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也有「南泥灣」一天能開荒10多畝

一曲《南泥灣》,讓人們記住了八路軍三五九旅自力更生把荒涼的南泥灣改造成為“塞上江南”的故事。這樣動人的故事,也在攀枝花發生過。十九冶(前身為冶金指揮部、第二指揮部)開荒炳草崗,就是其中之一。

1965年,十九冶入攀先遣隊已將水、電接通,建設基地初步形成,近兩萬建設大軍陸續開進攀枝花。

當時的攀枝花,雖不完全像傳說中的“不毛之地”,但在今日的主城區故地,依然人口稀少,十分荒涼。在這沒有後勤依託的地方,突然猛增了成千上萬的移民大軍,物資供應十分緊張,尤其是蔬菜副食奇缺,採購困難,建設者們基本靠鹹菜拌飯過日子,生活十分艱苦。

營養跟不上,高強度的勞動讓職工肝炎發病率急升。十九冶只得讓唯一 一臺“嘎斯”車到西昌和雲南元謀、大姚、昆明等地去買菜,但因路途遙遠,好菜拉回來時已變成爛菜。

見有的職工從老家帶來菜籽,利用休息時間開荒種菜,十九冶指揮部立即發動職工也動起來。這一來職工們星期天也不休息,甚至一天就開荒10多畝。荒開好了,但攀枝花5月前是旱季,滴雨不下,自來水只夠生活生產使用,很多菜沒法種,只能等雨季到來種包穀、地瓜。後來,在“二指”的統一規劃下,十九冶在炳草崗建立了一個小農場,選派職工專門種菜、花生、包穀,並養牛、羊、豬等。沒有肥料,便把生活區廁所的糞便收集起來,挑到山下曬乾,再用板車拉到炳草崗小農場。十九冶人親切地稱他們開墾的這些農場為“我們的南泥灣”。

唐亞君本報記者王代強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