展會的行政審批環節,著力提高審批效率。推動會展協會專業化建設,建立適合三亞本地會展業發展的技術、管理、服務、信息、安全、衛生、節能環保等方面的標準化體系,做好政府企業間的橋樑和紐帶,提高行業自律水平。

2.壯大市場主體。實施龍頭企業培育計劃,打造一批主業突出、競爭力強的專業會展組織者(PCO/PEO)、目的地管理公司(DMC)及配套服務商,鼓勵有實力的會展企業通過合資合作、參股控股、兼併收購等方式實現跨區域、跨行業、集團化發展。健全中小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探索建立會展項目對接和市場推廣平臺,支持有潛力的中小會展企業加快發展。學習國際先進展館管理和展會運作經驗,帶動展館管理和經營能力提升。

3.打造會展行業完整產業鏈。著眼於會展業上中下游,強化各環節主體服務能力,打造完整的會展產業鏈,促進整體協調發展,構建良性循環的會展產業生態。積極培育和發展會展新業態,如專業會展審計機構、知識產權和法律諮詢服務公司、專業會展技術服務公司、服務總承包商、新型會展媒體等,為會展主辦方、參展商提供優質、高效的全方位服務。

(五)推進產業融合

1.推動“相關產業+會展”。深化會展促進產業發展的功能,堅持會展產業和重點產業相結合的原則,發揮會展促進旅遊產業、深海科技、南繁育種、熱帶高效農業、商業航空航天、酒店服務等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功能,培育一批專業化論壇和主題博覽會。

2.加強會展產業協同發展。促進會展產業內部協調發展,進一步優化服務業發展環境,提升會展產業鏈專業水平。依託三亞灣紅樹林國際會展中心、紅塘灣會展中心等展覽館,大力發展會展策劃、廣告、印刷、設計、安裝、信息服務、物流、旅遊等為配套的會展產業集群,健全會展服務體系。

(六)強化人才建設

1.建立會展專家智庫。建立由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知名會展企業代表、相關高校專家組成的專業化決策諮詢智庫,對三亞會展業發展的重大決策、政策制定、規劃編制、項目引進及突出問題進行研究論證,提出建議、意見和對策等。

2.加快人才隊伍培育。推動“產教融合”,加快構建政府部門、高校、行業協會、企業全面對接的人才聯合培養機制。支持和鼓勵三亞學院、海南熱帶海洋學院等我市高等院校會展管理專業學科建設,加強會展及相關專業人才培養工作。建立會展行業人才實訓中心,提升從業人員職業能力。

3.推動人才引進。大力引進會展核心人才、高技能領軍人物、國際化拔尖人才以及服務型人才,建立高層次人才服務的“綠色通道”。針對會展業緊缺人才,在創業扶持、居留落戶、出境入境、子女入學、創業融資、住房保障等方面給予政策優待。

4.創新人才交流合作機制。加強與境外展覽企業、機構、團體、行業協會和院校間的交流、學習和合作,分期分批選派專門人員到國內外會展業發達城市和地區學習深造。

五、保障措施

(一)理順組織管理體制

加快成立三亞市會展業推進領導小組,負責對我市會展業進行統一領導、管理和統籌規劃,研究解決我市會展業發展過程中的重大問題。建立商務、文體、旅遊、公安、外宣、外事僑務、海防口岸、海關、工商、稅務、綜合執法、衛生、園林環衛、交通、科工信、邊防邊檢、食藥監、安監、各區等相關部門參與的三亞市會展業工作聯席會議機制和“一站式”服務機構,各有關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責,密切配合,做好相關協調服務工作。推進會展業發展地方性法規立法工作,適時出臺《三亞市會展業促進條例》,通過法律優化產業發展環境,規範會展產業行為。(市商務會展局牽頭,各區、市財政局、市文體局、市旅遊委、市法制辦、市公安局、市外宣辦、市外事僑務辦、市海防口岸局、市文產辦、三亞海關、市科工信局、市工商局、市稅務局、市綜合執法局、市衛計委、市園林環衛局、市交通運輸局、三亞檢驗檢疫局、市食藥監局、市安監局等單位配合)

(二)加強行業協會建設

充分發揮包括會展行業協會在內的各種商協會的中介組織作用。在會展主管部門的指導下,三亞市會展行業協會及其他相關商協會要發揮其在推進行業建設、加強行業自律方面的作用,起到聯繫政府和企業的橋樑和紐帶的作用;會展主管部門應鼓勵支持協會開展行業統計、評估、調研、培訓和產業標準化體系建設研究工作;協會要通過制定和建立會展業行規、展會企業資質認證、展會等級認證和展會服務評估等規章制度,統籌協調,提升行業整體素質,營造公平合理、誠信有序的會展業競爭秩序,實現行業協會的自我監督與自我管理以及對行業內企業競爭行為的規範,克服多頭辦展、重複辦展、資源分散、低價競爭等不合理的現象,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市商務會展局牽頭,市統計局、市質量監督局、市會展行業協會等單位配合)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合理制定會展業發展專項資金預算,充分發揮好財政資金的槓桿功能。積極拓展產業發展的融資渠道,創新股權投資資金和創業引導基金,著力培育有潛力的本土會展品牌。鼓勵金融、擔保機構加大對小微會展企業的貸款,開發針對會展業的保險服務產品。完善土地要素供給,對重要的會議中心和展館建設,優先安排用地。加快研究和制定出臺各類推進會展產業發展的政策,並努力提高政策管理水平,建立健全高效的政策效應跟蹤評估體系和政策服務體系,指導企業和基層用足用好各項扶持政策。提高審批效率和會展公共服務水平,簡化行政審批壞節,優化公共服務環境。(市商務會展局牽頭,各區、市財政局、市金融辦、市發改委、市政務中心、市公安局、市綜合執法局等單位配合)

(四)健全統計督查制度

探索建立科學、規範、系統、全面的會展統計指標體系,加強數據橫向對比和縱向分析。建立會展數據庫,對全市範圍內的會展項目成果進行量化統計,實現對會展業的統籌管理。開展日常監測預測工作,建立會展產業重點企業的監測制度,及時掌握企業發展動態。同時,加強對重點企業的跟蹤服務,及時協調解決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促進企業加快發展。探索完善會展產業發展考核體系,加大督查力度,確保責任落實到位,工作紮實有效。(市商務會展局牽頭,各區、市統計局、市發改委、市旅遊委、市文體局等單位配合)

來源 / 三亞市商務會展局

三亞市旅遊協會

關注協會訂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